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测量试题类型内容摘要:

仪。 A 高于 B 接近于 C 低于 D 等于 21设 ?AH , ?BH , ?ABh ( B )m。 A B C D 21测量仪器望远镜视准轴的定义是 ( C )的 连线。 A 物镜光心与目镜光心 B 目镜光心与十字丝分划板中心 C 物镜光心与十字丝分划板中心 21已知 A点高程 AH =,水准仪观测 A点标尺的读数 a =,则仪器视线高程为 ( B )。 A B C 2对地面点 A,任取一个水准面,则 A点至该水准面的垂直距离为 ( D )。 第 3章 角度 测量 3光学经纬仪水平盘与读数指标的关系是 ( C ) A 水平盘随照准部转动,读数指标不动 B 水平盘与读数指标都随照准部转动 C 水平盘不动,读数指标随照准部转动 D 水平盘与读数指标都不随照准部转动 3旋转光学经纬仪的望远镜时,竖盘 ( A )。 A 随望远镜旋转,竖盘读数指标不动 B 不动,竖盘读数指标随望远镜旋转 C 不动,竖盘读数指标也不动 D 与竖盘读数指标都随望远镜旋转 3水平角测量中, ( D )误差不能用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消除。 A 照准部偏心差 B 视准轴误差 C 横轴误差 D 竖轴误差 3水平角观测时,照准不同方向的目标,应如何旋转照准部。 ( A ) 、盘右逆时针方向 、盘右顺时针方向 3竖直角绝对值的最大值为 ( A )。 A 90176。 176。 176。 176。 3水平角观测时,各测回间改变零方向度盘位置是为了削弱 ( D )误差影响。 A 视准轴 B 横轴 C 指标差 D 度盘分划 3观 测某目标的竖直角,盘左读数为 101176。 23′36″,盘右读数为 258176。 36′00″,则指标差为 ( B )。 A 24″ B 12″ C 24″ D 12″ 3竖直角 ( C )。 A 只能为正 B 只能为负 C 可为正,也可为负 D 不能为零 3经纬仪对中误差所引起的角度偏差与测站点到目标点的距离 ( A )。 A 成反比 B 成正比 C 没有关系 D 有关系,但影响很小 第 4章 距离测量 4某钢尺名义长度为 30m,检定时的实际长度为 米,用其丈量了一段 ,则尺长改正数应为 ( D )。 A – B C – D 4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公式DctD 221?,式中 Dt2 为 ( D )。 A 温度 B 电磁波从仪器到目标传播的时间 C 光速 D 电磁波从仪器到目标往返传播的时间 4用陀螺经纬仪测得 PQ 的真北方位角为 ?PQA 62176。 11′08″,计算得 P 点的子午线收敛角 ?P? 0176。 48′14″,则 PQ 的坐标方位角 ?PQ? ( B ) A 62176。 59′22″ B 61176。 22′54″ C 61176。 06′16″ 4已知直线 AB 的真方位角为 62176。 11′08″, A点的磁偏角为 A? =2′45″, AB 的磁方位角为 ( D )。 A 62176。 13′53″ B 62176。 16′38″ C 62176。 05′38″ D 62176。 08′23″ 4 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 225176。 ,也可以用 ( C )的象限角表示。 A N45176。 E B N45176。 W C S45176。 W D S45176。 E 4已知直线 AB 的磁方位角为 136176。 46′,磁偏角为 A? =3′,子午线收敛角为 A? =2′,则直线 AB 的坐标 方位角应为 ( B )。 A 136176。 47′ B 136176。 51′ C 136176。 41′ D 136176。 45′ 4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为 ( C )。 A 0176。 ~270176。 B 90176。 ~90176。 C 0176。 ~360176。 D 180176。 ~180176。 第 5章 全站仪及其使用 5全站仪与 PC 机通讯时,需要设置的通讯参数内容一般为 (D)。 A 波特率、字符协议 B 字符协议、通讯协议 C 波特率、通讯协议 D 波特率、字符协议、通讯协议 5使用全站仪 进行坐标测量或放样前,应先进行测站设置,其内容包括 (C ) A 测站坐标与仪器高 B 后视点与棱镜高 C 测站坐标与仪器高、后视点与棱镜高 D 后视方位角与棱镜高 5使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放样时,屏幕显示的水平距离差为 (B ) A 设计平距减实测平距 B 实测平距减设计平距 C 设计平距减实测斜距 D 实测斜距减设计平距 5使用 CE203 串口数据线与 PC 机通讯时, (A ) A 不需要安装数据线驱动程序 B 需要安装数据线驱动程序 C CE203 串口数据线一 端插入 PC 机的一个 USB 口 第 6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6钢尺的尺长误差对距离测量的影响属于 (B)。 A 偶然误差 B 系统误差 C 偶然误差也可能是系统误差 D 既不是偶然误差也不是系统误差 6丈量一正方形的 4 条边长,其观测中误差均为 177。 2cm,则该正方形周长的中误差为 177。 ( C )cm。 A B 2 C 4 D 8 6用 DJ6级光学经纬仪测量一测回方向值的中误差为 177。 6″,则一测回角值的中误差为 ( B )。 A 177。 12″ B 177。 ″ C 177。 10″ D 177。 6″ 6普通水准尺的最小分划为 1cm,估读水准尺 mm 位的误差属于 ( A )。 A 偶然误差 B 系统误差 C 可能 是偶然误差也可能是系统误差 D 既不是偶然误差也不是系统误差 6设对某角观测一测回的中误差为 177。 3″,要使该角的观测精度达到 177。 ″,需观测 (D 个测回。 A 2 B 3 C 4 D 5 6某三角形两个内角的测角中误差分别为 177。 6″与 177。 2″,且误差独立,则余下一个角的中误差为 ( A )。 A 177。 ″ B 177。 8″ C 177。 4″ D 177。 12″ 6测量了两段距离及其中误差分别为: 1d =177。 , 2d =177。 ,比较它们测距精度的结果为 ( C )。 A 1d 精度高 B 精度相同 C 2d 精度高 D 无法比较 6水准尺向前或向后方向倾斜对水准测 量读数造成的误差是 ( B )。 A 偶然误差 B 系统误差 C 可能是偶然误差也可能是系统误差 D 既不是偶然误差也不是系统误差 6对某边观测 4 测回,观测中误差为 177。 2cm,则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 B )。 A 177。 B 177。 1cm C 177。 4cm D 177。 2cm 6某段距离丈量的平均值为 100m,其往返较差为 +4mm,其相对误差为 ( A )。 A 1/25000 B 1/25 C 1/2500 D 1/250 第 7章 控制测量 7坐标反算是根据直线的 起、终点平面坐标,计算直线的 ( B )。 A 斜距与水平角 B 水平距离与方位角 C 斜距与方位角 D 水平距离与水平角 7直线方位角与该直线的反方位角相差 ( A )。 A 180176。 B 360176。 C 90176。 D 270176。 7直线 AB 的坐标方位角为 190176。 18′52″,用经纬仪测右角 ∠ ABC 的值为 308176。 07′44″,则 BC 的坐标方位角为 ( A )。 A 62176。 11′08″ B 117176。 48′52″ C 242176。 11′08″ D 297176。 11′08″ 7地面上有 A、 B、 C 三点,已知 AB 边的坐标方位角 AB? =35176。 23′,测得左夹角 ∠ ABC=89176。 34′,则 CB 边的坐标方位角CB? =( A )。 A 124176。 57′ B 304176。 57′ C 54176。 11′ D 305176。 49′ 7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 163176。 50′36″,则其反坐标方位角为 ( D )。 A 253176。 50′36″ B 196176。 09′24″ C 16176。 09′24″ D 343176。 50′36″ 7某导线的 xf =, yf =+,导线全长 ?D =,该导线的全长相对闭和差为 ( B )。 A 1/1354 B 1/5067 C 1/9576 D 1/4000 7设 AB 距离为 ,方位角为 121176。 23′36″,则 AB 的 x坐标增量为 (D) m.。 A B C D 7已知 ABS =, AB? =278176。 56′34″,则 ABx? 与 ABy? 分别为 ( B )。 A –; B ; – C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