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灌水,选良种,抢积温,育壮秧 寒区水稻内容摘要:

1、良种、抢积温、育壮秧龙江省地处高寒区,热量和水资源相对匮乏,大气降水年度分布极不均匀,春季多风少雨,干旱相当严重。 笔者就如何实现寒地种稻节水、优质、高产进行探讨。 一、选用优良品种是保证水稻优质高产的前提稻农种植什么品种,直接关系到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因此,在生产上应选用熟期适宜、品质优良、稳产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 一是选用通过国家审定命名推广的品种,可保证水稻性状相对稳定,产量稳中有升,使用安全可靠:二是根据不同的积温带引种适宜熟期的品种,绝不能跨区引种;三是注意种子质量,应选用纯度在 98%以上,芽率在 90%以上,含水率不高于 14%的一级良种作为生产用种;四是要在经过国家认证的种子公司、科 2、研院所和农业院校购买种子,杜绝盲目种植:五是在实际种植上尽可能统一品种,连片种植,形成规模,实现产业化种植。 二、把握农时抢积温是水稻优质高产的保证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具有生育期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迅速,低温冷害发生频繁等特点。 特别是在水稻抽穗前 15 天到抽穗后25 天的 40 天间,对低温最为敏感。 2002 年春季干旱,水稻插秧期拖后 57 天,7 月下旬连续 5 天平均气温低于 17,致使水稻大幅度减产降质。 因此,把握农时抢积温是十分重要的。 建议在 4 月上、中旬,气温稳定达到 5时开始播种,4 月 25 日前播完;在当地气温稳定达到 13后开始插秧,5 月 1 3、525 日为高产插秧期,最晚不应迟于 5 月末,确保水稻 6 月末 7 月初进入幼穗分化,7 月末、8 月初安全抽穗,9 月上、中旬气温降到 13前安全成熟。 三、壮秧稀插是寒地种稻获得高产优质的重要环节育壮秧、稀薄稀插是以旱育苗为基础,早种稀播为前提,调温控水为手段,采用大、中棚育秧,秋备土、秋作床、超稀播种,控温、控水培育多蘖壮秧,适时带蘖插秧。 一般播种量为中苗每平方米用芽种 250 克,苗龄 3540 天;大苗每平方米用芽种 200 克,苗龄 4045 天;插秧密度,手插中苗规格 93 寸,每穴 34 株;手插大苗规格 95 寸,每穴 23 株。 四、科学施肥是水稻优质高产的关键水稻是需肥较 4、多的作物,氮肥的需用量最大,其次是磷、钾肥,在每亩 500 公斤的产量指标、土壤肥力中等的条件下施肥。 一是施肥量,斤,尿素 斤,硫酸铵 斤。 二是施肥比例,基肥施氮肥 4060%,磷肥 100%,钾肥 6070%;分蘖期施氮肥 2040%;抽穗期施氮肥 1015%,钾肥 3040%。 三是施肥时间,基肥应在泡田后水耙前均匀撒入稻田,通过水耙使肥料均匀拌入耕层;分蘖肥应在插秧后分蘖开始时尽早施用;穗肥在水稻抽穗前 1518 天前施完。 四是施肥要求,对于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老稻田应适当多施,反之少施;碱性土壤宜施生理酸性肥,酸性土壤宜施生理碱性肥。 对于分蘖肥,土壤肥力低,插秧密度小,弱苗晚插的田块 5、可适当加大施肥量,反之减少施肥量。 并结合施分蘖肥进行药剂灭草,保持田面有 35 厘米的水层,保水 57 天,避免串灌或排水,以提高肥效保证灭草效果。 对于穗肥,土壤肥力高,植株长势好,叶色深绿的少施,反之多施。 五、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是水稻增产高效的保证根据水稻需水规律及当地水源条件,有效利用降雨,会、生态效益的根本保证。 在实际生产上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降低输水损失。 包括渠道的防渗处理、裁弯取直,完善配套工程设施,建筑物的及时维修养护等。 使输水过程安全、迅速、可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二是加强用水管理。 着重加强行业法律、法规宣传执行力度,最大限度的施行依法治水;全面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服务质量。 三是科学灌水。 水稻移栽返青后田面灌花达水,可加速返青,提前分蘖;分蘖期湿润灌溉,建立 2 厘米左右的水层,待土壤水分降到土壤饱和含水量的 5060%时再灌第 2 次水;拔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采用灌 1 茬水露几天田的办法,当土壤含水量降到饱和含水量的 7080%时再灌第 2 次水,逢雨不灌,大雨排干;灌浆期的土壤水分要求是田面干、土壤湿,有利于通气养根保“三叶”,促灌浆、早成熟、优质高产。 综上所述,寒地种稻只要选好种子,抓住农时,抢住积温,壮秧稀插,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精心管理,就一定能够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水、高效、优质、高产。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