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无公害水稻生产病虫害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2、长,颜色淡黄。 种病状从苗期到现穗后都可显现,苗期一般在 45 叶期开始显现症状,病苗黄瘦细高,很易识别,根系发育不良,根毛很少。 早期显现症状的病苗,到移栽前后多半枯死。 本田一般从水稻分蘖期开始显现症状,病株颜色淡黄,稍高,另一个特征是在下部节上生有上下伸长的假根。 多数病株在水稻出穗前后枯死,少数可以出穗,但不能正常结实,故有“公稻子”之称。 枯死病株的下部叶鞘及茎秆上生粉白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期间偶尔还散生黑紫色小点(病菌子囊壳)。 谷粒被害时,有的变成秕粒,有的在内外颖的合缝处生一条红线(病菌分生孢子)。 菌种子播种后,病菌随种子发芽侵入幼苗,以后在水稻体内繁殖,产生毒素,最后显现症状,一部 3、分在苗期枯死,一部分在出穗前后枯死。 枯死株的茎秆上产生的病菌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落在稻穗上侵入稻粒,以后随种子越冬,又成为下一年的侵染来源。 水稻浸种催芽及播种育苗时期,病种子所带病菌,能继续侵染邻近种芽幼苗引起发病。 带菌种子是恶苗病侵染来源,严格实行种子消毒,是防治此病害的有效措施。 (1)50%溴硝醇 200250 倍,浸种 3 天,种子与药液比为 1天搅动一次,一浸到底,直接催芽播手中。 (2)45%“901”可湿性粉剂,兑水 500 倍(小包装 100 克,加水 50 公斤,浸种 40 公斤左右),在室内常温下浸种 57 天,一浸到底,方法同上。 (3)10%浸种灵乳油,2 毫升加水 10 4、公斤,搅拌均匀后,随即浸种 6 公斤,一浸到底,不用清洗可直接催芽播种。 五、稻瘟病:水稻从发芽到收获都可以受稻瘟病侵害。 由于病菌侵入的时间和部位不同,表现症状不同,一般习惯按发病部位分别称之为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 北方地区发生较普遍的是叶瘟,特别年份穗颈瘟也较严重。 月下旬到 7 月上旬开始发生,7 月中下旬达到盛期。 在水稻秧苗和成株的叶片上都可发生。 开始时叶上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很快扩大,主要症状是在叶片上产生梭形、边缘褐色、中央灰色的病斑,严重时病斑密集合成条斑,以致叶片枯焦,植株萎缩,远望如火烧状,不能正常出穗结实。 叶瘟病斑的形状、颜色和大小,依发病当时的气候条件和水 6、白点型病斑近菱形或圆形,苍白色,天气高温干旱可转化为近似慢性型病斑。 这种病斑不常见,多在阴雨后突然放晴转干旱时,在高度感病品种的嫩叶上出现,一般不产生孢子,对稻瘟病传播流行无大影响,但是病斑出现不久,遇上连续阴雨的天气,有可能产生病菌孢子,继续传播蔓延。 掌握各种病斑类型、性质,可以判断病害发展趋势,有助于及时开展防治。 如叶瘟发生期间,若田间出现较多急性型病斑就要防治。 在大流行年份,有时出穗时即已发病。 症状是最初在穗颈处生暗褐色小点,以后扩大到整个穗颈,变成黑褐色,病部组织干枯,严重影响结实。 特别早期发病的绝大多数形成白穗,减产严重。 在茎节处生黑褐色或蓝黑色斑点,以后扩大,使整个节部变黑褐色,遇 7、风易折断,早期若发病(灌浆前发病)多形成白穗,减产严重。 水稻灌浆后显现症状,稻粒不能正常灌浆,大流行年份多形成“半白穗”,引起减产。 粒早期得病,完全不能灌浆结实,变成秕粒。 护颖受害,一般与结实没有关系。 有细菌性褐斑病和胡麻斑病,病斑有些近似,又往往混生,容易误认。 六、稻瘟病菌是怎样传播和发病的。 随种子过冬病菌,基本上不起传病作用。 稻瘟病菌在 6 月下旬气温升高后,每逢降雨即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落到叶片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便萌发侵入水稻叶片,引起叶瘟。 叶瘟病斑上还能产生大量分后孢子,进行再侵染,一个生长季节,多次重复侵染,蔓延扩大导致叶瘟大流行。 同时繁殖的大量分生孢子,为穗期发病 8、提供了主要侵染来源,进而引起颈、节、粒瘟等。 秋后病菌又随病草、病秕谷越冬,第二年再侵染发病。 稻瘟病在北方地区为害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水稻分蘖到幼穗分化阶段,发生叶瘟。 这个时期如果病势严重,影响产量极大,如不严重,仅在叶片上形成若干病斑,对水稻产量影响轻微。 第二时期是水稻出穗前后,发生颈瘟、节瘟、枝梗瘟等,这一时期如果病势严重则全为白穗。 稻瘟病能否大流行(发生),主要决定于当年气候条件、水稻生育状态及病菌来源。 病菌基数是引起发病的前提,水稻生育状态是构成为害的基础,气象因素是导致大发生的关键条件。 三者同时存在有利于稻瘟病发展,极易酿成大范围流行。 湿度对稻瘟病发生和流行具有决定作用。 因为只有 10、更能加重稻瘟病的流行。 是决定能否大量发病的重要条件。 (1)品种的抵抗力:抗病品种在一般年份基本不受损失,在大发生年份损失也较小。 (2)水稻的发育阶段: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发病轻重差异较大。 一般叶瘟在 7 月 20 日以前发生(幼穗分化前后发生),蔓延迅速,受害严重,如其它条件适宜时,容易引起大流行。 而到 7 月 25 日(孕穗前后)以后发生时,由于水稻本身抵抗力增强,一般不再重发生,也就是说 7 月 25 日前后如果叶瘟未见有大的发展,当年叶瘟受害已过。 颈瘟等发生情况与叶瘟变化趋势相同,一般出穗当天及出穗后 1015 天易发病;且多形成白穗,超过此期发病减轻,一般不再形成白穗。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