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的虫害防治(茶毒蛾)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毒蛾)形态特征:雌蛾体长约 18 毫米,翅展约 3040 毫米;雄蛾体略小,体翅暗褐色至板栗黑色,前翅基部色深,外横线细黑弯曲,内烟有一较大远圆形的黄白色斑,翅尖有 3 条短黑斜纹,靠近中横线隐现有 2 条相互靠近的细黑曲线。 后翅色稍浅,无线纹。 腹部纵列有 34 个黑色毛丛。 卵黄白色。 近球形,顶部凹陷、成块状。 成熟的幼虫体长 2336 毫米,黑褐色,较细长多毛,腹部第一至第四节背面各有一对荤褐色毛束,第五节有一对白色较短的毛束,第八节背面有一对灰色毛束,向后斜伸。 背中及体卿有红色纵线。 蛹外有丝茧,棕褐色。 茶毒蛾的发生规律:多数茶区 一年发生 4 代,以卵块附在茶树中下部老叶背 2、面越冬。 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第一代在 3 月下旬4 月上旬,第二代在 6 月上旬6 月下旬,第三代在 7 月中旬8 月中旬,第四代在 8 月下旬10 月上旬初孵出的幼虫群集性强,2 龄后逐渐分散为害。 防治方法:1 月至翌年 4 月,人工摘除卵块,逐园逐丛检查,发现叶背有黄色绒毛状的卵块,将其叶片摘除,在幼虫孵化前集中堆放在一个小盆中,小盆外再放一个大盆,大盆内放一些水并加入农药,放在茶园胎近,待茶毛虫及茶毒蛾孵化后爬出来,掉在药水中,即可将其杀死,而寄生蜂羽化后可飞回茶园消灭此类害虫。 中杀死,同时利用幼虫的假死性,将其震落捕杀。 1 时点灯诱杀即用 100 瓦电灯泡或汽油灯高悬于茶丛上,下面放一大盆水,滴入少量煤油,使成虫扑灯掉水而死。 天力 (灭虫丁可湿性粉剂)10001500 倍稀释液,或每667 平方米用白僵茵(每毫升含 2 亿个孢子)l 千克兑水 克,或每667 平方米用 孢子/克的菌粉 50 克兑水稀释 2000 倍喷洒。 90%的敌百虫、35%的赛丹、25的亚胺硫磷、50的马拉硫磷、二溴磷、50%的杀螟松、50的辛硫磷、80的敌敌畏等000 倍稀释液、鱼藤精 300 倍稀释液、二氯苯醚菊酯、天皇星 4000 倍稀释液、20的杀灭菊酯防治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