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西北部对接区域500全野外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终稿内容摘要:

6 式中: σ—— 弦长标准差 ( ㎜ ) ; WX、 WY、 WZ—— 同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 ( mm) ; W—— 同步环全长闭合差( mm); n—— 同步环中的边数。 独立闭合环坐标分量闭合差应符合以下要求:  nVX 3 ;  nVY 3 ; \  nVZ 3 ;  nV 33。 式中:σ —— 弦长标准差 ( mm) ; VX、 VY、 VZ—— 闭合 环坐标分量闭合差 ( ㎜ ) ; n—— 闭合环边数。 当检查或数据处理过程中 发现观测数据不能满足要求 时 ,应对成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其中部分数据进行补测或重测,必要时全部数据应重测。 基线计算与检核合格后,导出基线文件至 COSA( 科傻 ) 软件进行平差解算。 高程控制测量 首级高程控制网采用四等水准测量。 所有 E 级 GPS 点兼做四等水准点。 四等水准测量的起算点为一等水准点武九 30,采用 Trimble Dini03 数字水准仪和Topcon ATG2( DS1 级 ) 自动安平光学水准仪按后 后 前 前的顺序观测。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 四 等 水 准 测 量 技 术 要 求 等级 作业 仪器 视线长度 ( m) 前后视距差 ( m) 任一测站前后视距累积差( m) 黑红面( 基、辅尺 ) 读数差 ( mm) 黑红面(基、辅尺) 所测高差之差 ( mm) 环闭 ( 附 )合差限差( mm) 每千米高差中数全中误差( mm) 四等 DSDS05 ≤ 150 ≤ ≤ ≤ ≤ ≤177。 20 L ≤177。 10 7 数字水准仪每天开测前测定 i 角;自动安平光学水准仪每天 检校一次 i 角。 观测前 30min,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设站时,应用测伞遮蔽阳光;迁站时,应罩仪器罩。 使用电子水准仪前,应进行不少于 20 次单次测量预热。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角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除转弯路线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和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 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其测站数均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支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治仪器。 四等水准采用电子水准仪自带内存记录和 PDA 电子手簿 进行记录,采用南方平差易进行平差解算。 5 全野外数字地形测绘 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点布设 根据项目区地形实际情况及 GNSS 三星成熟技术,利用 DYCORS( GNSS三星基站 ) 或 HBCORS,采用网络 RTK 施测图根点;对于测区内卫星信号遮挡严重区域,布设图根导线;图根点的布设原则上每平方公里不少于 64 个。 图根点选埋与编号 图根点设临时标志,用木桩、铁钉、水泥钉或刻石作点位标记,现场红漆编点号,图根点编号以 三位流水号 编号,号前冠以“ A、 B、 C、 D”号字母以区别小组号。 8 GPS RTK 图根测量 GPS RTK 图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GPS RTK 图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点位中误差 ( cm) 高程中误差 ( cm) 与基准站的距离 ( km) 观测次数 起算点等级 图根点 ≤177。 5 ≤177。 5 ≤ 7km ≥ 2 平面 E 级以上、高程四等以上 注: 点位中误差指控制点相对于最近基准点的误差。 用网络 RTK测量可不受流动站到基准站间距离的限制,但要在网络覆盖的有效服务范围内。 使用 DYCORS( GNSS 三星基站 ) 或 HBCORS 利用网络 RTK 技术进行图根点测量: 1) RTK 控制点平面坐标 测量时 ,流动站采集 卫星 观测数据, 并 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 参考 站的数据,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 ,通过 坐标转换方法将观测得到的 2020国家 大地坐标系地心坐标 转换为 1980西安 坐标系中的平面坐标。 2)在获取测区 坐标 系统转换参数方面,可以直接将观测数据发送给HBCORS 或 DYCORS 中心,由其进行三维坐标的转换。 3) RTK 平面 控制点测量 流动 站 的 技术要求 ( 1) 网络 RTK 测量 的 流动站 获得系统服务的授权。 ( 2) 网络 RTK 测量流动站应在 HBCORS 网 或 DYCORS 网 的 有效 服务 区域内进行,并实现数据与服务控制中心的通讯。 ( 3) 用 数据采集器 设置流动站 与当地坐标的转换参数、平面和高程的收敛精度,设置与 基准站 的通讯。 ( 4) RTK 测量流动站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和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 进行 观测。 ( 5) 观测 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 ,当长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 ( 6) 每次观测之间 流动站应重新初始化。 作业过程中,如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测量检测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 9 ( 7) 每次作业 开始与 结束前, 均 应进行一个以上已 知点的检核。 ( 8) RTK 图根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177。 RTK 图根点测量高程拟合残差不应大于 4cm。 ( 9) 数据采集器 设置 控制点 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应 ≤177。 2cm,高程收敛精度 ≤177。 3cm。 ( 10) RTK 平面 控制 点 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大于 20 个 ;平面测量各次测量点位较差不应大于 5cm,高程测量各次测量高程较差不应大于 5cm,各次结果取中数作为最后结果。 ( 11) 在 DYCORS 或 HBCORS 中均加入了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转换后的高程为正常高,高程精 度满足本项目图根点高程精度要求。 RTK 图根 控制点 成果检核 用 RTK 技术施测的图根控制点成果应进行 100%的内业检查和不少于总点数 10%的外业检测。 平面控制点检测方法采用相应等级全站仪实测边长及角度等方法;高程控制点采用相应等级的几何水 准或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检测点应均匀分布测区。 检测结果应符合如下 表规定: RTK 图根 控制点检核要求 等级 边长检核 角度检核 坐标检核 高程检核 测距中误差 ( mm) 边长较差 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 ″ ) 角度较差限差( ″ ) 坐标较差中误差 ( cm) 高程较差( cm) 图根 ≤ 177。 20 ≤ 1/3000 ≤ 177。 20 ≤ 60 ≤ 177。 ≤ 177。 图根导线测量 图根电磁波测距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图根电磁波测距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 附合导线 长度 平均 边长 导线相对闭合差 方向 测回数 DJ6 方位角闭合差 测距仪器类别 测距方法 测距 测回数 900 80 ≤ 1/4000 1 177。 40 n II 级 单程观测 1 注: n 是测站数。 10 图根导线的附合不超过二次,在个别困难 地区,可以附合三次。 因地形限制,图根导线无法附合,可布设支导线 , 支导线边长数不应大于 3 条边。 图根导线使用全站仪采用方向法观测,当观测方向多于 3 个时应归零;半测回归零差≤ 18″;水平角观测的首站应联测两个已知方向,其固定角不符值与测站圆周角闭合差均不超过177。 40″,其它站观测一测回。 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结点或结点与结点间的导线长度不大于附合导线规定长度的 倍。 图根附合导线短于 300m,导线全长闭合差不大于。 受地形条件限制,图根导线的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宽至 倍,但其 全长闭合差不大于。 图根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不大于 1:3。 当附合导线的边数超过 12 条时,其测角精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图根导线点高程采用图根三角高程施测,高程导线线应起闭于具有四等水准成果的高等级点。 图根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图根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 仪器类型 中丝法测 回数 垂直角较差(″) 指标差较差(″) 对向观测高差、单向两次高差较差 各方向推算的高程较差( m) 测距方法 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 mm) DJ6 对向 1 单向 2 ≤ 25 ≤ 25 ≤ *S ≤ 单程观测 ≤177。 40 ][D 1 图根控制外业数据采集记录可使用 PDA 电子手簿,须按规定格式提交图根控制记录资料。 1 图根控制的平差利用南方平差易软件进行近似平差,平差计算至毫米,成果取至厘米。 11 地形测绘 全站仪测图要求 仪器对中误差小于 5mm,仪器高和棱镜高量取精确至 1mm; 选择较远的控制点作为测站定向点,检核另一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作为测站检核;检核点的平面校差不大于 ,高程校差不大于 ; 碎部点测距最大长度不得超过 300m; 作业过程中和作业结束前,对定向方位进行检查; 全站仪无法直接测量的点位,可采用支距法、线交会法等几何作图方法进行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GPS RTK 测图要求 利用 DYCORS( GNSS 三星基站 ) 和 HBCORS,采用网络 RTK 施测碎部点。 平面坐标转换残差小于 5cm,高程拟合残差小于 5cm; 碎部点观测历元数大于 5 个,以固定解坐标成果为准; 碎部连续采集超过 50 点,应重新进行初始化,并检核一个重合点,校核平面偏差不大于 ,高程偏 差不大于。 要素采集与表示 全要素地形图表示内容包括:测量控制点、水系及附属设施、居民地及设施、交通设施、管线设施、境界、植被与土质以及名称注记等。 要求地物、地貌要素进行合理取舍。 1∶ 500 城市地形图中,主要建筑物(除临时性房屋可舍去外),应逐个表示,准确测绘其外轮廓和 反映建筑物特征。 有关地物、地貌取舍的技术要求,执行《城规 》标准。 控制点 1) 图幅内各类控制点、图根点均应按相应的符号表示在图上,注记出点号、 12 点名和高程。 2) 图上展绘的点位坐标应与成果表内的相一致, GPS E 级点高 程精度取至mm, 图根点精度取至 cm。 3) 密集居民地内不埋石的图根点因注记压盖可选择表示。 水系及附属设施 1) 河流、湖泊、运河、水库、水塘、水渠均以岸边线(斜坡、陡坎的顶线)绘出轮廓线。 当岸边线与水涯线图上间距大于 1mm时,应绘制斜坡线。 2) 房屋或围墙边线同时是水系边线时,以房屋或围墙边线为准,水系边线往外平移图上。 3) 水塘水涯线与塘边线图上距离小于 1mm时,以塘边线表示水塘的轮廓线,不绘水涯线。 4) 水塘、鱼塘应加注 “ 塘 ” 、 “ 鱼 ”。 有水生作物的水塘,除表 示水生作物符号外,应加注水生作物 名称。 5) 沟渠宽度图上大于 1mm 的用双线表示,图上小于 1mm( 含 1mm) 的沟渠按单线水渠表示,田地内短小的不表示。 堤上沟渠当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