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该怎样管理内容摘要:
2、 60万株以下)的麦田(或中低产田),返青后可蹲苗 20 天左右,待小麦春生第 2 叶出生前后再进行浇水追肥。 追肥数量可控制在春季追肥总量的 40%左右,推荐施肥量为每亩施尿素 7 公斤左右,以促进分蘖生长,争取穗数。 待拔节后期(春生第 5 叶至 6 叶出生前后)再进行第二次肥水管理。 追肥数量掌握在春季追肥总量的 60%左右,推荐施肥量为每亩施尿素 10 公斤左右,以促进穗大粒多粒重,改善品质。 二是返青期群体在每亩 60 万株以上的麦田(或高产麦田),地力较好墒情足的高产麦田,可推迟春季第一次肥水时期,蹲苗 40 天左右,待小麦拔节后期(春生第 5 叶至 6 叶出生前后)再进行浇水追肥,计划在 3、春季的施肥量可于此期一次施入,推荐施肥量为每亩施尿素 1520 公斤。 这样既可蹲苗壮长、适当控制分蘖、降低基部节间长度、促使茎秆粗壮、防止后期倒伏,又可节约一次浇水成本,还可促进大穗大粒,提高品质。 三是对于播种过晚、基本苗过大(每亩 35 万株以上)、冬前无分蘖的麦田,春季也不要急于浇水施肥,早春以保墒增温为主。 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可推迟在拔节前期(春生第 4 叶出生前后,小花分化期)进行,追肥数量占春季计划施肥数量的 80%左右,开花至灌浆初期再随水追施剩余的肥料。 四是对于部分密度大、长势旺的麦田,或植株较高的品种,除掌握好肥水调控外,还可用化学调控的方法,在起身期(春生第 3 叶出生前后)适当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如壮丰安),控制植株旺长,缩短基部节间,降低株高,防止倒伏。 例如,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 20%的壮丰安乳油,每亩用量 3040 毫升,对水 3040 公斤进行叶面喷洒。 特别注意要掌握好喷药时期,过早过晚都不利,同时要注意合理用量并喷洒均匀,防止药害。 叶面喷肥掌握时间:叶面喷肥的最佳施用时期为小麦抽穗到籽粒灌浆期,叶面喷肥提倡使用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溶液,每亩用 公斤,对水 4050 公斤均匀喷洒。 同时注意最好在晴天下午 4 点以后喷洒,以免烧伤叶片,有利于叶片吸收营养。 有条件的各类麦田均可进行叶面喷肥。 专利查询。冬小麦该怎样管理
相关推荐
同理: 39。 7 2 1 .4 8 3 3 3 .9 2 .8 5 2 3 0 .1 4 ( ) ( )aQ k N 7 2 1 .4 8 3 3 3 .9 3 .8 5 4 7 .3 4 ( ) ( )bQ k N BC 杆: 39。 0cM 239。 39。 39。 1+ M + M = 02B C c j B CBQ L q L
高度从基顶至室内地坪下-,采取同设计砼标号进行浇筑,-。 附图2三、柱筋外偏80~100mm时,纠正措施如下,具体详见附图3:在桩基顶面处的整根柱范围内砼向下,凿打200mm;外偏的柱插筋向设计钢筋位置打折,同时在设计钢筋位置进行植筋,植筋同原设计的纵筋,植筋锚固长度位20d;新植筋的纵筋按设计要求向上延伸;偏位钢筋在500mm范围内打弯后,且按1:6弯折后与新增插筋绑扎搭接。
2、要原理是改变了“高投入、高产出”的传统栽培观念,确立了“适度低投入、高效高产出”的栽培新观念,并以系统思想为指导,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生产背景下,在统筹考虑和优化配置周年光温水肥资源基础上,“调整五项结构,发挥五项功能”:调整耗水结构,发挥 2m 土体水库功能;调整施肥结构,发挥基肥深施和养分互作效应功能;调整根群结构,发挥初生根(种子根)的持续吸收功能;调整冠层结构,发挥穗、茎
2、进行播种;若田间作物发生大面积倒伏,影响操作,所以不选择倒伏田播种。 播种方式一般有 3 种。 播在未收获地块的原垄沟两侧,人工用镐头开两条沟,沟距 2025沟内播种,播幅宽 7播在收获地块进行整地后,可用机器平播,也可人工平播,行距 30幅宽 68窄行平播;在未收获地块可采用宽行平播,即在原垄沟内施肥后,用镐头从两侧垄帮钩土,将肥料盖住,并整平,在这个平畦上播种,播幅 2025距
、监督机制和评议考核“三到位”,努力创建主体明确、权责统一、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行政执法新机制。 二、严格执法程序公开执法内容,提高执法质量 一是坚持实行“办、审、定”三分离制度,按照“谁办理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审批准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责权,落实责任。 二是根据《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要求各执法业务站所严格依照执法程序办事。 在执法时必须有两名以上执法干部共同执法
2、部、甘肃东南及新疆南部种植。 近几年的生产示范推广中表现出巨大的增产潜力,先后出现十几块亩产超 600超高产田,同时在中下等地力或偏沙土地上种植,增产幅度也很大,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适应性和稳产性。 征特性轮选 987 为冬性,抗寒性好,株高 7580倒伏能力强,株型结构合理,叶片较小且挺直,叶色深绿。 植株拔节以前生长较缓慢,拔节后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 分蘖力强,成穗率高,高产田亩穗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