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常见的灯蛾有几种什么样内容摘要:
1、么样。 危害玉米的灯蛾主要有红缘灯蛾和红腹灯蛾。 红缘灯蛾又名红袖灯蛾、赤边灯蛾;是一种杂食性害虫。 除危害玉米外,还危害大豆、谷子、棉花、芝麻、高粱等。 红腹灯蛾又名红腹白灯蛾、人纹污灯蛾,食性较杂,可危害多种作物。 (1)红缘灯蛾的形态特征:成虫。 体长 2031 毫米,翅展 5661 毫米。 触角短栉齿状,黑色。 头、胸、翅腹部腹面均为白色。 前翅前缘红色。 腹部背面桔黄色。 前翅中室外缘有小黑点,后翅中室外缘有 1 较前翅大的黑斑,外缘的黑斑雄蛾 12 个,雌蛾 34 个。 (2)卵。 圆球形,直径 米,初产时黄白色,有光泽。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 5060 毫米,低龄幼虫体黄色或橙黄色,毛瘤红色。 3 龄后毛瘤渐 2、变为黑色。 5 龄后幼虫体色变为棕褐色,头部为黑色。 腹部除第一节及末节外,每节有 12 个毛瘤,毛瘤上丛生黄棕色长毛。 气门明显,红色。 (4)蛹。 体长 2228 毫米,长椭圆形,棕黑色或黑褐色,表面粗糙,密布小刻点。 蛹体僵硬,腹部末端有产短不齐的臀刺 57 根。 蛹外有半透明丝茧。 (3)红缘灯蛾的形态特征:成虫。 体长 2026 毫米。 触角黑色,复眼圆形黑色,头、胸部黄白色,腹部背面红色,腹面白色。 前翅后缘中央顶角有 1 列由大渐小的黑斑,两翅合拢时黑斑呈“”形纹。 前翅中央有土个小黑点,后缘近基部有 12 个小黑点。 雌蛾前、后翅均为黄色,翅正面斑不明显;雄蛾前翅黄白色,后翅粉红色,黑斑明显。 卵。 圆球形,黄绿色,卵壳上有点刻。 卵呈块状,排列整齐。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 4555 毫米。 低龄幼虫黄色,腹部110 节背面各有 1 对红色毛瘤。 5 龄后头部黑色,胸腹部黄褐色,毛瘤黑色并有黄褐色丛毛亚背线褐色。 蛹。 长 2224 毫米,棕褐色,长椭圆形,腹部末端有 1 束较短而粗的臀刺。 蛹外有黄色丝状薄茧。 专利查询。玉米田常见的灯蛾有几种什么样
相关推荐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玉米地里套种茶薪菇既可以满足临近城市的菜篮子工程又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使两种作物做到优势互补,每 667平方米可产茶薪菇 50006000 公斤,667 平方米效益可达到 3500 余元,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选择土地平坦,背风向阳,水源便利的地块,适宜套种的玉米田。 2、栽培季节。 满足茶薪菇菌丝生长温度 1035,最适温度 2227;子实体形成及生长温度 1632
B 是 否 ① 初始化程序 开始 给 timer 赋初值 把 buf 中的内容传送到 res 中 清屏 重置光标于开始处3 判断 timer 是否为 0 timer1 赋值给 timer 取 该数的数码编码在 res中偏移量 给 cl赋初值 7 5 ① 否 是 否 是 A 该数码循环左移一位判断是否为 0 偏移地址内的内容用空格代替 保留偏移地址内容 送入 res Cl1 判断 cl是否为0
1、西省潞城市潞华办事处侯家庄村村民赵堂则,是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是远近有名的“科技迷”。 2004,他在自家的 1 亩土地上采用“水果玉米套种萝卜,复播大白菜套种小油菜”的种植模式,进行了农业生产尝试,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现将该技术进行总结,以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一、种植模式。 以 20 厘米为垄距,60 厘米为垄宽,每垄两侧种植 2 行玉米,株距 25米,行距 45米,每亩种植
甘膦又称农达、农民乐等,剂型有 40和 10的水剂,是有机类强内吸型茎叶处理灭生性除草剂,对植物无选择性,一般所有绿色植物,无论是作物还是杂草,着药后即被杀伤。 在一些科技书籍上有用草甘膦保护性防除玉米田间杂草的介绍,有些农药经销商也经常给群众推荐用草甘膦防除玉米行间杂草的方法。 因此,在玉米先期除草达不到理想效果时,中后期二次除草有不少农户选用了草甘膦。 实践证明
1、防药害近年来,玉米田化学除草剂使用面积不断扩大,同时也因人为及天气等因素,使除草剂药害发生次数及面积也有增加的趋势,造成玉米减产甚至绝收,导致相邻的其它作物受害。 一、发生药害的主要原因1选用不当。 未选用玉米田专用除草剂,或选用的剂型不对路。 如在玉米苗期错误地使用了灭生性除草剂,可造成玉米全田受害2使用时期不当。 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农药的敏感程度不同,玉米苗后除草,一般在玉米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