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二季栽培杨树菇内容摘要:

1、树菇盖肥柄脆,味道鲜美,香气浓郁,营养丰富,既可鲜销,又可干制,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具有开发前景的食用菌品种。 杨树菇生长特性:杨树菇为粪伞科,田头菇属,原生长在南方,属中高温型菇类,发菌最适宜温度为 20至 25,出菇温度为 10至 28,以 14至 25为佳。 昼夜温差大,菇质肥厚,色泽艳丽,产量高。 杨树菇菇柄营养成分高,故要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以获得柄长、盖小、不开伞的商品菇。 生长季节安排:北方四季气候明显,以春秋两季栽培最佳,其他产地可在 8月份开始制菌袋,9 月中下旬出菇,或在 2月份制菌袋,3 月份出菇。 保护地栽培,春节前后出菇,鲜销价格高。 利用空闲厂房夏季也可栽培,做到淡季出菇。 培养基质的 2、配制:杨树菇在氮碳为 301至 941时均能生长,棉籽皮、阔叶木屑、玉米芯等均可栽培,但以混合料为佳,可根据当地资源条件选择以下配方:1、棉籽皮 78%、麸皮 18%;2、木屑 78%、麸皮 18%;3、棉籽壳 25%、木屑 35%、玉米芯 16%、麸皮 20%。 以上配方均加入糖、石灰、石膏、微量元素各 1%,料、水比 菌接种发菌:1、栽培袋采用 17厘米34 厘米米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袋,装料量占整袋 3/4,余下 1/4做扎口。 2、常压灭菌在 100,保持 8小时以上,闷一夜出锅,菌袋要轻放,切勿破袋,并进行冷却。 3、冷却至 25时,在菌种箱或灭菌室无菌条件下接种,接种量适当大些,以盖住袋口 3、料面为佳,最后用皮套折叠扎口。 4、接种好的菌袋,进入菇棚码放,培养袋发菌温度在 25以下,当菌丝长入料内 3厘米时,可松解扎口皮套,进行通氧,这样有利于发菌。 同时要避免阳光直射菌袋,发现杂菌及时处理。 出菇管理及采收:经 30天 25左右的培养,菌丝可长满菌袋。 1、当料面见小原基时,即进入出菇阶段,这时要把袋口解开,直立摆放棚内畦面上,1 平方米可放 80袋,开始给予光线刺激,并喷水增加棚内湿度,护好小菇蕾,防止风直吹菇体。 2、当小菇蕾形成菌盖后,要拉直袋口,并盖上一层报纸,早晚往报纸上各喷水一次,这样可使菌柄伸长,控制菌盖开伞,多出商品菇。 3、当菌盖直径长至 3厘米左右、菌柄长至 8厘米左右,且菌盖未开伞时采收,也可采大留小。 为了达到商品规格,一般每袋留菇 20朵左右。 为增加产量,采收一茬菇后,把袋膜剥掉,覆土栽培,如管理得当,转化率可达 100%。 加工:杨树菇以烘干商品性为最佳,即把采摘菇品轻轻放置筛面,当烘箱温度达到 30以上时,将菇体送进箱,逐步升温到 70为止,然后把烘好的菇品,装入塑料袋密封,最后轻轻装入纸箱,封口出售。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