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信息系统安全加固方案和实施计划内容摘要:
1、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系统安全加固方案及实施计划第 1 页 共 78 页密 级:文档编号:项目代号: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系统安全加固方案及实施计划 页 共 78 页拟 制:审 核:批 准:会 签:标准化: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系统安全加固方案及实施计划第 3 页 共 78 页版本控制版本号 日期 参与人员 更新说明分发控制编号 读者 文档权限 与文档的主要关系1 创建、修改、读取 负责编制、修改、审核2 批准 负责本文档的批准程序3 标准化审核 作为本项目的标准化负责人,负责对本文档进行标准化审核4 读取5 读取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系统安全加固方案及实施计划第 - 4 - 页 共 78 页目录第 1 章. 2、 概述 . 目的 . 适用范围 . 实施 . 检查和评估 . 章. 信息化系统安全体系结构 . 第一层: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系统安全策略 .1 第二层: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系统安全规范和标准 .1 第一个子层:企业信息化系统安全规范总则 .2 第二个子层:企业信息化系统安全规范 .2 第三层: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系统安全操作手册、流程和细则 .3 第一个子层:各具体产品平台的安全配置手册 .4 第二个子层:日常运行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流程和步骤 .5 章. 信息化系统安全加固方案 .7 安全体系完善计划 .7 风险管理规范 .9 系统安全自测规范 .9 信息资产管理规范 .0 系统生命周期安全管理规 3、范 .0 系统安全许可证规范 .1 人力资源安全管理规范 .2 内部审计规范 .2 业务连续性计划规范 .3 安全事件检测和响应规范 .3 个人安全规范 .4 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 .5 加密规范 .5 远程访问规范 .6 用户身份识别和认证规范 .7 日志管理规范 .7 文档管理规范 .8 补丁管理规范 .8 物理安全规范 .9 介质安全管理规范 .0 安全体系部署/实施计划 .1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生命周期 .1 信息安全体系部署/实施关键成功因素 .2 信息安全体系部署/实施策略及指导原则 .3 5 - 页 共 78 信息安全体系部署/实施计划建议 .4 安全体系部署 .5 试点 .6 推广 .7 总部安全技术体系加固方案和建设计划 .9 审计响应 .0 安全总控中心 .。中国移动信息系统安全加固方案和实施计划
相关推荐
是 word2020,和教材上所给出的图示不太一直,所以在本节课设计时没有让学生去参照课本,而是根据老师的 讲解演示和板书去掌握所学知识。 和本课主要内容是段落的对齐和缩进。 段落的对齐和缩进是排版最常用的方法,而排版在日常的文字处理使用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这部分内容有“段落对齐”、“段落缩进”、“行距调整”三个知识点。 教材处理 就本节课内容而言,是对 word
1、中国移动瑞星防病毒产品安全配置手册第 1 页 共 37 页密 级:文档编号:项目代号:中国移动瑞星防病毒产品安全配置手册 页 共 37 页拟 制:审 核:批 准:会 签:标准化:中国移动瑞星防病毒产品安全配置手册第 3 页 共 37 页版本控制版本号 日期 参与人员 004者 文档权限 与文档的主要关系1 创建、修改、读取 负责编制、修改、审核2 批准 负责本文档的批准程序3 标准化审核
双肩放松。 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 站立时不要歪脖、斜 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坐姿:腰背挺直,肩放松。 女性应两膝并拢或两膝合并倾斜;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 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 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
运行操作 经以上各项准备,具备运行条件时,方可进行正常运行。 打开控制器启动开关,热水机组即在电脑控制器下,进入自动控制状态。 运行中操作人员应做好油位或气源、水压、水温、水位等运行指 标的监测工作。 排污 1) 热水机组应视补水量大小定期排污,一般补水一吨排污一次或每班一次。 2) 排污宜在停炉、停泵情况下进行。 3) 排污操作完毕应检查排污阀门关闭是否严密。 停炉
,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起了相 当大的作用。 首先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学习目的教育,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其自信心及责任意识,其次,建立一些监督机制,奖惩制度,定期检查,定期反馈,赏罚分明,现在班级风气正,学风浓,凝聚力强。 班级真正成为一个和谐向上的集体。 (四)个别教育与表扬相结合 班级中思想基础和学习都比较差的学生。 通常表现为精力旺盛而又学不进去,思想活跃而又任性好动
.................................................................... 63 冷床的参数确定 ................................................................................ 63 起重设备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