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苗期管理措施内容摘要:
、查苗、补种、补苗。 出苗后天要及时到田间查苗,若有缺苗应尽快催芽补种,或用太平苗补苗。 太平苗是指在播种前几天或播种时在田边地头设小面积苗床育苗,以用于补苗。 补苗最好是带土移栽,栽后马上淋水。 为使补苗确保群体生长一致,太平苗应提前播种。 二、间苗、定苗。 一般叶间苗,要去弱、去杂、去病苗,留壮苗。 叶定苗,地下害虫危害轻可早定苗,反之则迟定苗。 定苗时要确保计划密度,并尽可能留叶片向行间伸展的苗,有利于通风透光。 三、中耕除草、追施苗肥。 苗期一般结合定苗进行浅中耕(厘米),苗旁宜浅,苗间宜深(厘米左右),可清除杂草,促进根系生长。 如果种肥缺少速效肥,幼苗长势差,中耕后可结合施苗肥,一般亩施尿素公斤。 四、防治害虫。 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虫有小地老虎、粘虫等,其中小地老虎危害严重。 防治小地老虎可亩用呋喃丹 斤,拌细土公斤均匀撒在地表,也可用敌百虫 斤加水拌切碎的菜叶制成毒饵,在傍晚时均匀撒在玉米行间进行毒杀,效果较好。 专利查询。玉米苗期管理措施
相关推荐
1、米苗期病虫害的大发生是近几年来玉米栽培中的新问题,对玉米生产构成威胁,严重影响产量。 1防治对象玉米苗期虫害主要以防治玉米旋心虫、蛀茎夜娥等蛀茎危害玉米生长点的害虫为主,兼防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和蚜虫、灰飞虱等传播病毒害虫。 玉米苗期病害,应以防治串珠镰刀菌为病原菌的病害为主,加强对种子传播的病害,立(苗)枯病、缺锌症、君子兰菌病的防治。
效开展。 农村信息化建设在一些地方得到有力推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农村信息 “户户通 ”工程的顺利实施有了良好的开局。 国内信息化新农业概况 国家支持,发展迅速国家对于农业信息化发展非常重视,实施了多项“金”字工程,其中在 1994 年 12 月召开的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金农”工程,为我国的农业信息化起到主导和推动作用。 金农工程以农业部信息中心为核心, 12
1、进行查苗补苗、间苗定苗和中耕追施,而防治病虫草害则是重要的内容。 1、病害防治:玉米苗期的主要病害是腐霉菌、串珠镰刀菌引起的猝倒病、苗枯病和根腐病等。 防治猝倒病,可用 10%适乐时水剂或 5%根宝 50升玉米拌种子 50 公斤;当发现幼苗萎蔫或凋萎病株时,可用 普力克水剂 500液、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2%克露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喷雾。 防治病毒病
1、管粗早法 玉米播种到拔节这一阶段为苗期。 主要是长根增叶、茎节分化,生长中心为根系。 幼苗喜温,较耐干旱,怕涝,田间更怕苗荒与草荒。 土壤宜疏松。 田间管理要立足于“早管促早发”,防止出现“老小苗”,达到促根、壮苗,幼苗早,足、齐、壮的目的。 主要措施有:1、早间定苗。 应在三叶期间苗,四叶期定苗。 间定苗时要去小苗、弱苗、病苗、杂苗,留生长一致的壮苗。 缺苗断垄较重地段,可留生长一致的双株
1、管粗早法”玉米播种到拔节这一阶段为苗期。 主要是长根增叶、茎节分化,生长中心为根系。 幼苗喜温,较耐干旱,怕涝,田间更怕苗荒与草荒。 土壤宜疏松。 田间管理要立足于“早管促早发”,防止出现“老小苗”,达到促根、壮苗,幼苗早,足、齐、壮的目的。 主要措施有:1、早间定苗。 应在三叶期间苗,四叶期定苗。 间定苗时要去小苗、弱苗、病苗、杂苗,留生长一致的壮苗。 缺苗断垄较重地段,可留生长一致的双株
来危害小麦的害虫,如蓟马、黏虫、蛀茎夜娥、蚜虫、灰飞虱将会在玉米出苗后,迅速向玉米幼苗上转移,危害玉米幼苗的正常生长,其中蓟马会造成玉米幼苗扭曲变形,叶片不能正常伸展;黏虫、蛀茎夜娥则会造成玉米缺苗断垄;蚜虫、灰飞虱能传播病毒,造成玉米感染病毒病。 因此小麦收获后,加强玉米苗期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对夺取玉米丰收,有着重要的作用。 防治方法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着重于农业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