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蚜虫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2、川县大豆蚜虫一年发生 10 代左右,以卵在鼠李枝条上越冬。 第二年春季:平均温度高于 10 度以上时,有翅孤雌蚜,开始迁飞大豆田为害幼苗,6 月下旬7 月中旬进入为害盛期,7 月下旬出现淡黄色小型大豆蚜,蚜量开始减少,8 月下旬9 月上旬气温下降,大豆蚜进入后期繁殖阶段。 6 月下旬7月上旬平均气温达到 25,相对湿度低于 70%,有利蚜虫大发生。 防治措施当大豆蚜虫点片发生,田间有 5%10%植株卷叶,或有蚜株率超过 50%,百株蚜量 1500 头以上时,可喷药进行防治。 1、选用高效、低毒杀虫剂。 以往农户在防治蚜虫时,习惯使用氧化乐果、乐果等有机磷类,或是氯氰菊酯、功夫等菊酯类杀虫剂。 鉴于有机磷类 3、药剂毒性高且已产生较高抗性,建议各乡(镇)在指导农户开展大豆蚜防治工作时,选用以下药剂:(1)3%啶虫脒(莫比朗、金世纪、阿达克等)乳油,每亩用量 1520 毫升。 根据近两年的试验、示范,3%啶虫脒乳油防治蚜虫具有防效好、持效期长、安全性高并可兼防红蜘蛛的优点,可作为目前防蚜首选药剂。 (2)10%11 比虫啉每亩用量 30 毫升。 (3)25%辉丰快克乳油或 25%快杀灵乳油,每亩用量 30 毫升。 (4)在同时发生红蜘蛛的地块,以上药剂还可与 维菌素(虫螨克、齐螨素、爱福丁,每亩用量 20 毫升)混用以兼防红蜘蛛。 2、禁用高毒高残留药剂,如氧化乐果、甲拌磷、甲胺膦等药剂。 3、在已封垄的大豆田,建议采用弥雾机喷雾。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