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晋农科1号(并单12号)内容摘要:

1、农科 1 号(并单 12 号) 并单 12 号是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早熟玉米课题组选育的高产高消化性青贮玉米单交种。 1、产量表现:该品种 2004 年在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参加品比试验,平均亩产鲜重 5835 公斤,比对照中北 410 增产 子粒产量 812 公斤,比对照增产 2005 年参加山西省青贮玉米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鲜重 斤,比对照中北 410 平均亩产 斤增产 7 点试验 5 点增产,2006 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鲜重 斤,比对照中北 410 平均亩产 斤,增产 5 点试验 4 点增产,增产点 80%。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鲜重 斤,比对照中北 410 亩产 斤增产 增产点 该品 2、种在多点试验示范中,除了生物产量比较高外,表现果穗大,子粒产量也很高,平均亩产子粒 789 公斤。 所以,属于粮饲兼用型品种。 2、特征特性:晋农科 1 号属于中熟高秆大穗粮饲兼用型玉米单交种。 春播生育期 122。 株高 330 厘米,穗位高 140 厘米,全株 20 片叶,植株半紧凑型,子粒成熟时叶片全部保绿,适宜青贮。 果穗筒形,穗长 米,穗粗 米,18行,每行 47 粒。 子粒黄色,半马齿型。 叶色深绿,保绿性好。 抗倒性强。 3、品质分析:在蜡熟期整株取样,经北京市农学院植物科学系分析,粗蛋白含量 比对照中北 410 高 6%;酸性洗涤纤维含量 中性洗涤纤维含量 分别优于对照的 各项指标达到了优良标准 3、。 4、抗病性鉴定:经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 2005年抗病性鉴定结果:高抗玉米矮花叶病,抗玉米丝黑穗病、小斑病、穗腐病,中抗玉米大斑病、粗缩病,高感玉米茎腐病(2005 年为高抗,2006 年为高感)。 5、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秆高穗大,适宜密度为每亩 3300。 一般土壤播种时每亩施农家肥 1000 公斤,过磷酸钙 50 公斤做底肥。 生长中期每亩追尿素 25 公斤。 做青贮玉米使用时,后期每亩可适当再追加 10 公斤氮肥,延长叶片保绿期。 做生产子粒使用时,最好宽窄行种植,增加通风透光性,发挥大穗边行的优势,提高产量。 6、适宜推广地区:做青贮玉米使用时,适宜在山西省南部复播区、中部中晚熟区和北部早熟区等以及积温在 2500右的地区种植。 做生产子粒种植时,适宜在中部和北部等积温在 2600以上的地区。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