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审的部分水稻新品种内容摘要:

1、业部对经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的 136 个水稻、玉米、棉花、大豆、马铃薯品种予以公告,现选择其中适合我省及邻近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予以简介。 中作 0201 审定编号:国审稻 2007036。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京、津、唐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 ,比对照中作 93 晚熟。 2004 年参加中作 93 组品种区域试验,斤,比对照中作 93 增产 极显著);2005 年续试,斤,比对照中作 93 增产 极显著);斤,比对照中作 93 增产 2006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中作 93 增产 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 2、中抗稻瘟病。 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冀东及中北部的一季春稻区种植。 津原 11 审定编号:国审稻 2007037。 选育单位:天津市原种场。 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京、津、唐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 、比对照中作 93。 2004 年参加中作 93 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中作 93 增产 极显著);2005 年续试,平均亩产 606 公斤,比对照中作93 增产 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中作93 增产 2006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中作 93 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中感稻瘟病。 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冀东及中北部的一季春稻区种植。 津粳优 116 审定编号: 3、国审稻 2007038。 选育单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京、津、唐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 ,比对照中作 93 早熟。 2005 年参加中作 93 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对照中作 93 增产 极显著);2006 年续试,平均亩产 对照中作 93 增产 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对照中作 93 增产 2006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煦中作 93 增产 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中抗稻瘟病。 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冀东及中北部的一季春稻区种植。 金穗 8 号审定编号:国审稻 2007039。 选育单位:河北省稻作研究所。 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京、津、唐地区种 4、植全生育期平均 ,比对照中作93 晚熟。 2005 年参加中作 93 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中作 93 增产 极显著);2006 年续试,平均亩产 556 公斤,比对照中作 93 增产 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中作 93 增产 2006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中作93 增产 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较优,中感稻瘟病。 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冀东及中北部的一季春稻区种植。 盐粳 68 审定编号:国审稻 2007040。 选育单位:辽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 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辽宁南部、京津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 ,比对照金株 1 号早熟。 2004 年参加金 5、株 1 号组品种区域试验,斤,比对照金珠 1 号增产 不显著);2005 年续试,斤,比对照金株 1 号增产 极显著);斤,比对照金株 1 号增产 2006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对照金株 1 号增产 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较高,米质优,宜在辽宁南部、北京、天津稻区种植。 中京优 470 审定编号:国审稻 2007041。 选育单位:中国种子集团公司。 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辽宁南部、京津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 ,与对照金株 1 号相当。 2005 年参加金株 1 号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对照金珠 1 号增产 极显著);2006 年续试,平均亩产 对照金株 1 号增产 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 6、亩产 对照金株 1 号增产 2006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金株 1 号增产 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中感稻瘟病。 适宜在辽宁南部、新疆南部、北京、天津稻区种植。 五优 135 审定编号国审稻 2007042。 选育单位(个人):杨振玉,谢永贵,罗治华,杨纪晖。 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东北、西北晚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 ,比对照秋光晚熟 4 天。 2003 年参加秋光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秋光增产 11(极显著);2004 年续试,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秋光增产 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对照秋光增产 2005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秋光增产 该品种熟 7、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抗稻瘟病。 适宜在辽宁北部、宁夏引黄灌区、北疆沿天山稻区和南疆、陕西榆林地区、河北北部、山西太原小店和晋源区种植。 铁粳 7 号审定编号:国审稻 2007043。 选育单位:辽宁省铁岭市农科院。 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东北、西北晚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 ,与对照秋光相当。 2004 年参加秋光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秋光增产 极显著);2005 年续试,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秋光增产 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661 公斤,2006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秋光增产 40。 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中抗稻瘟病。 适宜在吉林晚熟稻区、辽宁北部、宁夏引黄 8、灌区、北疆沿天山稻区和南疆、陕西榆林地区、河北北部、山西太原小店和晋源区种植。 辽星 17 审定编号:国审稻 2007044。 选育单位:辽宁省稻作研究所。 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东北、西北晚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 ,比对照秋光晚熟。 2004 年参加秋光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秋光减产 极显著);2005 年续试,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秋光减产 不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秋光减产 2006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秋光减产 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一般,米质优,中抗稻瘟病。 适宜在吉林晚熟稻区、辽宁北部、宁夏引黄灌区、北疆沿天山稻区和南疆、陕西榆林地区、河北北部、山西太原小店和晋源区种植。 沈元一号审定编号:国审稻 2007052。 选育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旱稻,在北方一季稻晚熟区作旱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 ,与旱稻297 相同。 2004 年参加北方一季稻区晚熟组旱稻品种区域试验,斤,比旱稻 297 增产 显著);2005 年续试,斤,比旱稻 297 增产 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 斤,比旱稻 297 增产 2006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旱稻 297 增产 该品种产量较高,米质优,抗旱性中等,中感稻瘟病。 北、北京、天津一季稻区作旱稻种植。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