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栽平菇异常现象与防治措施内容摘要:
2、料,采用新鲜、干净、无霉变、无结块和无虫蛀的培养料,拌料前在阳光下曝晒 3,降低培养料内杂菌基数。 2、拌料的水分过多,料内氧气供应不足,使嫌气细菌和酵母菌乘机繁殖,导致培养料腐烂变质菌丝培养阶段,由于料袋堆叠,料温增高,使杂菌生长速度加快。 防止措施是:拌料时控制水分,勿过干或过湿,棉籽壳和水之比以1:宜,其他作物秸秆加水量以 l:宜,水中加入 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 3、麦粒菌种与料袋紧密接触,由于袋壁冷凝水浸泡麦粒,使菌种腐烂。 防止措施:接种时,用培养料浅盖麦粒菌种,使菌种不能接触袋壁。 如培养料已变酸臭,应及早从袋内倒出,加入 2%石灰水,使 达 右,含水量达 60%左右,重新播种栽培。 3、4、料内氮素营养过高,与加入的石灰起化学反应,产生氨臭。 处理方法是:培养料氨气过重进,可加入 2%的明矾水拌匀除臭。 也可喷洒 10%的甲醛溶液除臭。 如培养料腐烂发黑,可作为农作物优质肥料入田。 栽培场地散布臭味时,可用硫酸铁 5 份,硫酸氢钠 95 份,磨成粉在常温下充分搅拌后喷撤除臭。 二、粗柄菇原基发生后,菌盖分化和发育速度不正常,表现为菌盖小,菌柄长,且柄粗质硬,商品价值较低。 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采用了闷闭式保温防寒措施,导致菇棚(室)供氧不足,菇体内养分运输失去平衡。 防止措施是:遇上连续低温天气时,产菇的菇棚(室)采取闷闭式保温防寒时要注意在中午进行短时间的通风换气,但切忌大风直吹料面,防止造 4、成幼菇死亡。 三、蓝色菇菇体生长时,菌盖边缘产生蓝色晕圈,严重时甚至整个菇体如同泼上蓝墨水,直到菇体采收也不再退失。 产生原因是:采取柴火、煤火等带有烟熏增温使菇棚(室)内一氧化碳有毒气体增多,造成菇体中毒,刺激菇体发生变色反应、防止措施是:冬季菇棚(室)增温方法以采用日光、暖气、电热等为好,如用柴火、煤火进行加温时,应装置封闭的传热排烟管道。 四、瘤盖菇症状为菇体发育过程中,生长较慢,菌盖表面出现瘤状或颗粒状的突起物。 受害严重时,菌盖僵缩,菇质硬化,停止生长。 产生原因是:菇体发育时温度过低,低温持续时间大长,造成菌盖内外层细胞伸长失调。 防止措施是:栽培过程中必须弄清栽培品种菇体正常发育能耐受的最低温度,冬季应选择中低温型品种,同时加强保温增温措施,控制好菇棚(室)出菇温度。 通常中温型品种菇棚(室)温度应控制在 8以上,低温型品种应控制在 0以上为宜。 专利查询。冬栽平菇异常现象与防治措施
相关推荐
对独立的程序段,这种程序设计方法叫模块程序设计法。 模块程序设计法的主要优点是: 单个模块比起一个完整的程序易编写及调试; 模块可以共存,一个模块可以被多个任务在不同条件下调用; 模块程序允许设计者分割任务和利用已有程序,为设计者提供方便。 本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由主程序﹑定时子程序、避障子程序﹑中断子程序显示子程序﹑调速子程序﹑算法子程序构成。 主程序设计 主程序清单 见附表 1。
边缘,因而难以准确定位车牌。 为了增强牌照部位图像和其他部位图像的对比度,使其明暗鲜明,有利于提高识别率,需要将车辆图像进行灰度拉伸。 所谓灰度拉伸,是指根据灰度直方图的分布有选择地对灰度区间进行分段拉伸以增强对比度。 如 图 7 所示。 它将输入图像中某点 ),( yx 的灰度 ),( yxf ,通过映射函数 T,映射成输出图像中的灰度 ),( yxg ,即: ( )],([),(
y,through remotemunicationof electric energy data ofthe user to monitor the meter data collected at the same time,the userand transmits the data to thecontrol centermeter readingcan not only save a
功能和用途方面来划分,可以分为3个区域,即工作寄存器区(00H~1FH)、位寻址区(20H~2FH)、堆栈和数据缓冲器区(30H~7FH或30H~0FFH)。 单片机时钟电路单片机时钟信号通常用两种电路形式得到:内部振荡方式和外部振荡方式。 内部振荡方式:AT89S51单片机内部带有时钟电路,因此,只需要在片外通过XTAL1和XTAL2引脚接入定时控制元件(晶体振荡器和微调电容)
2、 厘米土层内地温稳定在 1012时,就可正常出土。 玉米在生长发育期若遇低温霜冻,会受冻害而减产;但只要加强中耕、追肥、除草、防病虫等管理,仍能挽回部分损失。 地温 2024时最适宜根系生长,低于 4根系便停止生长。 抽雄开花期是玉米对温度要求较高的时期,日平均温度 25最为适宜。 开花授粉期间,若气温高于 35,又遇气候干燥,土壤水分不足时,花粉容易丧失生活力,花丝容易枯萎
P2 口在 FLASH 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 口: P3 口管脚是 8 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 I/O 口,可接收输出 4 个 TTL 门电流。 当 P3口写入“ 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 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 P3 口将输出电流( 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P3 口也可作为 AT89C51 的一些 特殊功能口,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