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比例。 设立专业领军人物专项基金,实施“人才卓越计划”,着力培养、引进急需的学术和专业领军人才。 通过以上途径,形成以专家名师为代表、以专业带头人为中坚、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基础的规模适当、“双师”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 建成 1~2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4~ 5 个 省级教学团队。 四是与企业共建“共享、互补”型纺织服装多功能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创新建设机制和管理机制,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建成 30000㎡ 、设备总值 4300 万元,融教学、服务、 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 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在功能上与企业实现互补, 保证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 80%以上,其中服装设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达到 95%以上。 新开发 15个优质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确保学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促进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五是建设纺织服装专业教学资源库及公共服务平台。 集合国内外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前沿信息,整合 省内外院校、行业、企业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建成一套资源丰富、设计规范、技术先进、使用方便 的共享型、开放式 的纺织服装专业教学资源库及公共服务平台和资源共建共享管理体系,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提供信息资源服务。 六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国内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 努力引进国内外优秀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 与国外优秀院校建立正式校际合作关系,在互派学生和教师以及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争取国外、境外来我校学习交流学生 50 人以上。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15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和主要内容 ( 1)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目标 围绕行业需求开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实施“ 1+2”( 1 个体系 +2 个中心)社会服务建设工程,全面提升学校服务行业和经济社会的能力,最终达到每年服务经费收入 500 万元以上,面向社会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15000 人次。 ( 2)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主要内容 一是建立有效开展社会服务的校内支撑体系。 完善校系两级社会服务机构,推进“公司 +系部”社会服务机制建设,组建“纺织品检测中心”等10 余个校内技术服务机构,形成相对稳定的科技服务团队和社会服务基本构架。 建立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合作办学和社会服务的考评及人事管理和分配制 度,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推广工作。 改进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社会服务中的资产和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二是与企业、行业协会联合建立纺织服装技术创新(西南)中心。 以政府为主导,联合行业、企业建立具有信息服务、产品创新与开发、纺织品服装检测三大服务功能的“纺织服装技术创新(西南)中心”,为省内外纺织服装企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平台。 三是与地方政府、兄弟院校联合建立纺织服装人力资源培训与服务中心。 与彭州市政府和彭州技师学院采取建立分校或联合办学的方式,组建纺织服装人力资源培训与服务中心。 培养中级纺织 服装应用型人才,做好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为“成都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开发区”提供人才和人力资源储备。 综合建设目标和主要内容 ( 1)综合建设目标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16 以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校园基本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三大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建设为重点,支撑和促进学校各项基础性建设、强化重点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使学校在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上更加明确,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教学基础设施条件、校园文化和学校管理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取得明显效果,学校内涵建设切实加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 2)综合建设主要 内容 一是着力提高党政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高标准建设“四好”班子,使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在新形势下建成高标准的“四好”班子,成为全省先进。 二是着力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高起点完善“硬件”条件,使全校教学行政用房和教学设备满足办学基本要求。 三是着力优化“软件”环境,高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三年内建成文明单位。 四是着力强化学生全面素质教育,高要求创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建立和完善体现以德为先要求的“三全、四化、两结合”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17 三、建设项目和主要任务一览表 项目总负责人:尹析明 建设 项目和主要任务一览表 一级项目 负责人 经费来源 二级项目 主要建设任务 负责人 办学体制机制建设 王允昌 尹析明 中央财政 +省财政支持 项目一、西南纺织服装职教联盟建设 建立西南纺织服装职教联盟。 李 坚 项目二、校企合作园区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融入成都(彭州)、乐山(土主)、广东(新塘)等 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基地建设。 冯西宁 项目三、校企合作机构制度建设 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董事会制的纺织、染化、服 装二级学院办学体制设计和运行机制建立。 黄 诚 专业建设 周宇 中央财政支持 +省财政支持 +自筹 项目四、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设 校企合作专业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重构和课程教学改革,“双师”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 完成专业建设有关具体指标。 张并劬 项目五、染整技术专业建设 同上 郑光洪 项目六、服装设计专业建设 同上 阳 川 省财政支持+自筹 项目七、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建设 同上 肖 甘 项目八、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 同上 姜宁川 项目九、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建设 同上 樊 荔 项目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 同上 唐 健 项目十一、 商务英语 专业建设 同上 王朝晖 项目十二、 工业设计 专业建设 同上 黄强苓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夏平 省财政支持+自筹 项目十三、 “ 1+2”社会服务工程建设 建立校内社会服务体系,组建“纺织品检测中心”等 10余个校内技术服务机构,建立纺织服装技术创新(西南)中心和纺织服装人力资源培训与服务中心。 完成社会服务相关建设指标。 夏 平 项目十四、 纺织服装专业教学资源库及公共服务平台 建成共享型、开放式的纺织服 装专业教学资源库及公共服务平台。 李 鹏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18 第四部分 办学体制机制建设项目 综述 高职高专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机制的完善和创新,对于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在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筹措学校发展经费、服务行业企业、适应产业发展新的需要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作为传统支柱产业,正处在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产品技术升级、产业向园区集中、发展方式转变的时期。 近年,成都市抓住加快灾后重建机遇,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的布局,以彭州“万贯 濛 阳 服装产业园”、“华茂国际服装产业园”、“盛泰服装工业园”为基础,向国务院申请在彭州市设立《成都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开发区》。 拟到 2020 年,成都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开发区将建设成国际知名、全国一流、西部最大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成为中国著名的纺织服装产业开发区。 同时,四川乐山、广安等地也已建成纺织工业园区,吸引了大批沿海产业转移企业。 产业园区迫切需要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检测、培训等公共服务。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适应产业新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急需企业的参与和支持。 各地纺织产业 园区的建设, 为我校 打破单一的办学主体,创新校企合作新体制和机制,实现学校、政府、园区、行业协会、企业多赢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学校有较长的办学历史,长期立足纺织,形成了以现代纺织技术、染整技术、服装设计专业为龙头的专业集群。 同时,学校具有优良的师资队伍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相关行业企业有长期的联系,能够较快地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具有一定的校企合作基础。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19 但是,目前我校的校企合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新体制和机制尚未形成,校企合作的内涵不够丰富,双方合作具有不稳定、持续时间和周期不确定 等问题。 2.技术开发、推广、咨询和高技能新技术职业培训等社会服务能力不强,学校教师的实际生产技能与双师素质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3.政府、行业鼓励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激励机制尚未形成,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数企业只是重视选择人才,而不是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过程培养。 4.校企合作的深度和紧密程度不够,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主要靠学校和企业的“关系和信誉”,大多数合作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 学校与企业合作缺乏必要的长效机制,在校企合作的认识和观念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为解决办学 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 通过办学体制创新 , 改革传统职业院校的办学形式、管理模式,建立适应新形势并能激活学校内部资源的新的组织管理模式,以提高 学校 的办学效益,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其 重点 是 要 通过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创新, 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使学校不断更新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紧跟当前产业转型和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实现学校更高水平的发展。 学校依托企业,不断完善相关专业的“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实践环境, 锻炼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学 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拥有更高的技能,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工作习惯,为服务产业调整升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以西南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为平台,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政府宏观调控、理事会主导,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咨询机构、企业广泛参与的校企合作新体制;通过融入产业园区基地建设,联合多家省内外著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20 名企业深度参与共建高职院校;通过创新机构和制度,充分调动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形成利益相关方“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通过资源配置等政策措施调动行业企业参与高 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探索“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型办学之路。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21 项目一 西南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建设 项目负责人: 李 坚 成 员: 冯西宁 张序贵 郑光洪 阳 川 张并劬 林武萍 王 强 张晓骞 吴 静 李 蓉 一、建设目标 学校牵头组建包括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在内的“西南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 通过职教联盟建设,使之成为西南地区纺织服装中高职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与训练平台,进而为西南纺织服装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作相应贡献。 二、建设内容 以“西南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为平台,依托产业,联合企业,通过中职高职衔接、校企共建、省内外区域联动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企业与企业、学校与地方政府的联系,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职业教育的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 (一)组建西南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 西南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是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为发起人,在中国纺织教育学会、四川省教育厅和省、市等地方政府及纺织行业协会的指导和支持下, 联合各中级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 及相关社会组织, 签订职教联盟协议,制定《西南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章程》, 组建西南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 本联盟 在联盟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全体理事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特点,促成联盟内各成员单位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22 (二)实现中高职教育的初步衔接 通过与西南区域办有纺织服装相关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深度衔接,共同举办相关专业的中高职衔接实验班,以此 初步 搭建 西南区域纺织服装职业教育 中高职的衔接通道,从而 为西南纺织服装行业构建优质人力资源培养体系。 建设期内 ,我们将与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第三中学合作,建立以染整技术、服装设计与工程两个专业为主体的中高职衔接实验班;与成都市彭州技师学院合作,建立以纺织工程、服装工程、染整工程、电子技术等专业为主体的中高职衔接实验班。 另外,我们力争在建设期内完成至少覆盖全省并影响西部的五所以上中高职学校专业实验班的合作试点。 上述实验班的实际运行过程,我们将 充分考虑衔接中的过渡, 以协调发展为切入点,采取分段贯通式, 整合中高职 相关专业 的课程和教学计划 , 建立相互衔接的课程结构,提供各有侧重的技能训练,实 现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 一体化。 中职学校以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和实训为主;我们将重点完成后半部分的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训,保持中高职教育的连贯性,更有效地实现高技能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不仅如此,我们还与合作的中职学校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教学和实验实训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