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腐病粒腐病内容摘要:
分布与为害】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 特别在收获期多雨潮湿,贮藏期通风不良,发病较重。 由禾本科镰孢菌(、青霉菌(、曲霉菌(等侵染所引起。 曲霉菌中的黄曲霉菌(仅为害玉米,并产生有毒代谢物质,引起人和家畜家禽中毒。 【症状】主要在果穗和子粒上发病,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并出现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黄褐色霉层,即病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籽变红褐色,无光泽,不饱满,质脆,内部空虚,常为交织的菌丝所充塞。 果穗病部苞叶常被密集的菌丝贯穿,粘结在一起贴于果穗上不易剥离。 【发病规律】病菌在种子、病残体上越冬,为初侵染病源。 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温度在 820,相对湿度在 75%以上,有利于病害发生。 冷凉地区生育后期遇低温多雨,发病重。 【防治方法】灭病残体。 进行种子消毒。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促进早熟。 注意防虫、减少伤口。 充分成熟后采收,充分晾晒后入仓贮存。 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侵种 24 小时。 浸种后用清水冲洗即可播种。 抽穗期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喷雾。 重点喷果穗及下部茎叶,隔 7 天再喷 1 次。 专利查询。玉米穗腐病粒腐病
相关推荐
玉米行间套种秋黄瓜,玉米采青穗提前上市,玉米秸秆用作黄瓜支架及苗期遮阳,黄瓜收获后种大蒜,该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较好。 茬口安排春玉米于 5 月上旬播种,大小行种植,大行距 90 厘米,小行距 25 厘米,株距 25 厘米。 选用农大 108 等品种。 播前每亩施磷酸二铵 20 公斤、尿素25 公斤、氯化钾 15 公斤及适量有机肥。 7 月中旬在玉米大行内播种 2 行黄瓜,行距 40 厘米
价影 响较大。 混响时间 —定义是一个稳定的声音信号突然中断后,在厅堂内的声压级跌落 60 dB所需要的时间,它的参数由建筑结构和装饰材料决定,是厅堂非常重要的建筑声学属性参数,它的取值对厅堂的音质影响非常大, 200 平方米以下的环境可取 ~1 秒, 200~400 平方米的环境可取 ~ 秒,以上为参考值。 0dB 30 dB 50 dB 60 dB 100 dB 140 dB 160 dB
1、西省潞城市潞华办事处侯家庄村村民赵堂则,是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是远近有名的“科技迷”。 2004,他在自家的 1 亩土地上采用“水果玉米套种萝卜,复播大白菜套种小油菜”的种植模式,进行了农业生产尝试,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现将该技术进行总结,以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一、种植模式。 以 20 厘米为垄距,60 厘米为垄宽,每垄两侧种植 2 行玉米,株距 25米,行距 45米,每亩种植
B 是 否 ① 初始化程序 开始 给 timer 赋初值 把 buf 中的内容传送到 res 中 清屏 重置光标于开始处3 判断 timer 是否为 0 timer1 赋值给 timer 取 该数的数码编码在 res中偏移量 给 cl赋初值 7 5 ① 否 是 否 是 A 该数码循环左移一位判断是否为 0 偏移地址内的内容用空格代替 保留偏移地址内容 送入 res Cl1 判断 cl是否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