玉米精播技术要点内容摘要:

1、着产量提高,播种技术对产量的作用逐渐增强。 播种技术包括选择种子处理、土壤备墒、合理密度、播种方法、播种量以及播种深度等。 种子处理:晒种。 经过阳光晒过的玉米种子,播种后吸水快,发芽早,出苗整齐,出苗率高,幼苗粗壮。 浸种和拌种。 清水浸种主要是供给水分,促进发芽。 化学药剂浸种主要有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但浸种的浓度太高或浸种时间太长,种子容易中毒受害,降低发芽率。 用农药拌种可防治病虫危害。 种子包衣就是给种子裹上一层药剂。 包衣的种子播种后具有抗病、抗虫以及促进生根发芽的能力,要针对当地病虫害对症用药。 精心备墒:土壤墒情是影响种子出苗质量的关键。 墒情好,土地平整,播种深浅容易一致,出苗整齐均匀。 播前备墒 2、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土壤水分的调整。 在黄淮夏和套种夏玉米区,麦收后常出现季节性的干旱而使玉米播种时墒情恶化,因此生产上常用浇麦黄水来补充底墒。 合理密植,确定播量:合理密度要考虑品种特性。 其次,如土壤肥力、施肥量大而合理,适宜的密度就大。 在易旱而无灌溉条件的地区,种植密度宜稀。 玉米播种量的计算方法为:用种量(公斤)=播种密度每穴粒数粒重面积。 应重点发展玉米精播技术,提高播种质量。 确定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以 5宜。 在墒情较好的粘土,应适当浅播,以 4宜。 疏松的砂质壤土,应适当深播,以 6宜。 如土壤水分较大,不宜深播,土干则应适当深播。 播后镇压:播后覆土以后,要适当镇压,干旱时要重镇压,而土壤水分过多时,不要镇压。 适施种肥:适量施种肥可以供给幼苗育足的养分,促进苗期的生长和增强对干旱、低温、病害等不良因素的抵抗能力。 种肥包括少量的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微量元素肥料。 种肥使用要控制用量和将种肥隔离,以免烧苗。 一般亩施5酸二铵,效果不错。 如果播后出现缺株少苗,但没有明显的缺行断垄现象,可以在缺株的临近株穴,在定苗的时候,留双株来补足密度;也可在缺行断垄严重的区域种植耐荫性较强的作物如大豆、马铃薯等。 如出苗只有一半,可播种间作作物。 出苗不足一半时,建议毁种重播。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