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土建工程冠梁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采取可行的措施进行严密检测,确保施工期间地下管线和地下构造物安全正常使用。 (2)、冠梁开挖前准备一定数量的应急材料,作好冠梁基坑抢险加固准备工作。 冠梁基坑施工前,在冠梁基坑四周布设排水沟,并把排水沟引到已经设计好的集水坑内,在采用抽水泵抽排。 并在施工边界设置警戒线进行维护。 冠梁 施工方法 、基坑开挖 钻孔桩施工完, 待强度达到后,由测量放线定出冠梁土方开挖界限,采用挖掘机进行冠梁基坑土方开挖至冠梁底,因现场无条件进行放坡开挖,冠梁基坑边坡采取喷锚支护,采用Φ 18 锚杆 ,长 3 米 ,水平间距 米 ,垂直向共设置两排 , 第一排设置于地面下 米,第二排与第一排间距 1 米;钢筋网片采用Φ @150x150mm 的钢筋网片,喷锚C20 混凝土,厚度为 10cm。 孔桩位置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清除孔桩覆土和孔桩之间的土方,土方清除至冠梁设计底标高。 冠梁基坑开挖边坡喷锚示意图 地铁土建工程冠梁施工方案 5 、 施工 测 量、 放线 挖掉表层覆土 及桩间土石 后,根据钻孔灌注桩冠梁的设计位置及高程,在钻孔灌注桩顶面施放中线控制点及高程,中线控制点 可 引至桩外,并做好控制点位标志及做好点位保护装置,防止其在施工中受到损坏。 通过两点或多点确定每一施工段钻孔灌注桩冠梁的底标高,用红漆在每根桩上打上标记。 、 凿混凝土桩头及清理 按每根桩桩头红线标记,将灌 注 多余的钻孔 灌注 桩桩头混凝土凿除。 桩头凿除时,只能从水平方向往桩芯凿,不能从桩头向下凿,以免桩头成为锥型 ,同时 不能随意将钻孔灌注桩桩内的钢筋左右前后搬动。 桩头凿到冠梁底标高 以上 5cm 后 ,将松动的混凝土块清除掉, 用气泵把开凿面吹喷干净,经质检员验收后,方可绑扎钢筋。 、放样 冠梁中心线 桩头清洗干净后,将冠梁中心线控制点加密引至桩顶,施放 完 冠梁中心点,将各点连成线,作为冠梁施工控制中心线。 、 钢筋绑扎 a、孔桩 钢筋调直:根据冠梁中心线,左右分出冠梁边线。 钻孔灌 注 桩钢筋若有偏出冠梁边线的,或影响模板安装的,用钢管钳将钢筋 掰 到冠梁内 ;若钢筋实在掰不到冠梁内,可以适当把冠梁尺寸放大。 若有个别钢筋不直时,仍用钢管钳将其调直。 b、 钢筋制作及安装: 冠梁 钢筋在加工场加工 完成后 , 搬运到现场 安装 ,并 注意钢筋的摆放尺寸及主筋的位置 , 主筋分布 在 梁的两侧及上下面 ,严格按照设计尺寸及间距安装。 钢筋锚固和搭接按设计要求施工 ,主筋采用搭接焊连接方式,双面搭接焊焊缝长度不得小于 5d( d 为钢筋直径),当不能进行双面焊时,可采用单面焊,单面焊焊缝长度不得小于 10d( d 为钢筋直径),焊缝厚度不得小于 ,焊缝宽度不得小于 ( d 为钢筋直径),焊缝应饱满,且要保证主筋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钻孔灌 注 桩主筋放在冠梁钢筋的内侧。 主钢筋与箍筋交叉节点 可采用梅花型 绑扎 或点焊,使主筋与箍筋有效的连接 牢固。 冠梁采用分段施工,在每 段的接头部位注意预留连接钢筋。 c、 预埋件安装,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数量、规格、 里程 安装预埋钢板、钢筋、螺栓等预埋件, 钢支撑预埋钢板由测量放线定位,安装时严格按照测量的定位进行钢板预埋,砖砌墙构造柱预埋钢筋间隔 3 米设置预埋钢筋,并在拐角位置也需要进行预埋构造柱钢筋,预埋钢筋设置于冠梁外侧,共 4 根钢筋,每根钢筋间隔 24cm 呈正方形进行预埋,预地铁土建工程冠梁施工方案 6 埋尺寸为深入冠梁 30d( d 为预埋钢筋直径,预埋钢筋为Φ 20),预埋件需 采用 加固 措施将其固定于钢筋骨架上,保证其在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时位置不发生变化。 端头井南、北两侧不需要 进行构造柱钢筋的预埋。 d、 垫块安装:垫块厚度为冠梁保护层厚度,钢筋安装时,要将混凝土垫块 牢固 绑扎。地铁土建工程冠梁施工方案
相关推荐
的检验;其中 30%有监理进行了见证送检;严格控制进 场材料的质量、对于未经报验或报验时相应技术资料不全的进场材料绝不允许用于施工。 以 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工作的主 题是: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 把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划分成两部分管理;一部分是针对 地下工程的特点需施 工质量来保证的;次之是需细化方案、精心施工、严格监理、落实各工序相应的安全操作规 程等措施来 保证。
4 一、编制依据 (1)XX 地铁 6号线水上东路站主体围护结构设计图纸。 (2)XX 地铁 6号线土建施工第 20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规程》 DB291032020 (4)《 XX市地下铁道基坑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DB291432020 (5)《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成槽检测技术规程》 DB/T291122020
人的联系,于是有了通信邮电技术的产生 „„ 下面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技术的产生源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让学生举例说明) 总结: ( 2)技术的内涵 师:技术一词源于希腊文中,意思是对造型艺术和 应用技术进行讨论。 这个词出现后,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不断发展,所以技术的内涵也不断扩展,技术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有不同的内涵。 在古代
144 36 25 25 线 234 59 10 26 26 线 450 113 450 27 27 线 472 118 28 28 线 487 122 29 29 线 284 71 284 30 30 线 282 71 31 31 线 289 72 32 32 线 452 113 452 33 33 线 520 130 34 34 线 545 136 35 35 线 927 232 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