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扬两优6号“一种两收”轻型栽培模式及效应内容摘要:

1、 号“一种两收”轻型栽培模式及效应 扬两优 6 号是大北农集团北京金色农华种业有限公司继两优培九之后再推的中籼超级稻换代组合。 已分别通过江苏、湖北、河南、贵州等省份及国家审定。 2006 年被湖北省农业厅列为主推品种。 扬两优 6 号优异表现使其在全国推广面积迅速扩大,尤其在湖北省已基本成为中稻主导品种。 2 年来,鄂东地区推广扬两优 6 号“一种两收”轻型栽培模式达 1 万多亩。 全年单位面积产量基本可以达到或超过双季稻常规产量,实现“吨粮”目标,这是超级稻扬两优 6 号新的突破。 下面对超级稻扬两优 6 号“一种两收”轻型栽培模式及效应作一简述。 一、一种两收亩产吨粮在鄂东中部团风县对扬两优 6 号再 2、生栽培进行了 2 年多的试验示范及研究。 2004 年小面积再生特性观察;2005 年 150 亩自然条件下(无水、无肥、放任管理)再生栽培示范;2006 年 6000 多亩“一种两收”、“亩产吨粮”轻型栽培大面积生产示范。 1、再生力强:据 2004 年在团风上巴河测定,扬两优 6 号基部有 5 个左右茎节,每个茎节上均有再生腋芽,以倒 2、倒 3、倒 4 节芽活力强,成熟期存活率分别为 100%、分别比两优培九15%、26%、34%。 2005 年示范田头季稻按常规中稻管理;无再生管理措施,在放任自然条件下,典型田块调查平均再生率 比邻近对照马协 63 田2、产量高:2005 年 150 亩扬两 3、优 6 号再生示范分布在丘陵、平畈、冲田进行,9 月中旬至 10 月初进行了典型调查,结果表明,再生稻可收面积 ,平均亩产:斤,最低亩产 斤,最高田亩产 斤。 对应凋查扬两优 6 号示范的两季产量情况:头季稻平均亩产 斤,全年两季平均亩产 955 公斤,比团风县近三年双季稻平均产量 斤,调查中最高田块达 斤(过“吨粮”目标),比团风县三年平均产量增产 扬两优 6 号双季平均产量比当地主栽再生品种马协 63 双季产量 斤,增产 3、增产机理:超级稻扬两优 6 号头季稻产量高,一般比马协 63 亩增产 150 公斤左右,再生稻增产潜力大。 调查表明:扬两优 6 号秧荪禾高 米,穗总粒数 ;实粒数 ,千 4、粒重 26 克,比马协 63 禾高米,总粒,实粒数,千粒重高 2 克以上。 二、增强优势节本高效鄂东再生稻生产历史悠久,面积较大,但再生技术滞后,品种产量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将超级稻扬两优 6 号作再生品种栽培,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头季稻产量水平,而且再生稻产量也一定有个新的突破,全年达到或超过双季稻产量,实现“吨粮”目标,真正实现节本增效的目标。 1、增强优势:春播扬两优 6 号能够充分利用春季温光水肥资源,其营养生长期相对较长,生产发育健全,高产群体易建成。 同时,早播稻的病虫害发生程度轻,尤其是稻飞虱、稻曲病基本不发生或不防治。 所以春播扬两优。 6 号较一晚的田间长势更平衡,高产典型更突出。 2、高产高 5、效:据团风县 2005 年示范结果;扬两优 6 号“一种两收”,全年亩产量达到或超过双季稻产量,高产田块全年亩产过“吨粮”目标。 以上,纯收入 1000 元以上,比夏播一晚扬两优 6 号增产稻谷 250 公斤左右,增 33%;增加产值 370 元以上,增 增加纯收入 300 元以上,3、节本高效:扬两优 6 号“一种两收”是一种轻型高效栽培模式,“省水、省工、省肥、省种、省投资”,尤其是能有效缓解“双抢”农忙季节矛盾,按2005 年平均值,比双季稻增加产量 增加产值 利润率提高 投工效益提高 三、“一种两收”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扬两优 6 号生育期相对较长,为了保障再生稻齐穗安全,头季稻宜在 6、3/中4/上旬播种,采取尼龙保温,稀播培育多蘖壮秧。 2、合理密植:每亩用种 公斤,插秧密度 48 或 39 寸,亩栽 插足 58 万基本苗。 3、保健栽培:平衡施足底肥,追肥采取“前重、中控、后补”;苗到及时晒好田,齐穗后田间切忌断水。 重点防治好螟虫、纹枯病,保持头季稻根系、茎叶活力。 4、追好“促芽肥”:一般在齐穗后 15 天左右,每亩追尿素 1015 公斤,以促进再生腋芽萌发生长。 5、适时收割:头季稻在九五成熟时抢割,稻茬高度以 40 厘米左右为宜,保留倒 2 叶节位,收割前后,田间保持一定水层,收割后 12 天内,用 23 克“920”兑水 75 公斤喷蔸。 6、追施“壮芽肥”:在收割后 5 天内每亩追施尿素和钾肥各 斤。 7、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秧荪螟虫为害。 四、结语综上所述:超级稻扬两优 6 号“一种两收”,通过发挥品种自身优势,实现轻型栽培,建立“吨粮田”,增产增效,模式的实用性很强。 依据近几年试验示范的结果加以分析,不同年份间可能有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