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工作总结内容摘要:

生从中感受数学是从生活中而来的。 例如我在教《乘法分配律》时我就以学生最为熟悉的买卖问题并结合学校正在增订的校服来引入新授的内容,对于买东西学生是最熟悉不过了,所以一下子说了好几种买衣服的结算方法,但同时又让学生清楚的 看到不论这 样买花钱是一样的这样就得到了等式从而找到规律,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更清楚的看到数学就是从生活中来的,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例在教加减法的速算法过程中,有这样一个例题: 324— 199,学生对于减去 200 的同时要加上 1 的算理,难以理解,我就在教室里创设这样一个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情景:我当顾客学生当营业员,我带 324 元去买一盒 199 元的补品,我付给营业员 200 元(先用 324 减去 200 元),又找回 1元(再加上 1 元),因此多减的 1要加上。 这里 教师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时代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样 的 教学,使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生活经验的支持,提高了解题技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放教学内容,体验生活实践。 对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研究。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数学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从中引 出数学问题,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每次考试结束让教师们感到痛心的就是概念题失分概率最高,追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某些概念的内涵不了解,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些概念的含义呢。 我觉得不妨给学生提供一些丰富的、现实的为学生所熟悉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