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纹枯病综合防治措施内容摘要:

1、米纹枯病在泗阳等地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已成为当地玉米主要病害之一。 一般发病田块减产 10左右,严重田块减产 30玉米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对春玉米的危害主要在籽粒形成期至灌浆期,对夏玉米危害时间长,从苗期(2 叶期)即发生危害。 该病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 基部叶鞘感病后,初在叶鞘基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病斑多时,可形成云纹状灰白色大斑,使叶鞘腐败,叶片枯死,并逐渐向上扩展。 该病初侵染主要是散落于玉米田土表或浅土层的菌核。 6 月上中旬玉米田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土表的菌核开始萌发形成菌丝,侵染玉米基部叶鞘,并逐渐向上蔓延发展。 温湿度条件是影响玉米纹枯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25温、9 2、0以上相对湿度,是玉米纹枯病发生发展的适宜气候条件。 在病害发生期,特别是梅雨季节,雨期长、雨日多,湿度大,病害发生重。 此外,土壤肥沃发病较轻,反之则发病较重;生育期长的品种发病重于生育期短的品种;连作田比轮作田发病重;氮肥施用过多,长势过旺,密度过大,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差的田块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重。 针对玉米纹枯病的发生特点,防治应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轮作换茬,并及时清除遗留田间的病残体。 (2)选择生育期短、抗病能力强的优质高产品种。 (3)科学运筹肥料。 施足基肥,适施氮肥,增施有机肥,补施钾肥,配施磷锌肥。 (4)药剂拌种。 用种子量 浸种灵或用种子量 2的灵福合剂进行拌种。 (5)合理密植。 扩行缩株种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6)加强田间管理。 配套田间沟系,降低田间湿度,控制发病条件。 培土壅根防倒伏,抑制菌丝生长。 摘除基部老叶病叶,带出田外销毁。 (7)适时施药防治。 田间病株率达到 3,每亩用 5井岗霉素水剂 400升,或 40纹霉星可湿性粉剂 50,或 50消菌灵可湿性粉剂 40 克,对水 50斤喷雾,隔 7再防治一次。 施药前要剥除病叶叶鞘。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