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墙式埋管平菇栽培法内容摘要:

1、丰 3 号、江都 8 号等菌种在稻草、麦秸上栽培,具有发菌快、抗逆性强、产量高等优点。 培养料选择培养料可用稻草、麦秸、生石灰粉、石膏粉、磷肥等配制。 选择干燥、无霉变的稻草、麦秸(实践中发现陈稻草、陈麦桔比新稻草、新麦桔更易发菌)做培养料。 培养料配方如下:一、稻草 30 公斤,麦秸 70 公斤,石膏粉 1 公斤,生石灰粉 斤,磷肥 1公斤,尿素 斤或复合肥 1 公斤,25的多菌灵 斤。 二、稻草 100 公斤,石膏粉 1 公斤,磷肥 1 公斤,尿素 斤或复合肥 1 公斤,生石灰粉 斤,25的多菌灵 斤。 三、麦秸 100 公斤,石膏粉 1 公斤,磷肥 1 公斤,尿素 斤或复合肥 1 公斤,生石灰粉 2、2 公斤,25的多菌灵 斤。 培养料调制将暴晒 23 天的稻草和麦秸平铺于干净的水泥地上。 将尿素和多菌灵加入6070 公斤水中(按 50 公斤培养料计)制成药液。 先将少量药液洒在稻草和麦秸上,边洒边翻,待稻草和麦秸湿润后,再将生石灰粉、磷肥、石膏粉均匀地撒在稻草和麦秸上,边撒边翻,拌匀后即可建堆发酵。 建堆发酵一、建堆将配好的培养料堆成高 1、宽 2、长度不限的堆。 二、打孔用粗木棍在料堆上打若干个孔,孔深达料堆底,以利透气。 三、覆膜在建好的料堆上盖薄膜以便保温。 四、翻堆当料温升至(料堆深 20 厘米处测温,下同)60时,保持 24 小时后翻堆。 翻堆方法:先将原表层料放到一边,用部分原中层料铺底,再 3、将原表层料放在新建料底上面。 同时将另一部分原中层料放到一边,再将原底层料放在新料堆的中层。 最后将原中层剩余料盖在新堆表层上,再建堆打孔。 五、杀虫用高效低毒杀虫药,如氯氰菊酯等进行杀虫。 六、覆膜发酵待料温升至 60时,保持 24 小时即可。 发酵好的培养料柔软松散,清香扑鼻,呈茶褐色或黄褐色。 用具准备准备地膜若干,其宽度、长度视菌墙的情况而定。 准备口径为 12 厘米的塑料管若干米长及两块宽为 、长不少于 2 米的长木板和两块短木板。 制菌墙一、把垒菌墙的地方清理干净,撒上生石灰粉后铺上地膜,地膜的长度和宽度依菌墙的情况而定。 将长木板固定在地膜两则,两木板相对,与地面呈7080底角,下底宽上口窄,上口 4、宽为 3050 厘米。 长木板的两头用短木板固定好。 二、装料、接种。 在平铺的地膜上撒些菌种(或点状投放)后,就可将发酵好的培养料铺上。 铺一层培养料就撒一层菌种,四周多撒菌种,中间可少撒菌种。 铺的每层培养料要踩实。 菌种层的层间距为 1520 厘米,菌种用量为稻草和麦秸重量的 812,最多不超过 25。 菌墙的总体要求:木板拆后两侧坡度基本一致,顶部平整,菌墙高度为 1。 膜。 将制好的菌墙用地膜覆盖。 埋管埋管可降温保湿。 为防止菌墙发热,可在制菌墙的同时,在墙内埋入塑料管。 具体方法:在制菌墙时,每隔 20 厘米高就在菌墙中排放两根塑料管,两端皆露出菌墙 20 厘米长。 其中,两根中任选一根,将其埋入菌墙中部,每隔 7 厘米用针扎两个小孔,以利于出水。 需降温时用多孔联通器(可让铁皮匠订制)将所有无孔管连到一个抽风机或水泵上进行通风,或用井水降温。 管理发菌和出菇管理方法基本同常规。 在一般情况下,接种后 1720 天即可揭膜出菇。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