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晚稻“五改”高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2、0130 粒;杂交水稻每亩有效穗 1518 万,每穗总粒 150180 粒。 2、播栽季节由迟播迟栽改为适期早播早栽单季晚稻播种移栽期的确定,除了依据确保安全齐穗和抽穗扬花期避开高温等不利气候条件,重点要考虑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前期有充足的营养生长期,后期要使抽穗结实阶段处于最佳温光条件(籼稻适宜温度为 2628,粳稻为2426)。 据此,浙北粳稻播种期由以往的 5 月 25 日左右提前到 5 月1025 日;浙中、浙西地区粤优 938 适宜播种期为 5 月 1020 日;浙中、浙南地区两优培九宜于 5 月 1530 日播种,温岭及以南地区积温较高,播种期可推迟到 6 月 5 日前后。 小苗移栽具有明 3、显的早发优势。 常规湿润育秧移栽秧龄由以往的 2835 天缩短为 2025 天,抛秧和旱育秧秧龄为 1822 天。 3、种植密度由适当密植改为少本稀植单季晚稻营养生长期较长,高产栽培主要走小群体壮个体、足穗大穗途径。 降低基础群体是保持群体适度发展,促进个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在适期早播早栽条件下,分蘖发生早,有效分蘖期延长,稀植是控制早播早栽后群体过大的重要配套措施。 育秧技术的改进,稀播秧苗、旱育秧苗、短龄秧苗等健壮秧苗移栽后具有起发早、分蘖力强等优势,为减苗而又足穗提供了保证。 因此,单季晚稻高产栽培一要改适当密植为少本稀植。 杂交水稻以单本移植为主,行株距由以往的 78 寸45 寸改为 8 寸57 寸 4、;常规粳稻每丛本数由 23 本改为 2 本左右,行株距由以往的 78 寸4 寸,改为 78 寸5 寸;二要降低基础群体,即减少起点苗数。 常规粳稻由每亩丛数 、基本苗 56 万,下降到每亩丛数 、基本苗 34 万;丛下降到 丛,每亩基本苗由 降到 、施肥方法由化肥为主重前期施用改为增施有机肥重视穗肥一是注重增施有机肥。 高产田要求每亩施有机肥至少 15 担以上,以改善土地壤结构,稳定肥效,并对提高稻米品质十分有利。 二是根据目标产量、品种特性和土壤供肥能力确定合理的用肥量。 杂交水稻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施肥量可比常规品种减少。 亩产 550 公斤以上产量指标施肥量常规粳稻每亩总氮肥折纯氮 1619交稻 6、追施作分蘖肥,20%30%在幼穗分化初期追施作促花肥,齐穗期视水稻生长情况根外追肥。 5、水分管理由水层深灌改为浅湿灌溉即:改长期灌水为短期灌水,改深灌为浅灌,改全生育期以田面建立水层为主为田面湿润为主。 营养生长期保持田间湿润为主,使土壤处于好气状态,增加土壤含氮量,有利于增强根系活力,促进地上部生长。 因此大田水分管理采取浅湿灌溉为主的方法。 即浅水插秧返青,营养生长期实行间隙性灌溉,除了防病治虫时灌 5右的水层外,一般灌水时水深应在 12次进水后待其自然落干 35 天再灌水,保持田间湿润,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 在拔节(计划苗数)期,进行多次轻搁田。 进入生殖生长期,浅灌勤灌,干湿交替,齐穗期至灌浆初期需水量较大,应保持薄水层灌溉。 灌浆后期以干为主,干湿交替,保持根系活力,减少穗期病害,提高功能叶的光合作用能力。 收获前 57 天开始断水,严防断水过早。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