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棉2号(棉花)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棉花) 酒棉 2 号是甘肃省酒泉地区农科所棉花试验站选用早熟、丰产、高衣分品系77抗病、晚熟品种中棉所 16 进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择,定向培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种。 2001 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该品种适宜甘肃省河西走廊棉区以及新疆、内蒙古额济纳旗和宁夏等地种植。 1 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特早熟陆地棉、全生育期 138 天,霜前花比率 出苗快而整齐,前期生产发育快,中期长势强,植株筒型,植株筒型,紧凑,株高 米,果枝 ,第一果枝着生节位 株果枝层数 8层。 叶片中等偏小,叶背有茸毛,叶色淡绿色,叶形普通掌状 3,缺刻浅,皱褶明显。 单株结铃数 ,内围铃多而 2、集中,铃大,呈圆形,有尖,铃室 4,霜前平均单铃重 ,铃壳薄,吐絮畅,含絮力强,棉絮洁白有丝光,易拾摘。 籽粒白色,梨形,籽指。 各试验点次皮棉样经农业部棉纤维检测中心测定结果,长 度整齐度 克隆值 甘肃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枯萎病自然病圃内收获期剖秆分级检查,枯萎病平均发病率 剖秆病情指数 感病对照新陆早 7 号分别低 百分点,比抗病对照酒棉 1 号高 百分点,与酒棉 1 号间差异不显著,同属高抗枯萎病品种。 2 产量表现 1999参加甘肃省棉花新品种(系)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公顷单产籽棉 4983 千克、皮棉 1911 千克,比对照品种新陆早 7 号分别增产 籽、皮棉平均产量均居 9 个参试品 3、种的第一位。 且产量稳定,两年6 个试点中有 5 个点比对照新陆早 7 号增产,只有一点减产。 2000参加生产试验和示范,平均公顷单产籽棉 5436 千克、皮棉 2136 千克,分别比对照新陆早 7 号增产 3 栽培要点适期早播,均匀留苗甘肃河西走廊棉区以 4 月上中旬播种为宜,为争一播全苗,争早苗,育壮苗,每公顷留苗 株。 平衡施肥,科学灌水在常规基施优质肥料基础上,要早施、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防止棉株后期脱肥,造成减产,并视棉花长势长相,及时喷施叶面肥,全生育期 N:P:K 以 1:宜。 花期前后灌头水,以后间隔 15灌水一次,全生育期灌水 3。 及时整枝,科学调控第一果枝明显时及时整枝,7 月上中旬打顶,留果枝 8科学化控,调控结合,掌握“早控、轻控、勤控”的原则,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助壮素、矮壮素等)于蕾期、花铃期调控 3。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对危害较重的棉花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等害虫,根据其发生规律,做好预测预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尽量避免或推迟全田化学农药喷雾,采取隐蔽施药等方法,保护利用天敌,降低防治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