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铁甲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内容摘要:
1、米铁甲虫属鞘翅目,叶甲科,是局部性发生的害虫。 玉米铁甲虫主要为害玉米,也能为害小麦、高粱、谷子。 野生寄主有看麦娘等。 此外,成虫通常取食茅草等禾本科植物。 月前在我国的分布有广西的龙州、大新、靖西、德保等 10余县和贵州省的罗旬、望膜县等。 近年来,在广西有逐渐向东南面扩展的趋势。 玉米铁甲虫为害玉米后,对产量影响很大,玉米叶片被害面积达叶面 1/4 时,该面片就呈现出枯白叶,若枯白叶占总叶片 10%时,玉米可减产 812%;枯白叶占 2030%时,减产 2530%;枯白叶占 3040%时,则减产 40%以上。 因此,了解玉米铁甲虫为害特点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减少玉米产量损失的保证。 1 为害症状幼虫和 2、成虫均取食玉米叶片,每年 3 月下旬成虫从越冬场所迁飞到玉米地取食为害,在叶面上顺着叶脉咬食叶肉,形成长短不一的白色线条,由于成虫食量少,玉米受害较轻。 4 月上中旬成虫产卵于叶片,孵化后幼虫潜入叶表皮内取食叶肉,直至化蛹,一头幼虫一生可食叶面积达 810 厘米,叶面被害后仅留下表皮,形成白色的枯斑。 俗称玉米“穿花衣”,在虫口密度大的情况下,叶片常被蛀成一片枯白,俗称“穿白衣”。 2 发生规律玉米铁甲虫在广西 1 年发生 1 代,少数 2 代。 第一代发生量大,严重为害春玉米,第二代发生数量少,为害较轻。 第一代盛卵期在 4 月上、中旬,5 月下旬为产卵末期,卵期 67 天。 4 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4 3、 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4 月中旬至 5 月中旬为幼虫盛发为害期,幼虫历期为 1825 天。 5 月上旬幼虫开始化蛹,蛹期 911 天。 5 月下旬蛹开始羽化为成虫,6 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 7 月份玉米逐渐成熟,叶片老化枯黄,第一代成虫便相继迁飞到甘蔗田或山边野生寄生活动取食。 少部分成虫可以交配产卵繁殖第二代,为害秋玉米,第二代成虫初见于 8 月,下旬,9 月上、中旬盛发,10 月间成虫便迁飞到山腰、荒坡上的禾本科杂草或甘蔗田越冬。 越冬成虫无明显的休眠现象。 越冬成虫所繁殖的后代是为害春玉米苗的基本虫口,因此越冬成虫有效虫口基数的多少,就成为当年是否发生成灾的重要因素。 春玉米长出 45 片叶时,成 4、虫便群集到玉米苗上取食,交配。 成虫有假死性,稍受惊动,即假死落地。 清晨行动迟钝,10 时以后较为活跃。 成虫对嫩绿、长势旺的玉米苗有群集为害的习性。 因此,播种早、苗情好比迟播种、苗情差的受害重。 降雨对成虫活动和繁殖后代有影响,如果每年 34 月降雨天数比常年少,降雨量在 100 毫米以下,有利于成虫活动,交配和产卵,则当年春玉米受害则较重,若 34 月份降雨天数超过 25 天,降雨量在 165 毫米以上,则不利于成虫活动和繁殖后代,当年春玉米受害较轻。 在山地、山脚玉米受害重,坡腰田块受害轻,坡顶不发生。 3 防治方法(1)人工捕杀利用成虫清晨活动迟缓的习性,在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每天上午 9 时前或下午 4 时以后,有领导、有组织人工捕杀成虫活动,可减少田间的产卵量和幼虫的为害。 (2)药剂防治在卵粒孵化率达 10%时,可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 25%杀虫双水剂 500 倍液,果乳油 1000 倍液等喷雾。 也可试用 公斤喷粉。 (3)割叶清除残虫5 月中旬老熟幼虫在叶片内化蛹,可用镰刀割除叶片有虫部位,注意保存绿色健部和健叶,割下有蛹和幼虫的残叶立即烧毁,可有效减少残虫量,控制第二年的发生量。 (4)清除田间杂草,结合甘蔗田间管理剥去老叶,可破坏残虫越冬场所。 专利查询。玉米铁甲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相关推荐
1、米的一生中,从出苗到成熟都易受到害虫的危害。 主要害虫包括地下害虫,玉米螟和蚜虫。 要获得玉米的优质高产,合理的防治害虫是很重要的工作。 针对害虫的生活习性结合我们的经验,提出以下方法谨供农民朋友们参考。 螬和地老虎等。 此类害虫多是昼伏夜出,咬食玉米幼苗的根或茎基部,造成死苗、缺苗。 防治此类害虫要注意清除田边地头的杂草,消灭虫卵和幼虫。 玉米播种时,最好进行药剂拌种。 方法是,用
1、年来,玉米田除草剂品种迅速增多,涉及的化合物类型和作用方式也各式各样。 一类是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地面封闭除草;另一类是苗期进行茎叶处理直接杀灭杂草。 在生产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除草剂选择使用不当,导致除草效果差、药效低、作物发生药害等问题。 为减少不必要损失,玉米田化学除草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如果麦收后田间基本无杂草,可在玉米播后苗前直接喷施土壤封闭型除草剂40%乙?莠悬乳剂每 667
个旧市植检植保站 5 月 14 日对个旧市卡房镇大黑山村玉米铁甲虫进行田间调查,被害株率 80%,严重地块,单株成虫量平均为 ,一般 (去年同期单株成虫量平均为 ),发生面积 2000 亩。 从调查结果看,今年玉米铁甲虫与去年迁入时间相近,发生程度较去年同期偏重,预计今年中等偏重发生,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为成虫迁入高峰期。 药剂防治成虫、幼虫为主,人工捕杀成虫和割叶扫残为辅。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29 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 30 炎。 本品易燃
1、、巧治秃顶玉米果穗顶部常有一部分形不成籽粒的现象,俗称秃顶。 形成秃顶的原因主要是花丝授粉不良、孕穗期缺肥早衰等。 防止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米追肥应本着“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玉米长到 15 片叶左右时,可随浇水 667 平方米(1 亩)施尿素 10 公斤或硝酸铵 1015 公斤;在玉米抽穗至灌浆期,667 平方米用 斤磷酸二氢钾和 斤尿素兑水4050 公斤,于下午进行叶面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