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玉米栽培内容摘要:

1、蔬玉米栽培的突出特点是“早”,即早种、早管、早收。 苗期、拔节期处于低温、少雨阶段,所以采用增温、保墒、助长的技术措施是果蔬玉米栽培成败的关键。 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应重点抓好以下技术措施。 1、冬前深耕施肥、灌水蓄墒各地根据土地利用情况,可以伏耕、秋耕,也可于冬前深耕,并根据本区土壤缺磷少氮的特点和土壤普查结果。 实行配方施肥或氮、磷、钾配合施用,还应结合冬前深耕进行灌水蓄墒。 根据近几年来的冬暖春旱现象,保墒措施以冬前铺膜效果更好。 2、途用早熟品种旱育苗、育壮苗在没有理想果蔬玉米品种的条件下,宜选用当地的早熟杂交种或地方品种。 应在春玉米或地膜春玉米宜提前 3035 天或日平均气温 7以上,510 厘 2、米表土层地温 9以上时进行大棚或拱棚育苗,也可于 2 月 15 日前后在小拱棚内铺膜直播。 大棚育苗的成败与温度和水分含量的关系极大,前期应防低温冷害,中后期防止高温烧苗和徒长;营养钵育苗时,钵体水分应维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70%,棚内湿度保持在 75%80%,增强恒温防冻作用。 当出现冬暖现象或晴天日数增多时,棚温容易增高,3 月 10 日左右棚内温度就有可能达到 30,此时应注意揭棚调温,以防高温危害。 3、适时移栽,合理密植当气温稳定回升到 10以上、玉米苗长到 47 片叶时即可进行移栽。 若定植地冬前未铺膜,则必须在移栽前 5 天铺好地膜,按照套种作物的种类及对采光条件的要求,可选用膜侧定植 3、或垄背定植。 由于膜侧定植时地膜无戳损,因而对土壤的增温性能好,而且在玉米生长后期漏光反射作用强,有利于提高群体光合作用,因此以膜侧定植较好。 移栽时要注意将大小苗分类,采取定向移植和埋没钵体等措施,密度应比常规玉米高 20%30%,或根据品种株高而定,一般以 株/公顷为宜。 4、抓好田间管理玉米移栽后,45 月份气温多变,平均气温为 且时有低温冷害发生。 因此,需在提高移栽质量、缩短缓苗时间的基础上,始终以增温保墒为中心,肥水齐攻。 并采用行间多次中耕、及时修补破膜处、及早拔除分蘖等措施促进生长发育。 5、及时采收上市果蔬玉米在 7 月 20 日前早熟上市,每提前 10 天,玉米单棒增值 ;7 月20 日后,当地市场青玉米单棒仅 左右。 因此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适时早收上市,既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又可以早腾地,利于后茬作物的生长发育。 促进早熟的主要措施是隔行去雄和人工辅助授粉,后期适时控制肥水。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