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发生规律有何不同内容摘要:

1、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发生规律有何不同?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都是真菌引起的病害。 (1)丝黑穗病:是一种系统侵染性病害,即 1 年只有 1 次侵染。 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粪肥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的主要侵染来源,附着在种子表面的厚垣孢子也可传病。 玉米播种后,厚垣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结合后产生侵染丝,从芽鞘、胚轴、幼根侵入。 病菌侵染时期为白尖期至七叶期以前,以三叶期以前侵染率最高,即播种后 30 天以内。 病菌侵入后蔓延到生长点,花芽分化时,进入花器原始体,破坏花器而变成黑粉。 病菌侵染土壤温度范围为1530,以 25为最适宜,5以下即不能侵染。 土壤含水量 20%左右发病率较高,含水量过高过低均不利侵染 2、。 春玉米播种过早、过深的发病重。 由于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因此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严重。 品种之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杂交种的抗病性与其亲本自交系抗病性密切相关,即亲本抗病,杂交种亦抗病,亲本感病,杂交种亦感病。 (2)黑粉病:是一种局部侵染病害。 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及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的初次侵染来源。 混有病残体的粪肥也是初次侵染来源之一。 春季条件适宜时,厚垣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随气流或雨水传播。 在植株表面上萌发,通过气孔、伤口或直接由寄主细胞壁侵入,陆续引起植株发病,早期病瘤上的厚垣孢子,通过气流或其他媒介传播,进行重复侵染。 厚垣孢子萌发的适温 2630,担孢子侵入的适宜温度 5高温多湿有利于厚垣孢子萌发,同时也易使植株组织柔嫩;再就是氮肥过多,植株徒长;暴风雨、昆虫危害、机械损伤等造成的伤口,均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因此发病重。 品种之间抗病性差异显著,甜玉米较马齿型玉米感病,果穗苞叶紧密长而厚的较抗病;苞叶短小,包得不严的玉米较感病。 连作地病重,轮作地病轻。 春玉米较夏播玉米发病重。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