榄核莲栽培技术要点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见喜。 是一种抗菌消炎的常用草药,以地上部份入药,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对菌痢、高烧、咽喉肿痛、肠炎、肺,外用疮疖肿痛等症都有较好的疗效。 近年来我区均有栽培。 一、繁殖 (一)育苗:榄核莲是用种子繁殖,我地市于 3 月上、中旬播种为宜。 播种后,气温高,发芽快,气温在 1619,1015 天可发芽,29以上 10 天内发芽。 因种子细小,每 1 斤种子约可供 40 亩地种植,播前苗床土壤要充分细碎,每亩施 15 担草皮灰或腐熟猪牛粪作基肥,与苗床土壤均匀后,平整畦面并稍加压实,播种种子拌以细砂或草皮灰,使撒播均匀,播后用草皮或细土盖过种子,再用稻草复盖,并经常淋水 2、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湿或过干,种子发芽后,应选择阴天或黄昏时揭草,不可在烈日下揭草,以免幼苗受灼伤至死。 幼苗期间,需施稀薄氮肥 23 次,先淡后浓,后次比前次浓为宜,至株高约 3 寸,真叶 35 对时,即可定植。 (二)定植:我区一般在 5 月中旬至 6 月中旬定植,定植时应做好两方面工作: (1)合理密植:植株距以用 99 寸或 11 尺为宜。 (2)选择阴天或雨天前定植,如必要在晴天定植,则宜于黄昏时进行,定植后,除淋定根水外,在一星期内,每天要早晚进行淋水,能插上遮阴物,可以提高成活率。 此外,须要施足基肥,每穴放熟腐猪牛粪或草皮灰、垃圾肥 12 斤,肥料与土壤拌匀后定植。 二、田间 3、管理 (一)追肥:榄核莲是喜肥植物,因此,除施足基肥外,必须进行追肥,从定植后到开花时,要追肥 34 次,以氮肥为主,即人粪尿或 05尿素液,肥料多少是增产关键措施之一,往往由于少追肥一次而致使亩产减少收干货 5070 斤,因此,勤追氮肥是榄核莲增产的有效途径。 (二)中耕除草及培土:在每次追肥时,应结合中耕除草及培土,榄核莲的茎基部或侧枝基部、能长出不定根,培土能促进其根系对水分及肥料的吸收。 (三)防治病虫害:榄核莲的病虫害较少,种在积水低洼的土地时,根部易烂根而枯死,在孕蕾至结果时,夜蛾幼虫为害花蕾、花、果等,可用杀虫脒防治。 三、留种、采种 留种应选择阳光充足、疏松、肥沃的土壤外,株行 4、距比生产上应疏些,以利于种子成熟饱满,一般以 112 尺或 1212 尺为宜,种子从开花到成熟,需 2030 天,当果荚呈现紫褐色时,种子即成熟,因此,应分期分批采收,晒种时要注意防护,以免因果荚曝晒而使种子弹跳出外,浪费种子。 四、收获和加工 榄核莲在刚开花时,即可收割,将地上部份割取,放置通风处阴干为好,亦可置于阳光下晒至半干时,在早上太阳出前扎成捆后,再晒至燥。 一般亩产约 500800 斤干货,每百斤鲜枝叶可得 3540 斤干货。 留种的待种子成熟后再割取。 我区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桂南地带,每年可收获 23 次,即在 5 月定植后,到 8 月上旬收割地上部分,进行第一次收获(离地面约 3 寸割取),然后进行中耕施肥 23 次,待枝叶再生,约到 10 月中旬,可进行第二次收割(亩产约 150200 斤),同上法护理,还可进行第三次收割(亩产干枝叶 50100 斤)。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