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种肥水光 “深窄密”栽培 大豆能高产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深窄密”栽培 大豆能高产 大豆要获得高产,主要是要解决好“种、水、肥、光”四个方面的问题,“深窄密”栽培技术就是依据这一原理,而形成的一种综合高产技术配套的栽培模式。 它是以选择矮秆品种为突破口,以气吸式播种机与通用机为载体,结合“深”(即深松、深施肥与分层施肥)、“窄”(即窄行)、“密”(即增加种植密度)的综合高产配套技术,是一项以大型播种机为载体的技术。 “种”即品种,就是要选择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品种,同时要了解品种对实现高产所需要的外界条件要求。 “水”即水分对大豆生长的供应。 在旱作(无灌溉)条件下,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调节水分:一是改善土壤条件,通过耕作技术比如深松技术来增加土 2、壤的库容;二是采取一些保墒技术,比如减少机械进田的少耕技术。 “肥”是根据大豆需肥与栽培特点,合理地确定施肥量、施肥比例与时间、施肥方式等,主要是解决大豆在花荚期需肥问题。 因为大豆需肥的营养最大吸收期与营养的临界期在大豆花荚期。 大豆施肥的特点,就是在大豆花荚期供上肥,生产上可通过深施肥与增施叶面肥来解决。 “光”即对光能的利用,据测算,大豆亩产 225 公斤的光能利用率仅为 若能提高到 3%,那么大豆产量可达到 794 公斤/亩。 生产上光能利用率的高低,主要体现在群体的匀度,即缩小行距,扩大株距。 大豆“深窄密”栽培模式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矮秆、半矮秆型抗倒伏品种,同时品种在当地熟期不宜过 3、早,如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红丰 11、合丰 25、黑河 22 等;土壤耕层要有深松的耕作基础,需要达到耕层深厚、地表平整、土壤细碎的良好耕层条件;最佳的种植密度,可依据品种、土壤、行距等情况,密度一般在 45 万50 万株/公顷,肥力较高地块,播种量可降低10%左右,肥力较差地块,播种量要增加 10%左右;合理施肥,首先要增施农家肥,化肥要氮磷钾科学搭配,其次农家肥和化肥要做到深施、分层施,同时结合生育后期喷施叶面肥;除草剂的应用技术,要根据杂草种类合理选定除草剂品种及搭配方式,一般以杀草谱宽、持效期长、但不影响后茬作物的除草剂为宜,并掌握好除草剂的施药时机和方法。 此外,种植方式条件较好时,可采用 4、机械平播方式,行距 3035 厘米,或双条精量点播,平均行距 15洼地区,适宜采取宽台(大垄)深窄密方式。 1998 年,大豆“深窄密”栽培技术在黑龙江获得了 斤/亩的高产。 在2000 年比较干旱的年份,黑龙江农垦总局采取了该项技术,平均亩产都达到200 公斤左右。 目前,全国大豆平均产量仅为 120 公斤/亩左右,黑龙江省大约为 130140 公斤/亩,而黑龙江农垦可以达到 160170 公斤/亩的水平。 多数地区采用这一技术后,可以使大豆单产超过美国和巴西的生产水平。 从效益上分析,2001 年该技术在黑龙江垦区推广 140 多万亩,每公顷至少增产大豆约700 公斤,比垄三栽培增产 20%以上,虽然种子量和施肥量略有增加,但减少 3次中耕作业,投入成本与垄作大豆大体相当。 由此,该技术已被列为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并成为黑龙江省重点推广项目。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