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9 月招生以来, 共有 7 届毕业生,累计向社会输送人才 5000余人。 该专业 现有 在校生 3100 多人, 是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拥有 省级教学团队 1 个,省级精品课 3 门,教指委精品课 2 门,省级优秀教材 2 本, 省级优秀教学成果 1 项,教指委优秀教学成果 4 项, 9000 多平 方的校内生产性综合实训中心是省级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  2020 年,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 2020 年,酒店管理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  2020 年, 在第三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中, 学院 4 名选手获得了 4 个一等奖 ,并获得优秀组织奖 ,夺取了各项赛事的全部最高奖项 ;  2020 年,《酒店信息系统实务》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 2020 年,《酒店物品艺术赏析》被评为教育部高职高专餐旅管理与服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  2020 年,《餐饮管理实务》被评为教育部高职高专餐旅管理与服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 建设方案 — 7—  2020 年, 在首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中,参加全部 4 个项目,共获得 4 个一等奖, 3 个二等奖, 1 个三等奖 ,并获得优秀组织奖;  2020 年,《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 2020 年,酒店管理实训中心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建设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  2020 年,被省教育厅授予 “省级特色专业 ”荣誉称号 ;  2020 年,《现代酒店管理》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 2020 年,该专业被评为 “山 东省示范专业 ”。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 该专业 已达到 三个 100%: 海外学习培训 100%、双师型教师 100%、行业挂职 100%,同时引入行业专家、博士生导师担任学院副院长、二级学院责任院长。 酒店管理专业在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具体如下: (一) 拥有企业全面参与学生培养,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 “1+1+1”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的主管部门 —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 其中,作为集团重要产业 的 山东银座旅游集团,在山东省内开业和在建的五星级酒店 5 家,四星级酒店 7 家,经济型酒店 20 家,并在北京成立了酒店管理公司。 到 2020 年年底,山东银座旅游集团将拥有酒店 50 家,初步形成连锁格局。 鲁商 集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不断加大对 校企合作 的指导和协调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出 “集团内部优质资源共享 ”、 “产业支持教育,教育服务产业 ”的要求。 从 2020 年起,本专业在集团相关企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 建设方案 — 8— 业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开始实施 “第一年校内学 习、第二年酒店顶岗实习、第三年回校理论提高 ”的 “1+1+1”人才培养模式。 除 与 集团 进行银座旅游订单班 内部合作外,还聘请青岛香格里拉大饭店人力资源部总监潘晓黎女士等酒店中高层管理者作 为专家委 员会委员参与 专业 课程的设置、开发、讲授,企业全面参与教学和学生的培养过程,真正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 ,优化了办学结构 , 节省了办学成本 , 提高了办学效益 , 最大化的实现了高职人才培养的社会目标。 在校内教学中,以工作任务为导向 开展教学 ,将酒店实际工作任务引入课堂带动理论学习,并时刻以酒店职业人的 行为举止 要求学生,营造职业化的氛围;在 校外实践中,以学习任务为导向进行工作,将学习任务卡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实习中自主学习。 同时,为保证学生在为期一年的实习中真正学有所获,学校与酒店密切沟通配合,共同为学生在工作之余安排理论课程,即《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综合》 课程 ,作为实习中的专业理论指导。 这一系统的教学模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中国旅游报》、《青岛日报》、《高职高专教育网》、山东教育频道等多家媒体都曾对 酒店管理 专 业的教学模式进行过详细报道。 (二) 拥有 以 酒店专业人才岗位 需求为导向,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 构建了阶梯式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本专业通过 先后召开的 3 次专家研讨会,深入青岛香格里拉大饭店、青岛海尔洲际酒店、济南索菲特银座大 饭 店、宁波东港喜来登酒店、杭州凯悦酒店、广州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三亚文华东方酒店等数家企业的实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 建设方案 — 9— 地走访调研,以及 学院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情况的跟踪调查调查,最终确定 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托校企合作的课程、实习、实训基地,凭借国际化合作平台,培养具备酒店各服务岗位群所必需的专业化态度、知识、技能、习惯及体能,胜任酒店管理督导岗位并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具有高度的行业认同感、熟练的社会实践能力、高尚的职业道德、宽阔的国际化视野、行业美誉度 高的酒店管理专业高级技能管理人才。 大一的酒店服务技能对应大三的酒店督导实务,大一的酒店管理基础对应大三的现代酒店管理,而大二学生在酒店期间通过网络课程、酒店企业培训以及大三课程学习任务布置等各种途径所学习的酒店管理实习综合则是大一与大三的衔接课程。 通过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阶梯式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使学生的两年在校学习和一年的校外实习成为一个紧密结合的有机体,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和操作管理实践,并进一步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 拥有专兼结合的 双师 素质、双语能力和海外学习实践背景的 教学 团队 酒店管理 专业现有 专职 43 人, 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 12 人,占 28%,讲师(实验师) 26 人中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达到 88%, 研究生以上学历 33人,占 %;“双师”教师 比例达到 100%, 咖啡师 22 人, 茶艺师 3 人,调酒师 3 人,美国饭店协会注册培训师( CHT) 9 人, 16 名教 师在各级专业学会担任学术职务。 专任教师中有 4 位教师到加拿大进修, 7 位教师赴韩国进修,全体专任教师均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旅游与酒店管理培训,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 建设方案 — 10— 教师境外学习比例 100%,行业挂职比例为 100%。 长期外聘的专家、学者和外籍教师有 20 余人,兼职 教师 69 人,学院还聘请了众多酒店行业的知名人士作为客座教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 拥有与 课程体系配套的 实习基地群,实现了“课堂企业一体化” 学院 先后按照 “ 四星级 ” 标准建立了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形体练功房、模拟前厅 , 通 过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训练, 使 学生获得较好的专业基本技能 ,达到与酒店企业的“零距离”。 同时,为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尽快服务社会, 学院 与 青岛香格里拉大饭店、 北京饭店、北京昆仑饭店、 广州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三亚文华东方大酒店 等 五 十多家知名 国际品牌 大酒店建立了合作关系,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习 条件。 2020 年学院引进了国内酒店行业管理咨询的专家陈秋女士担任 学院 副院长兼旅游与酒店管里学院院长,并注册成立青岛中易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拉开了教学和社会服务的崭新局面,进一步 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 将 其托管的多家高星级酒店,如厦门鹭江宾馆、青岛鸿锋酒店、青岛国际航海俱乐部、八大关 2 号会所、温泉型五星级度假酒店,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学基地,切实实现公司项目任务进课堂、课堂项目任务公司化,实现“课堂企业一体化”。 (五) 实行实习生导师制,为学生发放任务卡,真正实现“工作中学习” 为避免出现学生在校理论教学与校外专业实习“两层皮”的现象,本专业 在 2020 年制定了《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导师制实施办法》,为每一名学生都安排了实习专业导师,以 指导解决学生在校外实习中遇到的酒店管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 建设方案 — 11— 理专业问题,为学生提供专业理论支持,及时答疑 解惑。 同时,导师还会为学生布置实习任务卡,让学生利用顶岗实习的便利条件,完成酒店行业数据调研,为大三的管理理论拔高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以上的做法,保证了学生能够在工作中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思。 (六) 实行国际 联合办学 模式 ,拓展发展空间 与国内外多家高等院校、管理集团、科研 机构 建立了 良好的合作 关系,与为 教师的国外培训和 学生的出国深造就业建立了广泛的网络。 2020 年,与韩国济州观光大学、湖南大学签约,双方互派留学生; 2020 年,与美国饭店协会签约合作,成为美国饭店协会行业资格认证中心; 2020 年 , 与加拿大联邦应用技术与艺术学院( Confederation College of Applied Arts and Technology)合作办学设立酒店管理中加班; 2020 年 7 月,与加拿大 EIE 英语教育中心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了青岛酒店管理学院 EIE 英语教育中心。 (七) 发挥资源体系优势,广泛开展各种社会服务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依托山东银座旅游集团、青岛中易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酒店管理咨询中心以及校内三大实训基地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岗位培训工作。 担任各层级酒店服务技能大赛评委 40 人次 在专业成立近 10 年间,酒店管理的专职教师先后有 160 余人次作为青岛市或山东省的星级酒店评审员参与星级酒店暗访复核及评审工作 ,累计暗访评审酒店 980余家次。 学院依托酒店管理公司,发挥示范专业优势,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特点,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 建设方案 — 12— 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以委托管理、顾问咨询、培训服务为输出方式,先后 150 余人次为山东省商业集团 有限公司 、青岛高速公路管理处、青岛府新大厦、海尔集团、瑞马香江酒店管理公司 、 浙江温州阳光国际酒店 、中天钢铁集团 、 苏州吴江知音餐旅集团 、 烟台旅游局 、厦门鹭江宾馆 等多家知名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培训 ,自 2020 年以来 ,累计开展企业岗前培训、在岗培训 2 万余人次,指导相关企业开业筹备、运营培训 55 次, 引领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板块的发展。 2020 年参与全国饭店服务技能大赛组织服务工作,并担当赛事评委; 2020 年 协助学院 承办山东省大学生礼仪风采大赛,参加全国院校饭店职业技能大赛; 2020 年本专业初步 成立 酒店管理 数据中心 ,并完成了全国国际和本土20 家高星级酒店的资料数据搜集汇总工作,并实时向外发布,即应用于教学,又反馈给企业,服务于行业发展。 2020 年承办青岛市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并担当赛事评委。 2020 年 协助学院 承办了教 育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第十一次工作会议。 同时,以本专业学生为主体组成的大学生礼仪宣讲团先后 30 余次为青岛市及山东省其他企事业单位进行文明礼仪宣讲演示,并受到青岛市相关部门的多次表彰。 学生中共有 30 余人次积极地参与青岛奥帆赛、 40 余人次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服务、 200 余人次 全运会志愿者工作。 (八) 实行系统的就业工作管理体系,实现高质量就业 完善由 “职业设计导航、就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就业、毕业跟踪反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 建设方案 — 13— 工作绩效评估 ”等五环节构成的 “全程就业指导 ”工作机制,实行符合 学院 实际情况和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帮助学生就业,在保持高就业率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在 2020 年的就业洽谈会上, 人 均可选择就业岗位 高达 4 个,引起《中国旅游报》、《中国教育报》、《青岛日报》、高职高专教育网、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追踪报道。 2020 年和 2020 年, 就业率连年稳定在 98%以上,并先后有 70 余名学生赴新加坡、澳门、美国就业。 据统计历届 毕业学生近 30%的毕业生在工作一年中走上了管理岗位,更有近 5%的同学一毕业就被一些酒店聘为基层管理人员,深受酒店业同仁和社会的肯定。 (九) 中高职系统化培养工作初见成效 学院 酒店管理专业 2020 年就开始了跨校合作五年一贯制系统化培养探索工作,在省内特别是青岛市的中职院校广泛展开 合作,其中包括青岛市旅游学校、青岛华夏职教中心、宁阳职专等学校。 累计培养毕业生 600 余人,目前酒店管理专业跨校合作五年一贯制在校生 150 余人。 学院重视中高职五年一贯制的系统化建设,几年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重点的尝试,初建成效。 1. 培养目标的衔接 与合作院校每年召开校际间的教务处长、二级学院、参加的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议,采取利于学生中高职整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2. 学制和教学制度的衔接 每年召开校际间的教务处长、二级学院、参加的教学计划研讨会议,在学制和教学制度的衔接;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 建设方案 — 14— 3. 专业、课程、教材的衔接 五年 一贯制酒店管理的专业设置重视职业性和方向对口,重视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学院 和中职院校共同执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的编排上加强了指导性,教材选用上重视中高职的一体性; 4. 师资的衔接 紧紧围绕着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课程体系的需要,安排教师到中职院校授课、中职的教师到学院培训学习; 5. 教学质量的衔接 学院在学生的五年培养中全程介入,全程参与教学质量的监控。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 建设方案 — 15— 第二部分 建设目标 一 、 总体目标 依托山东省商业集团 酒店产业优势,秉承“中国酒店业职业化人才的摇篮”的办学 理念,围绕酒店管理咨询中心动态发展,形成与行业嵌入式融合的专业建设平台。 通过专业建设 , 构建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动态课程群,打造“双师、双语、双高”、海外背景的资深教学团队,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的三大基地建设,形成“立体化、全方位、多文化”的国际行业交流与合作平台; 推进“三方并重”的教学质量监控改革,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实现“五个对接”,发挥专业优势,以社会培训为核心,面向酒店行业及相关领域;开展高水准、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充分利用区域和政策优势,以“十个衔接”为重点, 完善中高职系统性衔接 体系建设 ,深化专业群建设。 利用 两 年的时间,使本专业成为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特色鲜明、工学结合的典范,成为行业和社会美誉度高、国内领先、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 品牌 专业,在国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及专业群中发挥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 二 、 具体目标 (一) 完善校企 合作 体制机制建设 突破传统表面化的 校企合作 模式 , 依据 学院与企业互动的利益平衡点和持续合作的激励点,转变观念,始终抱着企业 合作发展 的思想 ,始终抱着搞好服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内涵的诚信态度 ,构建深度互惠双赢的 合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达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目标。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 建设方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