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扬州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平台建设方案1007-改内容摘要:
... 75 第一章 项目概述 项目 背景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 “ 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 的要求 , 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加强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攻入开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提出在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开展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的工作。 在 2020 年 6 月下旬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 运行工作的意见》(苏政办发 [2020 ]50 号文件)提出“加强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平台建设”、“实行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和实时监察”。 到 2020 年底使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成为各级政府市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基本建立责权清晰、程序严密、运行公开、制约有效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 扬州作为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的试点城市之一,积极开展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平台的建设工作。 建设目标 按照 2020 年底基本建立全省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的总体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和电子政务内网平台,固化行 政权力运行流程,建立扬州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运行平台,实现网上政务公开、协同办公、监察监控三大功能,满足社会公众知情办事、行政机关高效办公、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和监察、法制部门实时有效监督等四个方面的需求,形成与省级平台两级统一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平台,力争整体工作走到全国的前列。 建设 内容 以信息公开为原则,以电子政务网络为载体, 以统一的数据管理与共享平台为基础,建立虚拟的 政务大厅为平台(面向政府工作部门的全市统一的网上协同办公平台;面向社会公众的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面向监督部门的全市统 一 的监察监控平台),固化权力运行流程,实现网上办公,实施过程监控, 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服务, 构建全市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电子政务系统。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公开透明的政务服务平台 建立 面向社会公众的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 ,通过外网形成 完善 的行政权力信息公开、业务 提交 受理 、 业务办理信息 反馈机制,积极扩大网上审批、交费、办证、求助等应用项目,方便企业和市民办事,接受社会监督。 2) 统一的协同办公管理平台 建立 面向政府 职能 部门的全市统一的网上协同办公 管理 平台 ,将各部门原有的行政权力运行业务子系统 整合到统一的管理平台中。 通过该平台,可实现系统用户、业务流程、业务办理记录等的统一管理控制,实现行政权力的多部门网上协同办公机制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电子政务内网,扩大内网办公用户 , 推进机关联网办公。 建立健全部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 3) 统一的网上监察监控平台 建立市行政监察系统,与省级行政监察系统形成省、市两级统一的网上行政监察机制。 实现信息采集、流程监控、自动预警、绩效评估、异常处理以及实时报送等功能,对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权力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监察,确保行政行为依法、透明、廉洁、高效运行;整合挖掘数 据中的隐性信息,为分析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4) 统一的数据中心 在市政府建立数据中心,为政府各行政机关和社会公众提供统一的数据管理、共享及交换服务。 数据中心的数据共享管理平台可 提供完善的数据库更新维护工具及安全管理机制,实现数据良好的现势性管理和历史数据管理功能;根据业务办理规则及权限规定,实现市内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及交换服务,实现数据对外公开发布及省、市两级间的数据报送。 数据中心的数据库设计内容应该包括空间数据(基础地形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等)、业务办公数据(业务办公过程数据、业务办公 成果数据等)。 5) 平台接口、标准制定 涉及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与部门已有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系统、政府门户网站、政府法制网站等相关系统的接口,支持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交换、数据对外发布。 为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后续功能完善预留系统扩展接口。 第二章 总体 要求与建设原则 总体要求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要求,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清理规范行政权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行行政权力网上规范、公开、透明、高效运行,实现行政权力运行数据化、流程标准化、办公网 络化、信息公开化,强化行政监督,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政务环境,促进社会和谐,为加快服务政府、法制政府、责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美好。 建设原则 信息公开原则 行政机关与行政权力相关的所有非涉密信息,在电子政务内网平台或政府门户网站实现完全公开。 网上运行原则 所有行政权力实行全流程网上运行、全流程网上监察,实现跨部门网上运行、全覆盖网上监察。 统分结合原则 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统一平台、按分类分别实行自建或统建,有计划、分步骤整体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 注重实效原则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进发展,依托现有信息网络基础,建立信息规范标准,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信息共享、节约建设成本,统筹推进行政机关电子政务建设工作。 便民惠民原则 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全过程公开各类行政权力,全过程监察各类行政权力,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方便公众办事、监督投诉,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能。 先进性 和 规范性 原则 先进的软件技术: 应采用 成熟的工作流技术 、 先进的基于 SOA 软件系统架构 和 先进的软件安全保障机制。 先进的工作方法: 应 利用先进的软件工具,先进的系统分析与 设计方法,设计实用、可靠、具有先进理论水平的分析模型和应用模型;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使用先进的工作方法将是软件开发事半功倍, 先进的工程实施管理手段: 应 采用当前软件工程管理的先进理念,借鉴其他领域的成功管理方法应用于工程实施,以 ISO900 CMM 等的标准作为指导,确保工程实施顺利进行; 在确保先进性的同时, 应 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的政策、法规以及国家与行业的各种规范和标准,确保我们的系统合乎规范。 开放性与可扩展性 原则 在 平台 开发时, 应 充分考虑 平台 的各种内在联系以及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软件体系 结构,在实现用户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为 平台 今后的升级、功能扩展提供众多的接口,建成开放式结构的 平台 ,同时也满足以后可能的功能扩展。 安全性 和 可靠性 原则 本平台将 在操作系统、数据库、数据网关、 平台 功能等多个层次上对用户权限进行管理,建立统一的用户权限管理体系。 提供安全认证机制( CA 认证,有条件情况下)、电子签名管理、身份匙等安全认证方式,为 平台 提供数字证书发放和管理服务 ,以 保证整个 平台 不会出现非法访问和各子功能的非法使用。 为了确保数据安全性,数据访问权限控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按岗位权限设置功能三 级控制;使 平台 本身对于数据库中数据存取进行控制,防止无关用户对数据的有意或无意破坏以及对数据的非法存取,并采用数据备份等技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第三章 建设思路 按照项目建设的原则,系统的建设将采取如下总体技术思路以确保项目达到预定的目标,兼并考虑平台的整体性与可扩充性,使开发成果可以与后续项目成果实现有机的集成。 采用企业总体架构( EA)思想 企业总体架构( Enterprise Architect,或称为 EA 总体架构或总体架构,简称 EA,)是近年来国际普遍采用的 IT 规划、管理和复杂系统设计和实施方面的理论 、方法、标准和工具。 它可以将组织的 IT 战略规划正确有效的落实到实处。 作为对大型、复杂信息系统的管理方法和 IT 治理模式,企业总体架构指导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可以帮助建设一个可靠的、科学的、低风险的、满足未来需要的 IT 架构。 企业总体架构被国际上公认为是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战略性问题,在国内外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采用。 企业总体架构( EA)介绍 在欧美发达国家,企业总体架构已经成为大中型企业、政府、军队等组织机构普遍采用的 IT管理工具和应用模型。 目前,世界 500 强公司内部几乎都有 IT总体架构师和相应的总体架构部门。 国外许多政府、企业、军队通过总体架构和动态的需求管理来协调、控制和自身监督,高效合理地使用 IT投资和 IT 资源,增强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 美国国会就促进政府和国家的信息化和信息系统管理于 1995 年( Paperwork Reduction Act)和 1996 年(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form Act,又称 ClingerCohen Act 法案)颁布了两个法案。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于 1996 年 7 月在以上两个法案的基础上,又发布了联邦信息技术的总统令。 国 会法案和总统令为美国政府开创和采用信息系统总体架构铺平了法律道路,并提供了行政资源的保障。 在这之后,联邦政府和国防部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工作,提出了美国政府的“联邦总体架构框架( FEAF)”、“国防部总体架构框架( DoDAF)”、“财政部总体架构框架( TEAF)”。 美国标准化研究院( NIST)也同步开发了类似的信息总体架构框架。 如今这些框架理论和结构被美国政府和军队的各个部门广泛地采纳和应用。 欧洲共同体(欧 盟叫)也发布了相应的法律,例如“欧洲共同体大众竞标指导”等,明确了 EA总体架构的规范,为在欧洲采用和实 施总体架构设置了行政依据。 在中国,大多数的政府和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经建立或正在建设信息系统基础架构。 很多政府部门或企业在咨询公司或软件工程公司的帮助下也做了IT战略规划,然而由于 IT 成熟程度及历史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政府和企业在信息化方面面临的挑战出现了新的问题,传统的 IT 规划和实施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复杂的 IT组织和 IT 系统变化的要求。 解决的出路就是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 信息系统总体架构在中国还刚刚开始,正如欧美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与 21世纪初一样。 但可以预期的是,正如中国在过去 20 年经济快速发展中引 入和消化了大量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一样,总体架构会以非常快的速度被中国的企业和政府吸收和采纳。 实际上,国内已经有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在最近几年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和系统建设中应用到了总体架构当中的部分内容。 因此,以企业总体架构的理念和技术观点,重新审视信息化的整体布局,开展信息化的总体架构设计,并在总体架构下,开展各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建设,已经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信息系统建设者的认可和重视。 全面的企业总体架构由 6个组成部分,分为 4 个层次。 上层是业务架构,即业务流程,“业务线条 1 至 N”是指各个业务部门或业务实体。 中间 层是信息架构,下层是应用架构和底层的基础设施。 技术架构是总体架构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信息架构、应用架构和基础设施层。 信息安全、标准规范和IT 治理贯穿于所有架构层次,它们纵向分布在 4 个层次中。 图 31 展示了企业总体架构的高层结构,包括结构的内容和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图 31 总体架构的高层结构 ( 1)业务架构 业务流程是整个架构中最有影响力的部分,它定义一个组织的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应该如何支持其业务。 “业务流程”是指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其目标和价值的活动和过程。 业务架构首先要描述清楚现有的流程, 其次要反映改进后的目标流程。 信息技术在流程中会起到很大的支持作用,但是流程的优化和改造不能以信息技术为出发点。 在考虑技术因素之前,需要全面地考虑流程的业务价值和效率。 业务架构将高层次的业务目标转换成可操作的业务模型,描述业务应该以何种方式运行才能发挥业务应用系统的能力和灵活性,并定义组织内部实体(业务实体之间)和外部实体之间的交互。 由此可见,业务体系架构是一个全面的 IT战略和 IT 体系架构的基础,因为业务体系架构是信息(数据)、技术和应用体系架构的决定因素。 ( 2)信息(数据)架构 信息(数据)架构包括数据 实体和数据的交换和流动。 保证数据有效地共享和交换是总体架构的主要目的之一。 信息(数据)架构描述了一个组织机构现在和未来是如何使用信息和数据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信息的分类和定义; ? 与业务模块相结合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流; ? 数据的采集、存储、转换、发布和传输; ? 数据库设计和使用; ? 数据标准和格式、数据字典、数据管理; ? 知识管理、数据仓库、数据集市、数据挖掘等与数据相关的应用系统。 ( 3)技术架构 技术架构定义信息系统的 IT 科技管理和技术标准,从最高层次的技术政策( Technology P。复件扬州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平台建设方案1007-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