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浙江省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课题3基于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内容摘要:

社会的发展更加充分。 但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复杂更尖锐,特别是发展所受到的人口、环境、资源的约束越来越趋向刚性。 要实现未来复杂环境中的发展,创新是制胜的唯一出路”。 所以 ,培养创新型人才 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题,创新创业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追逐”的目标。 而 大学作为 高等教育的生力军, 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其中最根本的职能是人才培养。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 创新创业教育为 核心,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是 国家构建创新体系对高校的根本要求,也是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反映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一个目标系列,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与特点,是 一个有机构成体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途 径或者模式呈多样化。 就大学来讲 创新创业教育 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教育教学、学科科研、师资队伍、学生工作、后勤保障等多方面协同作战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它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突出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结构的根本性要求。 因此,如何根据地方综合性大学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构建基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与机制,是综合性大学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点。 5 三、 项目 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一)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改革内容 以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 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构建与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 ( 1)构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 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系列化创新创业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 ● 在第 二 课堂活动中设立系列化创新创业课程讲座 ( 2)构建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以学分的形式将其纳入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将 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 人文素养 和思想素质教育、 品牌讲座、 社团活动、理论与人文类竞赛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职业技能培训等第二课堂活动 整合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该计划应包含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创业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人文素养提高计划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五方面内容(五个子计划)每个子计划包含若干项目类,每个项目类由若干具体活动项目组成。 ①科研创新训练计划主要是组织开展各类科学研究(包括学生申请科研课题、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等)、技术发明、创新型实验、开放实验等活动。 ②创业训练计划主要是组织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 ③科技竞赛计划主要是组织参加学科竞赛、挑战杯竞赛和其它专业(技能)比赛。 ④人文素质提高计划主要是组织开展社四个项目类若干个活动项目 三个项目类若干个活动项目 两个项目类若干个活动项目 五个项目类若干个活动项目 五个项目类若干个活动项目 科研 训练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科技 竞赛 创业 训练 人文素质提高 职业技能培训 6 团活动、理论与人文类竞赛活动、群众性(非专业)文艺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⑤ 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主要是 鼓励学生参与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各类职业资格、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证活动。 ●将上述五个计划方面的内容以学分形式纳入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学生毕业学分。 ( 3)建立实施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运行管理机制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按“总体设计,分项实施”的原则,实行项目负责制,采取“项目管理”的办法组织实施。 该计划将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以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的形式每学期滚动开设,做到四年不断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能力和特长选择相关项目及其修读时间。 ●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实施机构。 学校、学院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负责学校和学院层面的工作,相关职能部门按工作分工具体实施各计划项目的管理工作,使该 计划的实施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学院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各项校级活动 ,根据学校委托承担面向全校的计划项目的实施工作 ,全面规划和组织开展院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具体活动项目和时间,从而形成了学校、学院、学生互动的创新创业训练机制。 ●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管理办法及各分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