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食用菌害虫防与治内容摘要:
2、为生,危害约 7 天18 天即化蛹,一般蛹期约为 2 天8 天,之后羽化为成虫,成虫羽化后当日或次日即可再度交尾,交尾当日即可产卵,一般每只菇蚊产卵 10 粒以上,最多的达 270 粒,菇蚊成虫体形较大,一般品种体长可在 35 毫米以上,最大可超过 6 毫米,幼虫体长一般在 5 毫米左右,最大可超过 16 毫米。 菇蝇类体形偏小,最大型的蚤蝇其成虫体长仅在 15 毫米左右,幼虫则在 2 毫米3毫米之间,但果蝇成虫及其幼虫体长可达 5 毫米左右,与菇蚊相差无几。 上述害虫的成虫极具趋光性和趋味(菇香味、料香味、腐味)性,菇棚闭光处理时,发生概率较低,虫口密度大为下降。 其幼虫初期均在表层料内活动,咬食 3、菌丝,出菇后则可钻至菌柄基部,直至菌盖,待菇体“中空”后又回到料内,继续深入危害,直到将基料内菌丝全部蚕食干净。 2、螨类:螨类虫源渠道较多,或寄居于棚内边角的缝中,亦可存活于立柱缝隙、架杆竹木裂纹中,也可通过各种工具进入菇棚,个别的还可通过菌种(主要是三级种)传播,总之,进入渠道多多。 螨类主要以咬食菌丝为主要危害,但当虫口密度较大时,同样能咬啮菇蕾及老熟子实体。 螨虫主要品种有粉螨、蒲螨、穗螨等。 螨虫个体极其微小,但该害虫有群居习性,成堆成团地活动于料表及菇棚边角、地面,虫口密度很大时,料表呈白色(乌白色)或肉红色甚至红褐色。 螨虫繁殖速度极快,2030温度条件下,完成一代的生育需 8 天左右,个 4、别品种则仅需 3 天即可完成一代。 因品种的不同,部分螨虫亦需经卵、幼螨、若螨、成螨等生育阶段,但有的品种则只有卵、螨之分,因为它们的卵可直接在母体内发育为成螨,然后破体而出。 当生存条件不适,或无菌、菇可食时,则可吸附于工具、人体甚至其它虫类活体上,借机转移至适宜场所,继续其生存和繁殖扩大。 3、跳虫:该虫多于夏秋季节发生危害,15以上条件即可存活,气温达 22时渐趋活跃,并随之繁殖扩大,跳虫以菌丝体和子实体为危害对象,且潜伏在菌褶及细小缝隙中,使产品价值大打折扣甚至报废。 跳虫品种较多,常见的主要有角跳虫、黑角跳虫、黑扁跳虫等。 跳虫的寿命很长,多数品种能存活半年左右,长者达到一年。 跳虫的主要形体特 6、粒,高者可达 140 粒;卵发育到成虫只需十几天,25以上条件时仅需 8 天左右。 线虫类害虫体表光滑,喜水渍环境或水分较大的生存条件,活动时似有一团水在移动,这是鉴别线虫的重要方法。 秋季生产还有其它害虫或小动物可形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如蜗牛、鼠妇、蝼蛄等。 预防虫类危害,是食用菌生产中防治害虫的积极态度,而且效果极佳。 主要措施有:基料堆酵阶段:首先,使用防虫网来预防虫类近料产卵,是经济有效、方法简便的上佳措施,同时又有效解决了药物残留问题。 选用一般蔬菜育种上用的防虫网即可,即使微小的菇蝇也无法钻进。 其次,经常喷洒高效、低残药物于料表驱避虫类,但使用浓度应低,喷洒量要少,以免产生药残。 再次,有条件时 7、尽量采用熟料栽培方法,防虫的同时又兼灭杂菌、病菌,一举多得。 最后,在双孢菇、姬松茸菇类栽培时,推广应用二次发酵技术,高达 60以上的温度,持续 2 天左右,将使虫类活体包括卵、幼虫以及成虫全部被杀灭,尽管生产成本稍有提高,但却换来了既杀虫、又杀(抑)菌、而且基料腐熟均匀、祛除异味等诸多效应,可谓一举多得。 播种发菌阶段:相当数量的虫害就是在该阶段侵入的,一般持续约 3 周5 周的发菌阶段,平菇、鸡腿菇等菌袋均扎有微孔,可完全满足菇蚊类、螨类虫的进出而基本不受限制。 首先,高密度窗纱(如防虫网)封装发菌室门窗及通风口等,并坚持闭光培养,以免成虫趋光进入。 其次,经常检查室内有否成虫,一经发现,立即喷洒 8、菊酯类低浓度药物予以杀灭,即使单纯喷洒清水,使菇蚊类翅膀上沾有水珠,成虫即可坠地并不能再度飞起,亦可致死。 最后,培养室周围环境较差时,例如靠近垃圾、厩厕、粪堆等,除尽可能的予以清理防范外,室内需经常喷洒杀虫药物于空间、墙壁上,也是非常有力的防范措施。 出菇管理阶段:第一,菇棚门窗及通风口封装高密度窗纱(防虫网即可),防成虫进入。 第二,尽量降低棚内光线。 第三,管理用水坚持用井水或自来水,不用沟、湾、塘中的“死水”。 第四,进出口地面撒 1 米2 米宽的石灰带,以防螨类、鼠妇等害虫及小动物进入。 最后,在出菇间歇,适量喷洒菊酯类药物,并配合施用甲醛、漂白粉类药物,具有虫、菌兼防的双重作用,但在子实体生长 9、其内,应禁用任何药物,以防药残影响质量。 害虫来源:食用菌栽培生产中,大部分害虫是以卵的形式进入基料的,其中小部分是产卵于基料内,然后播种,而大多则是播种后产卵的。 通过菌种带幼虫活体(或活虫)进入播种阶段的概率较小。 卵的孵化与基料发菌同步进行,一般情况下肉眼根本无法发现或鉴别;起初幼虫个体群体均较小,取食菌丝量很小,不容易引起注意,待幼虫不断发育长大,并随着群体的扩大,对菌丝危害较重时,已至第 1 潮出菇或进入出菇盛期,该阶段尚难察觉,直至第二潮菇发生困难,甚至不再出菇,基料表面菌丝消失殆尽、变为褐色时,才发现原来是害虫作祟,可以说,相当一部分生产者是该阶段发现害虫的。 秋冬季节害虫的另一特点,就 11、易吸引外界成虫进入,虫体上带有若干细菌或真菌,在增加害虫(虫口)密度的同时,又带入了大量的病菌,给本来已经受损的食用菌生产“雪上加霜”。 杀灭害虫的方法:及时发现虫害并采取措施予以杀灭,应严格选择药物品种,既注意药残问题,又防止发生药害。 初发虫害密度极小时,使用高效低残的菊酯类药物,空中或料表覆土喷雾即可予以杀灭。 中等发生时,将有部分产卵于料内,可将子实体一次性采光,对菇蚊及跳虫类采用 800 倍 料表、覆土层喷施,并覆膜 3 小时5 小时;对螨类虫害可喷洒 1000 倍杀螨类药物,如扫螨特、杀螨醇等,亦经覆膜数小时;对线虫类采用 05甲醛溶液予以重喷,亦须覆膜 2 小时4 小时。 当料表出现褐色斑块、菌柄有虫蛀现象时,已属重度发生。 此时,幼虫多在料内,喷洒药物一般无效,可采用磷化铝“通杀”的措施予以一次性全部杀灭。 方法是:将子实体全部采光,菌墙栽培时,使用塑膜覆盖菌墙,两边间隔 1 米放置一片磷化铝,快速将塑膜四周用土压实,约 8 小时10 小时即可。 菌畦栽培方式的杀虫,参考上述。 注意要点:操作要快;覆膜要压实;撤膜时,应先打开菇棚门、窗及通风口。 然后将塑膜掀开,待 1 小时2 小时后,再将塑膜移了棚外,将磷化铝废料小心捡出,予以深埋处理,不可乱弃。 专利查询。冬食用菌害虫防与治
相关推荐
本工资与岗位工资的点数下浮半级 劣:员工降级作用或解除劳动合同,工资等级随岗位级别而变动。 1 员工年终考核连续两年被评为“差”者,降级任用或解除劳动合同。 1 员工年终考核被评 为“劣”者,降级任用或解除劳动合同。 十三、其他 本制度所规定事项,若有修订之必要时,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将修订方案呈报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批准。 本制度解释权属公司人力资源部 德信诚培训网 表单部分 附件 1
主 控 项 目 1 土块直径 5cm 观察 全数检查 2 铺土厚度 15~ 20cm 量测 每层测 1 个点 3 土料填筑 压实度 中新筑堤的要求 试验 每层至少 取样 1 个 一 般 项 目 1 铺填边线 超宽值 人工铺料大于 10cm;机械铺料大于 30cm 量测 每层测 1 个点 施工单位 自评意见 主控项目检验点 100%合格,一般项目逐项检验点的合格率 %,且不合格点不集中分布。
的三角档块。 6. 安装司机室 结构简述(图 )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巴达高速 BD08合同段 塔机 TCT5510塔吊安拆施工方案 16 司机室为薄板结构,侧置于上支座右侧平台的前端 ,四周均有大面积的玻璃窗,前上窗可以开启,视野开阔。 司机室内用宝丽板装饰,美观舒适,内设有联运操纵台。 图 司机室 . 吊装司机室 司机室内的电气设备安装齐全后。 如图 所示,吊起司机室
2、要原理是改变了“高投入、高产出”的传统栽培观念,确立了“适度低投入、高效高产出”的栽培新观念,并以系统思想为指导,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生产背景下,在统筹考虑和优化配置周年光温水肥资源基础上,“调整五项结构,发挥五项功能”:调整耗水结构,发挥 2m 土体水库功能;调整施肥结构,发挥基肥深施和养分互作效应功能;调整根群结构,发挥初生根(种子根)的持续吸收功能;调整冠层结构,发挥穗、茎
高度从基顶至室内地坪下-,采取同设计砼标号进行浇筑,-。 附图2三、柱筋外偏80~100mm时,纠正措施如下,具体详见附图3:在桩基顶面处的整根柱范围内砼向下,凿打200mm;外偏的柱插筋向设计钢筋位置打折,同时在设计钢筋位置进行植筋,植筋同原设计的纵筋,植筋锚固长度位20d;新植筋的纵筋按设计要求向上延伸;偏位钢筋在500mm范围内打弯后,且按1:6弯折后与新增插筋绑扎搭接。
同理: 39。 7 2 1 .4 8 3 3 3 .9 2 .8 5 2 3 0 .1 4 ( ) ( )aQ k N 7 2 1 .4 8 3 3 3 .9 3 .8 5 4 7 .3 4 ( ) ( )bQ k N BC 杆: 39。 0cM 239。 39。 39。 1+ M + M = 02B C c j B CBQ L q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