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航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三)师资队伍建设 国际海事组织 STCW 公约 对 国际海员适任能力 及 职业 资格、对海船船员培训院校的实训条件及教学人员都制定了标准。 根据公约要求,国家海事局制订了 《全日制航海院校资质标准》,对海船船员培训教学人员有具体要求,如表 24 所示。 表 24 海船船员培训教学人员要求 序号 类别 课程 培训教学人员要求 1 职业核心课 航海学 具有不少于 12 个月的海船 三副 及以上海上服务资历。 船舶操纵与避碰 船舶结构与货物 船舶管理( 航海 ) 船舶结构与设备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 2 项目实训课 航海 英语、 航海 英语听力与 会话 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并具有不少于 6个月的海上服务资历 航线设计 具有不少于 12个月的三副及以上海上服务资历。 航海仪器使用 海图作业 货物积载与系固 本专业从成立之初,学院便制定相关政策积极从船公司引进持有甲类大管轮以上适任证书的 航海 员到校任教,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现有教师上船顶职,以获取船上工作经验。 1.培养紧密跟踪 航海技术 发展趋势的专业带头人 从具有实船工作背景的教师中选取 3 名作为专业带头人进行培养,从船公司聘任 1 名高级 船长 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负责制定本专业中长期发 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组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标准的制定以及专业核心课程工学结合教材的审核; 每年至少参加 3 次国内外本专业的学术会议;建设期内带领青年教师完成 3 项课题;每年考察国内或国际航海高职教育至少一次。 带领本专业教师主持2 项科研项目;通过参加航运企业技术研发与服务,在行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成为行业内拥有一定影响力的技术专家或顾问。 2. 培养课程 团队 骨干教师 选择具有 航海 行业背景的 7 名人员作为骨干教师进行培养,通过每年完成 1次调研;每年参加 1 次国内职业教育学术研讨会;每人主持编写相关课程方向的工学结合教材 1 门;每人带领本课程方向教师进行 1 项课题立项,使其成为各课程方向负责人,提升骨干教师教学、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的能力。 3. 优质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 密切与船公司的合作,每年聘请 10 名左右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船工作经验的 船长 或大 副 作为兼职教师;加强兼职教师培训,使其及时熟练教师基本业务,将丰富的实践经验融入到教学中,提升教学能力;从船公司选聘具有大管轮以上任职资格的优质船员 50 名左右,逐渐建立优质兼职教师资源库;对任教两年以上、教学能力突出的兼职教师向学院推荐参加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 定;通过强化与船公 司的合作,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实践课学时比例达到 50%以上。 教育教学团队“双师”素质培养 加强与各船公司的合作,为现有教师丰富船上经验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有计划的 引进具有实船经验的 船长、大副 到校执教; 分学期、分年度有计划地派出持有适任证书的教师上船顶职,跟踪 航海 技术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具备船上工作经验的教师通过与学生一起参加船员适任评估考试获得上船资格;非 航海专业背景的人员(包括学生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参加船员专项培训获取相关证书,具备上船资格。 所有专业课教师每五年内累计有不少于一年的船 舶实践经历,根据实船资历向学院推荐参加教师系列职称聘任。 航海 背景“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途径,如图 26 所示。 通过以上途径,整体提升 航海 教育教学团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形成一支具有 航海 专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达 80%以上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图 26 “双师型 ”教师培养途径 驾驶员 员 航海 专业背景下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持有适任证书的专业教师 不具有船上工作经验的教师 学生管理及教辅人员 见习驾驶员 值班 水手 参加船员专项培训考取行业证书 课 堂 上船顶职 参加评估考试 引 聘 进 任 船 舶 采取科研项目带动,项目负责人“组队”的方式,整体提升 航海 教学团队的水平。 全体教师通过学历提升、船上职务晋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依据学院《职称评定管理办法》积极进行职称评定,优秀者进入学院专家库和校级教学名师行列;通过参与对合作企业 的技术服务,和船公司一起开展技术研发,提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技术成果共享等途径,开拓教师视野,提高层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实现教师自身发展与专业发展紧密结合。 师资队伍建设进度见表 26。 表 26 师资队伍建设进度 序号 建设内容 建设预期效果 总目标 备注 1 引进或培养专业带头人(名) 1 2 3 2 引进或培养骨干教师(名) 3 4 10 3 专任教师中讲师及以上人员比例( %) 70% 80% 80%以上 4 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人员比例( %) 75% 85% 85%以上 5 引进兼职教师数 /兼职教师人次 10 10 50人次 6 双师型比例( %) 70% 80% 80%以上 7 兼职教师承担的实践课学时比例( %) 20% 30% 50%以上 8 校级教学名师人数 2 2 6人以上 9 学院专家库成员人数 3 3 8人以上 (四)教学实验实训条件 完善 依据 STCW 公约对 甲板部船员 职业岗位适任技能评价考核标准,结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交通运输部 2020 年第 10 号令)中对培养 驾驶员的强制性设施要求,考虑 航海 教 学、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技术服务功能 ,注重 航海 岗位实船工作情境的营造,进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实践教学基地。 1. 校内实训 条件完善 完善以模拟仿真训练中心、通信导航训练中心、水上训练中心为核心的校内实训 设备 , 新建一个特定型号 ECDIS 培训实训室,开发新的培训项目;更新一个通用型号 ECIDS 实训室(航海综合实训室 301),增加 ECDIS 的训练型号; 更新或升级 航海综合实训室 30综合雷达模拟器 的设备 ,完善校内综合生产性实训和技术服务的功能开发。 如表 27 所示为校内 实训 设备更新 情况表。 表 27 校内实训 设备更新 情况表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设备配置 预期效益、功能 投资概算 1 特定型号ECDIS实训室 JRC或 FURUNO ECDIS 特定型号 培训 系统 1套 ;教练站 1个,学生工作站 6个。 ①满足 ECDIS 厂商的培训许可要求 ② 同时满足 6 人进 行 特 定 型 号ECDIS培训 5万 2 通用型号ECDIS培训实训室 桌面型航海模拟器 1套,教练站 1个,学生工作站 24个。 ① 同时满足 40人分组进行操作 ② 开展三副、大副、船长培训 75万 3 综合雷达模拟器设备更新 综合雷达模拟 器设备 1套, 升级 计算机和软件系统 ①同时满足 20人分组进行实训 ②开展 三副、大副、船长培训 15万 4 航海综合实训 室设备更新 更新 40个计算机的显示终端 ① 同时满足 40人分组进行操作 ② 开展三副、大副、船长培训 5万 2. 校外实训 条件完善 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强化“学校、船公司、海事局”三方在学生毕业航行实习过程中的共管、共育作用,所有聘用 航海技术专业 毕业生的船公司营运船舶都是学生的毕业航行实习基地 , 从中遴选出有代表性的公司进行重点 实训条件完善 ,见表 28 所示。 表 28 校外实训 条件完善 目标 建设内容 建设预期效果 校外实训 条件完善 进一步完善现有 9 个实训基地的 实训条件 完善 新开发的 2个实训基地 3. 实验实训条件内涵建设 ( 1)完善实践项目教学的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覆盖实践教学各环节;制定各实训室管理规范、设备操作规程;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以实训室设备为依据,共同编写各项目实训指导书、开发培训教材,制定项目实训教学规范、考核标准,建立基于实船工作情景下的实践教学支撑体系。 ( 2) 船公司(船员职业)文化建设:将职业理念、职业标准、 船公司管理制度引入实训室,制作职业文化墙(工作图片、职业素质养成标语)、船公司宣传展板等,着力进行职业氛围营造。 ( 3) 进行双语环境营造:制作中英文设备设施铭牌,中英文职业工作语言展示板,编写中英文设备操作规程等,着力营造职业英语的氛围,培养毕业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 4) 完善毕业航行实习环节的监控: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船公司、海事局相关人员共同制定《 航海技术 技术专业毕业航行实习管理规定》,明确各方职责; 优化 《 航海 技术专业毕业航行实习报告》;编写《 航海 系毕业生(顶岗实习)跟踪联系工作册》,对应届顶岗实 习学生进行监控、对往届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的回访(客户维护)进行记录,为与用人单位进一步深化合作提供基础资料。 ( 5) 模拟实船制定各实训室的维护保养计划、耗材补充计划、备品备件申请计划;每学期制定对外开放计划、技能竞赛方案等,提高实训室利用率、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建设 构建系统化的技能鉴定体系,建立技能培训与认定中心 1 个,组织师生参加国内外技能大赛,成功举办省内(国内)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大赛 1 次。 (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 探索航海职业教育 中高职衔接的系统培养 研究航海中职教 育和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根据 中高职衔接的系统培养制度, 探索 实现高职与中职专业的对口、拓展衔接; 探索 通过一年 或更长时间 的高职学习,完成注册生到高职的过渡。 进行课程体系的融会贯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达到专业学习及评价的衔接合理。 港航 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成立 航海 技术服务 咨询 机构,专门负责本专业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服务机构成员主要由各教研室推荐的具有丰富实船经验的专任教师担任。 加大与船公司合作力度, 利用 航海 师资力量每年为 港航企业提供咨询、论证服务 8 项, 为船公司解决 驾驶 设备故障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3. 开展 培训 ,服务企业、促进就业 结合国内外航运市场对航海类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紧密跟踪 STCW 公约 心得修正案 对海员岗位职业能力的新要求、新变化,积极为船公司开展职务晋升培训、履约培训、新技术培训;年 培训 规模 达 4000 人次 以上。 利用产学合作的服务平台,继续为全国、山东省航海院校提供高职、中职师资“双师型”培训,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单位员工提供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发挥国家级技能鉴定中心的优势,开展行业与企业业务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每年职业技能鉴定人数达到 150 人次以上。 4. 船员学历提升 及对口支援 为在职船员学历提升提 供服务。 支持其他新设航海院校建设,发挥专业建设辐射功能。 继续支持延安职业学院等新设航海院校建设,进行师资培养。 继续积极开展与省内外其他航海院校之间的横向联系,接纳其它院校骨干教师到我院进行学习和交流。 5. 建设 海 员 适任证书考试评估基地 ,服务海员职业资格认定 完善以 模拟器 训练中心 、 通信导航训练、水上技能训练中心为核心 的 航海技术 实训平台 功能, 为船员适任 评估 考试提供条件,成为山东辖区 海船 船 员适任考试评估基地。 五、项目资金预算及建设进度 航海 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投入资金 395 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 185 万元,举办方 (中远集团)投入 200 万元,学院自筹 10 万元。 项目资金投入预算分配见附表 29。 表 29 项目资金投入预算分配表 建设内容 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 合计 (万元) 申请中央财政 (万元) 地方财政 (来源 25: ) (万元) 行业企业 (来源 25: 中远集团 ) (万元) 其他 (来源 25: 自筹 ) (万元) 总计(万元) 395 185 0 200 10 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70 30 0 40 0 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 50 30 0 20 0 精品课程和配套教材建设 40 20 0 20 0 教学资源库建设 70 40 0 30 0 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建设 100 10 0 90 0 师资队伍建设 65 55 0 0 10 附件 工程职业学院 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工程职业学院 二〇一一年五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山东-航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相关推荐
时 10 月 31 日 (晚上)、 11 月 1 日(晚上) 《全面质量管理 TQM 教程》 6 小时 4 月 23 日(晚上)、 24 日(晚上) 《生产一线成本管控教程》 6 小时 6 月 20 日(晚上)、 21 日(晚上 ) 《现场七大效率损失改善法》 6 小时 8 月 27 日(晚上)、 28 日(晚上) 《精益生产之 JIT 管理实战教程》 6 小时 5 月 16 日(晚上)、 17
干、支、毛三级高压聚乙稀塑料管微型雾化喷头及管件组成,干管直径 4050 毫米、支管直径 2532 毫米、毛管直径 1012 毫米。 安装时,干管连接水源垂直于支管,支管垂直于每架耳干,毛管(一般长为 15 米)平行于每架耳干,悬挂在其上部。 雾化喷头间距 米,安装在毛管同一侧面上(对着耳干),喷雾时使耳干受水均匀。 雾灌时间。 每年春季是培育黑木耳的黄金季节,此时雾灌能够多出 12 潮春耳
t8 speed){ motor_uen1。 motor_en2。 if(speed!=0) //加入调速指令 { OCR2=speed。 while(ASSRamp。 (1TCR2UB)==1)。 //异步操作需要等待 OCR2写入完毕 } T2_EN。 }//右电机速度设定void motor_right_speed_set(uint8 speed){ if(speed!=0) {
九条 服务戓略 (一) 近期,强化服务意识和顼客至上的服务精神,对员工迕行培讦,培养物流服务意识,刜建 ERP 系统,开収基乫互联网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顼客服务标准化,实现不客户信息共享,为客户提供便利、与业的服务,严格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乪) 丨期, 实 施 ERP,实现不客户数据对接和交换,建设物流平台和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建立先迕的物流服务管理模式
□ B 病历 年 月 □□□□□□ 年 月 □□□□□□ □□ 肝囊型包虫病 =01 肝泡型包虫病 =02 肺包虫病 =03 腹腔 包虫病 =04 脑包虫病 =05 骨包虫病 =06 肾包虫病 =07 心包虫病 =08胸腔包虫病 =09 其他(请说明) =10 □□ 肝右叶 =01 肝左叶 =02 肺 =03腹腔 =04 脑 =05 脾 =06 盆腔 =07 肾 =08 胸腔 =09 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