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概述内容摘要:
清洁膀胱,预防泌尿系感染,保持引流通畅 10 物品 齐全、性能良好 4 环境 整洁、安静、舒适、安全 2 患者 患者 理解合作 4 2 操 作 过 程 冲洗前 24 协助 患者 摆好体位,屏风遮挡,检查尿管 告知 患者 排空膀胱的目的:使冲洗液充分发挥作用 4 打开集尿袋引流管,排空膀胱 4 打开冲洗液瓶盖, 插入输液器 3 将冲洗液瓶倒挂输液架,排气 4 分离尿管及集尿袋并消毒 5 连接 “Y”形管 4 冲洗 23 打开冲洗管,关闭集尿袋引流管,注药 指导 患者 配合,询问有无疼痛等不适 7 关闭冲洗管,打开集尿袋引流管,排出冲洗液 4 取下冲洗管,分离 “Y”形管 5 消毒尿管及集尿袋引流管接口,连接 7 3 操作 后 整理 23 清洁外阴,固定导尿管、集尿袋 保持外阴清洁,多饮水,翻身活动不可牵拉引流管,不可自行打开引流管 6 协助 患者 取舒适卧位,告知注意事项 10 整理床单位,洗手 4 清理用物 3 4 评价 效果 10 患者 无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满意 4 操作 操作动作轻巧、稳重、准确,无污染 3 护士素质 展示护士风采和素养,语言表达清晰,沟通技巧运用到位 3 总分 100 五、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闭式胸膜腔引流又称水封瓶闭式引流,是通过胸膜腔内插入导管将胸腔内积气与积液排出体外,从而恢复胸膜腔内负压的一种常用技术。 一、适应证 1. 各种原因造成 的胸膜腔内积液、积气和积脓。 2. 心胸手术后引流。 二、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传统胸膜腔引流装置有单瓶、双瓶及 3 瓶三种,由胸管和水封瓶构成。 应用较多的是单瓶胸膜腔引流装置,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是各种一次性胸膜腔引流装置。 1. 胸管:一端剪有侧孔,置入胸膜腔,另一端术后连接水封瓶。 用于排气者选择质地较软、管径 1cm 的塑胶管,用于排液者选择质地较硬、管径 ~ 2cm 的橡皮管。 2. 水封瓶:水封瓶内盛无菌生理盐水,橡胶瓶塞上有两个孔,分别插入长、短玻璃管。 长玻璃管插入液面下 3~ 4cm,使用时上口与胸管连接, 短玻璃管远 离液面,与大气相通 三、胸腔闭式引流管置管位置 根据不同引流目的 ,引流管 插入胸膜腔位置不同。 1. 排除积气:一般放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隙。 2. 引流血液:放置在患侧腋中线或腋后线第 7~ 8 肋间隙。 3. 引流脓腋:放置在脓腔最低点。 四、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技术 【目的】 1.引流胸膜腔内的气体、渗血或渗液。 2.重建胸膜腔负压,使肺复张。 3.便于观察胸腔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为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评估 】 1. 患者 的年龄、病情、意识状况及治疗情况。 2.观察胸腔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及引流管是否通畅。 3. 患者 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准备 】 1. 操作者准备 ( 1) 护士素质:衣帽整齐,仪表端庄,展示出护士职业良好的风采。 ( 2) 洗手,戴口罩。 ( 3)理解 胸腔闭式引流 的原理,了解其目的,掌握操作技能。 2. 用物准备 ( 1)引流装置: 无菌胸腔 引流瓶一套。 ( 2) 治疗盘内备: 止血钳 2 把 、镊子、治疗巾、 手套 、含消毒液 棉球 等。 ( 3)更换液体: 无菌生理盐水。 3. 环境准备 安静、整洁、光线充足,必要时屏风遮挡 患者。 4. 患者 准备 ( 1) 解释: 向 患者 及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配合方法、注意事项。 患者 愿意配合,有安全 感。 ( 2) 协助 患者 取利于引流,便于操作的舒适体位。 【实施】 操 作 步 骤 要 点 说 明 1. 打开无菌胸腔引流瓶,倒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 ◆ 长玻璃管浸没于水下 3~ 4cm,在引流瓶外水平线上注明日期和水量 2.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解释 ◆ 确认 患者 ,取得合作 3. 检查引流情况,手消毒 ◆ 检查引流管有无移位、脱落,有无皮下气肿,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4. 铺治疗巾,戴手套 ◆ 更换引流管连接处铺治疗巾 5. 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闭近侧端胸管 ◆ 以免空气进入胸膜腔 6. 分离胸 管与引流管并消毒胸管接口 ◆ 2%碘酊消毒后用 70%乙醇脱碘或用吉尔碘消毒 7. 连接水封瓶 ◆ 检查连接是否牢固,不可漏气 8. 松开止血钳 ◆ 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水柱波动范围大约 4~6cm),患者 的反应 9. 消毒胸壁置胸管周围皮肤并更换敷料 10. 撤去治疗巾,脱手套 11. 固定引流管,安置水封瓶 ◆ 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腔 60~ 100 cm,将引流瓶置于安全处 12. 协助 患者 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 一般取半卧位 13. 整理用物 ◆ 按规范处理医疗垃圾 14. 洗手,记录 ◆ 规范洗手后 ,记录引流液性质及引流量、患者 反应 【 注意事项 】 1. 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和无菌状态。 2. 保持引流管长度适宜, 翻身活动时防止受压、扭曲、脱出。 3. 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量。 4. 如 患者 血压平稳,应取半卧位,利于呼吸和引流 物排出。 5. 搬动 患者 时应双重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 6. 拔管后 24 小时内应密切观察 患者 有无胸闷、发绀、切口漏气、皮下气肿等,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评价】 1.操作方法正确,动作轻稳, 患者 满意 ,有安全感。 2.严格 执行 无菌操作 规范 , 操作过程引流装置 无污染。 3.胸腔引流管通畅 , 患者 无气促、呼吸困难及紫绀。 【 健康教育 】 1.向 患者 及家属讲解 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重要性,嘱其不要拔出引流管及保持密闭状态。 一旦脱出,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告知医务人员处理。 2.鼓励 患者 深呼吸、 咳痰,促进引流及肺复张。 3. 拔除引流管前嘱 患者 深吸气后屏住,以免拔管时损伤肺或造成气胸。 附: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评分标准 胸腔闭式引流管 护理 操作 评分标准 序号 操作流程 分值 操 作 要 点 告 知 程 序 标准分 1 操作 前准 备 护士 20 仪表、语言、态度、核对、解释 告知 患者 操作目的:防止胸腔感染,保持引流通畅, 便于观察胸腔引流液 10 物品 齐全、性能良好 4 环境 安静、整洁、安全、舒适, 2 患者 患者 理解合作 4 2 操 作 过 程 操作 前 23 向水封瓶内注入生理盐水 指导 患者 深呼吸,咳嗽,促使肺复张,且便于观察引流情况 7 卧位选择正确,观察 患者 生命体征的变化 8 挤压引流管,观察引流情况 4 连接口下面铺治疗巾 4 操作 25 用两把 止血钳双重夹闭引流管,分离接口 指导配合,询问有无不适 5 消毒引流管连接口 5 连接水封瓶,松开止血钳 5 消毒胸管周围皮肤并更换敷料 6 观察引流装置是否通畅、密闭 4 3 操作 后 整理 22 撤去治疗巾,脱手套 注意引流管道保持密封状态,不可受压、扭曲、牵拉等,告知患者 水封瓶一旦打碎或管道脱出,立即用手折迭管道或捏闭伤口,并呼叫医护人员 3 安置引流瓶,固定引流管 4 在引流瓶的水平线上注明日期及水量 4 协助 患者 取 舒适卧位,交待注意事项 6 整理床单位 3 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2 4 评价 效果 10 患者 症状改善 3 操作 动作轻巧、稳重、准确、操作时间合适 4 护士素质 展示护士风采和素质,语言表达准确、流畅,沟通得体 3 总分 100 六、 “ T”型管引流的护理 T型管引流是在胆总管探查或切开取石术后,在胆总管切 开处放置 T型管,一端通向肝脏,一端通向十二指肠,从腹壁戳口将 T管引出体外,接引流袋引流胆汁或作胆道冲洗,以恢复胆道正常功能的技术。 【目的】 1.引流胆汁,减轻胆道压力。 2.支撑胆管,防止胆管狭窄。 3.引流胆道残余泥沙样结石。 【评估】 1. 患者 的年龄、病情、意识状态、治疗情况。 2. 患者 T型管引流的情况,胆汁的颜色、性状、量,引流管是否通畅。 3. 患者 对引流的认识、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 【准备】 1.操作者准备 ( 1) 护士素质:衣帽整齐,仪表端庄,姿势规范。 ( 2)洗手,戴口罩。 ( 3)掌握 T管 引流护理的操作技能。 2.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备 :治疗碗、无菌纱布、镊子、止血钳、弯盘、引流袋、消毒液、棉签、治疗巾、手套、量杯。 3.环境准备 光线适宜、整洁、宽敞。 4. 患者 准备 ( 1)解释:向 患者 及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配合方法、注意事项。 患者 愿意配合,有安全感。 ( 2)协助 患者 取舒适体位,屏风遮挡。 【 实施 】 操 作 步 骤 要 点 说 明 1. 备齐用物携至 床旁,核对、解释 ◆ 确认 患者 ,取得合作 2. 协助患者摆好体位 ◆ 暴露 T管及右腹壁,平卧位引流管低于腋中线 3. 检查引流 管及皮肤 情况 ◆ 检 查引流管有无移位、扭曲,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糜烂 4. 挤捏引流管观察是否通畅 ◆ 从引流管的近端向远端挤压 5. 铺治疗 巾,戴手套 ◆ 在更换引流管连接处 铺治疗 巾 6. 止血钳夹闭 T管 7. 分离 T管及引流袋 ◆ 纱布包括引流管接口,将引流袋放于医用垃圾袋 8. 更换手套, 消毒 T管接口 ◆ 先消毒外口端,再消毒内口端 9. 管道不畅,抽吸或冲洗 ◆ 若有轻度阻塞可负压吸引或低压冲洗 10. 打开并连 新引流袋 ◆ 注意检查引流袋与 T管连接是否牢固 11. 打开止血钳,观察引流情况 ◆ 标注更换时间 12. 清洁 T管周围皮肤 或更换敷料 ◆ 若皮肤发红,消毒后涂氧化锌膏保护 13.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14. 整理用物 ◆ 按规范处理医疗垃圾 15. 洗手,记录 ◆ 规范洗手后,记录引流液性质及引流量、患者反应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胆道引流通畅。 2.妥善固定好,操作时防止牵拉,以防 T管脱落。 3.注意观察 患者 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如有发热、腹痛,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 T管一般放置 7~ 14天,拔管前试夹闭 1~ 2天,拔管后残留窦道口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并注意观察 患者 的反应。 【健康教育】 1.向 患者 讲解 T管引流的意义及重要性,让其主动配合,提高自护能力。 2.告知 患者 及家属, 患者 活动时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牵拉脱出,坐位、站立或行走时引流管远端不可高于腹部切口。 3.向带 T管出院的 患者 ,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评价】 1.操作熟练,符合无菌原则,无污染。 2. T型管引流通畅、有效, 患者 满意,有安全感。 3.护患沟通有效, 患者 学会引流管自我护理知识。 附: T 管引流护理评分标准 T 管引流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序号 操。外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概述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外文翻译----基于tms320f2812dsp的有死区时间补偿的svpwm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
the deadtime pensation algorithm according to the pensation rules table TABLE I. III. EXPERIMENTS In order to test and verify the proposed deadtime pensation method of SVPWM, experiments are
外文文献及翻译:基于lms自适应滤波器在直达波消除中的运用usinglmsadaptivefilterindirectwavecancellation
ed the target’s echo as well as the wave from the broadcast station through multipath propagation effect. As the radar crosssection(RCS) of the target is uaually very small, the echo wave of the
干香菇的烤制与贮藏技术
2、面小、菇肉薄、菇脚长的香菇,以去糠为宜(保持全脚);菇面大而圆、菇肉薄、菇质松软的菇,可取其半脚(即剪去菇脚的一半),取值范围为 1米左右;菇面大而圆,菇肉厚而坚硬的,以取平脚为宜,即剪去脚,剩下 米左右。 根据菇面大小、菇肉厚薄,菇面圆度、菇质好坏,分长短剪留菇脚,对成品菇干的价格和菇干的所得率影响很大。 键是掌握好烤制过程的温度。 香菇按不同长度进行剪柄后,排放于烘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