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稳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耳属中高温品种,主要利用自然温度一年(春、秋)栽培两季。 为了更好的利用农村的闲散劳力发展木耳生产,我们利用半地上塑料大棚,进行了黑木耳低温栽培试验,取得了一定进展。 此技术可使木耳栽培季节延长,提高了塑料大棚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益。 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1 栽培场地和季节:栽培场地为长 10 米、宽 6 米、深 ,地上部分高 样的棚冬季保温性能好。 栽培季节,在河北省廊坊及周边地区,应安排在 9 月底10 月初入棚进行吊袋出耳,制种发菌阶段可依次推前。 其它地区可根据当地气温情况参照进行。 2 菌筒制作:培养料配方:棉子皮 93%,麸皮 6%,糖 石膏 含水量65%。 塑料袋采用 17 厘米30 厘米米,每 2、袋装干料 300 克,套环、加棉塞,常压灭菌 8 小时(100),无菌操作接种(杂交木耳 ),接种量为每袋栽培种接 3040 只栽培袋。 接种后置干净,室温 2226发菌,一般 2530 天菌丝可长满袋。 3 出耳前管理:当菌丝长满后,再经 45 天即可吊袋出耳,每袋开 8 条口为宜,每条口宽 米。 具体要求:吊袋时间一般安排在 10 月下旬和 11 月上旬,或 23 月份;开口长度应至袋顶和袋底各留 1 厘米;开口工具用两个刀片中间夹一层 米厚纸片做成;开口前,先把所有的袋都吊在棚中,然后喷大水 1 次,冲涮袋表的杂菌,开口结束再喷 1 次大水,使料表面吸足水分。 停水 12 天,再进行常规管理,造 3、成干干湿湿的环境,以促进耳基的形成。 4 出耳期管理:低温出耳:因为是在晚秋、早春,温度 15左右,在此温度下形成的耳片肉厚(最厚约 米)、直径大,但温度不能低于 10,否则木耳将停止生长,如果温度低于 10,应采取增温措施,如加双层膜、火墙等,这样,2025 天后就可采收第一期耳。 强制性通风:采用排风扇通风(100平方米大棚有 1 台 65W 排风扇即可),每天通风 3 次,每次 15 分钟,保持棚内空气新鲜。 因为强制性通风时间短、在短期内可使棚内充满新鲜空气,这样有利于增温保湿。 加大湿度:耳片形成后,用雾灌系统或常用的喷雾器来增加湿度,同时结合地面上灌水,使湿度保持在 95%98%。 此时由于 4、温度低,加大湿度不会造成细菌性流耳。 调光照:黑木耳虽然对紫外线有很强的抵抗力,但并不是光照越强越好,我们采用了在塑料薄膜上加盖一层薄草帘(或间隙盖草帘)的方法,这样可使棚内有“花花阳光”促进耳片生长。 由于出耳棚内挂袋比较密集,上层往往湿度小,下层湿度大,且下层接受光照少,因此在出耳过程中应经常倒换袋的位置,可提高木耳的产量和质量。 5 小结:本栽培技术采取的低温出耳,强通风,加大湿度,适当调节光照等措施,生产的黑木耳具有片大(直径在 8 厘米以上)、肉厚(厚约 米)、色黑、适口等特点,且第一潮耳的平均生物学效率 最高可达 120%。 低温栽培木耳可以避免高温栽培出现的烧菌和流耳危害,又可大大减轻杂菌的污染,提高了木耳的产量和质量。 在以往的木耳栽培中,采收第一潮耳后往往造成大面积污染,而采取低温出耳法,在第二潮耳采收完后几乎没有发现污染。 在栽培期间我们进行了试验,当气温降至 0时,耳片尚未受到伤害,气温回升到 10以上时,耳片继续生长。 由此可见,黑木耳对低温的耐受力是比较大的。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