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麦田增产有技巧内容摘要:

1、地麦田由于土壤瘠薄,干旱缺水,耕作粗放,栽培技术落后等原因,使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地影响着小麦的均衡增产。 现将鲁南地区旱地麦田获高产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一、培肥地力,节约用水。 一般情况下,旱地小麦低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土壤肥力低、养分失调、供肥能力差,麦苗生长弱、根系不发达,以致土壤水分利用率低。 只有快速增肥地力,以肥济水,才能迅速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增加旱地小麦产量。 试验表明,培肥地力最有效的办法是大量增施有机肥,或实行秸秆还田。 但在有机肥不足的情况下,一般亩施碳铵 5080 公斤,磷肥5060 公斤,钾肥 510 公斤,除满足当季小麦所需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积累在土壤中,这样逐年积累,一般经 2、过 23 年,地力可明显提高。 之后,为降低生产成本,可把化肥施用量适当减少,逐步增施有机肥施用量。 根据旱地麦田水源紧缺,追肥效果差的特点,旱地小麦一般应把全部肥料做底肥一次施足,即“一炮轰”。 但在地力较肥,施肥量较多的情况下,采用“一炮轰”的办法施肥,会使苗期营养生长过度,群体发展失控,可以适当留一部分肥料于冬前或早春追施,变“一炮轰”为“两炮轰”。 二、采用良种,以种节水。 旱地种植的品种必须具有较强的抗旱性能,并要求抗冻抗病性好。 不同品种产量差异较大,盲目种植不抗旱的喜大肥水的高产品种,不仅不能增产,还会大幅度减产。 根据鲁南土壤和气候条件,主要推广了广适性节水型品种莱州 3279。 该品种主要有 3、以下特点:属冬性,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紧凑,叶片小而上挺,旗叶直立,角度好,有利于:通风透光。 株高 75 厘米,秆矮而细,秸秆弹性好,高抗病害,抗旱,抗倒性强。 长势强,早春生长发育快;早熟,抗干热风,落黄好。 一般每亩成穗 50 万左右,穗粒数 3540 个,千粒重 35 克左右,品质优。 三、科学播种,以苗济水。 旱地小麦受自然因素制约较大,只有科学播种,培育壮苗,才能经济合理的利用水分调节养分,从而实现高产。 适期播种。 旱地冬小麦分蘖及成穗的调控能力比较差,播种过早易造成冬前旺长,浪费地力、水分,抗寒力下降,易遭受冻害;播种过晚冬前群体小,小弱苗多,不利于分蘖成穗。 因此,应掌握播期 4、服从墒情的原则,合理确定播期,鲁南地区一般在9 月 28 日至 10 月 8 日播种为佳。 适深播种。 播种深度控制在 34 厘米为宜,并要做到干不种深,湿不种浅,播种深浅均匀一致。 四、群体合理,经济用水。 过去,旱地麦田受“有钱买种,无钱买苗”等观念的影响,多实行“旱播种、大播量、大群体”的栽培模式,常导致小麦前期群体过大,将有限的水分、养分过早地消耗在营养生长上。 早春返青晚,若遇“倒春寒”死苗重。 后期由于肥水供应不上,造成成穗率低、穗数少、穗头小,粒子不饱满,产量低。 据多年试验,在旱地上,盲目增加基本苗,不一定能增穗,即便增了穗也不一定能增产。 所以,根据旱地麦田特点,必须合理确定种植密度,建立高 5、产低耗的群体结构,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养分,才能获得高产。 五、合理保墒,以土蓄水。 旱薄地麦田客水少,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是自然降水,但在鲁南地区小麦生育期间降水仅占全年降水的 30%,大量降水集中 69月份。 因此如何做到伏雨冬用,秋雨春用,是夺取旱地小麦增产的又一重要措施。 试验表明,通过深耕加深耕层,打破犁底层,且可以扩大根系的吸收范围,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小麦的抗旱能力。 据测定,大犁深耕 35 厘米,比不深耕前的活土层增加 15 厘米,毛管孔隙度增加 土壤容重降低 ,每亩土壤蓄水量增加 方米,平均每加厚 5 厘米耕层可增加蓄水量 方米,增产小麦 612 公斤。 深耕的作用可维持多年,但深耕也有一些不 6、良作用,主要是打乱土层,土壤悬空,容易跑墒,这在干旱年份尤为突出。 所以,我们注意扬长避短,深耕与浅耕相结合,深耕一年,浅耕几年,结合调茬,尽量把深耕安排在冬季。 六、加强管理,提墒保水。 旱地小麦增产的关键在于种好,打好丰产的基础。 但如何根据旱地麦田土壤水分的运动规律和麦苗情况,加强田间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围绕“水”字做文章,田间管理着重抓了三项措施:抓好镇压提墒。 经过深耕的旱地麦田,往往整地不实,土壤松暄,易通风跑墒,播种后及早春及时镇压 23 次,既可沉实土壤,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又可将下层土壤水分提到表层,增加表墒,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率。 所以镇压具有提墒、保墒的双重作用。 据山 7、亭区农技推广站测定,播后镇压一次,冬前020 厘米土壤含水量为 比未镇压的高 播后及早春镇压二次,起身期 020 厘米土壤含水量为 比未镇压的高 单株分蘖多 生根多 ,后期考察亩增产 斤。 抓好雨后及早春顶凌期及时划锄。 以破除土壤板结,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同时,可以铲除杂草。 特别是抓住“顶凌期”划锄保墒效果更好,土壤含水量比不划锄的一月后一般高 2%左右,5 厘米地温提高 可有效地促进小麦早返青,健壮成长,同时亩穗数和穗粒数分别增加 和。 早春借墒追肥。 旱地小麦虽然追肥效果不如水浇麦田好,但追肥对那些底肥不足,有可能出现“老弱苗”的旱地,以及那些土层厚,为控制冬前生长过旺,留一部分化肥做追肥的地块都有重要意义。 在底肥施用不足的情况下,旱地麦田追肥必须在早春雨后或土壤刚解冻“返浆期”借墒追肥,并做到深施埋严,可以有效地利用耕层土壤水分,借冬季积蓄雨雪调节土壤养分运输,促进小麦根系吸收和早发。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