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缺素症内容摘要:
分布与为害:玉米生理病害是玉米产区常见的病害。 引起玉米生理失调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营养物质氮、磷、钾或微量元素供应缺乏,或受环境因素(如气温、水分)等的影响,特别在大面积上表现植株普遍发病,造成减产。 症状:1缺氮幼苗生长缓慢、细弱,叶片黄绿色。 中后期叶片由下而上发黄,先从叶尖开始,然后沿中脉向叶基延伸,形成一个“V”字形黄化部分,边缘仍为绿色,最后全叶变黄枯死,果穗小,顶部子粒不充实。 2缺磷叶片早期呈紫红色或红色,尖端枯死变暗褐色。 病株果穗小而弯曲,子粒行列不整齐,顶部发育不饱满。 3缺钾初期下部叶片从叶尖开始沿叶片边缘变黄色,严重时呈枯焦灼烧状,果穗尖端呈空粒。 4缺镁幼苗上部叶片发黄,叶脉间山现黄白相间条纹,有时全株上部叶片都呈黄绿相间条纹。 发病规律:玉米生长中后期干旱或大雨后淹水,土壤沙质,缺少有机肥,或土壤板结,根系生长受阻等都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一是施足基肥,生长期肥料不足,可重点施拔节抽雄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改善植株营养;二是雨后开沟排水,干旱后及时浇水。 专利查询。玉米缺素症
相关推荐
1、米的缺粒表现为多种形式。 有的果穗一侧自基部到顶部整行没有籽粒,穗形多向缺粒一侧弯曲;有的整个果穗结很少籽粒,在果穗上呈散乱分布;有的果穗顶部籽粒细小,呈白色或黄白色,称为秃尖。 每年玉米由于缺粒秃尖,给玉米产量造成很大的损失,可减产 10上,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所以预防玉米缺粒秃尖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一个关键措施。 一、玉米缺粒秃尖的主要原因1、密度不适宜,营养缺乏。
00 万亩 阜新市农委相关消息,截至 5 月 16 日,阜新市农村花生播种宣告结束,播种面积至少比去年增加 15 万亩,总量超过 100 万亩,创出历史新高。 进入 5 月以来省里多次组织人工增雨活动,随着墒情的好转,全市农村出现了抢墒播种花生的高潮,每天出动播种机多达 5000 台。 阜新部分耕地含沙量大,适合花生种植。 2007 年秋后,花生市场价格创出每公斤 至 的历史新高。
四.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五.组织实施对公司本部及各电站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所有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六.组织管理专兼职 消防队的日常工作; 七.在单位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八.完成消防责任人委托的其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6 九.定期向消防责任人汇报单位消防安全工作情况
1、米亲本种子质量直接关系到制种的成败,也关系到种子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承德县种子公司几年来繁殖玉米亲本种子采取的做法有:1、亲本种子的防杂保纯机械和生物学混杂,变异和不正确的选择等,均导致不同程度的混杂退化现象。 采用三年一循环保纯方法,不仅有效地防止亲本纯度和质量降低,也克服了亲本连续套袋自交生活力降低等现象。 具体做法是,对混杂的亲本第 1 年套袋自交,收获典型性状的单株,混合脱粒
1、斑病先由基部叶片发病,逐渐蔓延至上部叶片。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浸状青灰色斑,逐渐向两端扩展,形成黄褐色梭形或纺锤形大斑,轻的生长衰弱,籽粒瘪小,造成减产,严重时全株枯死。 大斑病发病的适宜温度是 1823,病菌的侵染蔓延均需要较高的湿度。 玉米生长期中高湿度寡照的气候最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最有可能发生大斑病的流行。 大斑病在冷凉地区发生严重。 控制玉米大斑病的方法主要有:使用抗病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