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某市第四中学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入校园 设计为入口广场,加以景观布置, 广场西北部兼做停车场之用。 : 区内车行道可分为两级:主要车行道宽为 6~ 8米,两侧各 米宽人行道、双面坡、一块板结构,成环状;次要车行道宽 4米,单面坡,一块板结构,成枝状串联在主干道上。 车行道同时作为消防车道,可通达 区内各 建筑,以满足消防要求。 : 用于学校用地面积较小,建筑布局较为紧凑,区内停车只能依靠出入口处的入口广场兼作 停车场地。 自行车集中停放在校园绿化遮蔽的停车棚中。 广场与绿地 : 根据 项目用地现状条件,校园内只能设置一个入口广场。 入口广场的 **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编制 14 中心可设置一个圆形花坛或水池, 美化环境的同时可分流进出车辆。 入口广场 也是校园举行小型仪式的场所 , 在高起的平台上人们可以纵览过去和今天 (入口广场和教学区建筑 )的景观点。 : 本项目绿地主要布置在从学校大门向东北 西南向延伸处和教学区周围, 运动场与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亦布置多处尺度不等的绿地,这些绿地不仅起到阻隔动静之功能还有人流集散,突出建筑形体之用。 建筑设计 本设计通过 连廊 将教学区主体建筑组合为一体,从而使教学区活动联系便捷。 就教学区的建筑总体而言,其特点有: 建筑整体感强,交通流线明晰; 办公按 功能分区布置,联系便捷; 专业教室自成一体,维护人员控制统一; 公共空间丰富,层次分明,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教学楼为五层,每幢拥有 30 间普通教室,和相应的卫生、疏散设施。 物理、化学、生物、 音乐、美术 等专业教室集中布置在 综合 楼中, 层数五 层,作为整个教学区建筑的活跃元素, 专业教室的安排考虑到时代的飞速发展,设置了微机、语言教室,但除底层教室管线功能要 求较高外,其余教室强调通用性,以利于校方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 行政 办公 用房及会议室亦设于综合楼内。 教学区建筑立面充分体现现代感和文化内涵,色彩与材料以深色石 材和砖为主,辅以白色点缀。 屋顶为蓝灰色。 其他辅助教学用房为平顶和现代感很强的风格以示变化,丰富校园空间。 教学区建筑群体中有大量公共空间,包括室内公共空间如连廊,室外公共空间如教学楼之间的院落等,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课余休息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生活区 建筑 宿舍 本校的学生宿舍按 800 人 寄宿考虑, 位于生活区东北部,食堂以北。 宿舍 层数 6层, 平面采用双人床, 8 人一间, 16人一套标准单元。 双面廊方式组合, 根据用地条件, 宿舍 采用西北~东 南 朝 向,采光、通风 条件良好。 **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编制 15 食堂层数为三层,建筑 力求简洁、朴素大方,部分构件为与其他建筑呼应, 采用一些合适的建筑 符号,屋顶采用流畅的曲面板与金属杆件组合,形成了整个生活区的活跃元素,立面分隔与开窗与学生 宿舍 取得呼应。 校园内还有看台、门卫值班室及 配电室、总务仓库等 其它备用房建筑。 主要按以下说明进行设计。 ① 该类建筑将在满足自身功能的前提,依附校园建筑群体形象 , 成为整个校园空间 环境中心的一部分。 ② 看台下的净空将用于体育服务设施。 结构设计 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xx; 2.《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15392;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xx;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xx;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xx;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xx;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 8.《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GJ/T1420xx。 基本参数 : Wo=㎡ : So=㎡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框架抗震等级 :三级 结构 安全等级:二级 建筑物类别:丙类 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 50 年 结构选型及结构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 教学楼、综合楼及食堂等 工程主体采用框架结构,墙体采 **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编制 16 用 200 厚非承重粘土空心砖填充。 学生宿舍采用砖混结构。 基础设计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 在下一步设计中具体 确定。 给排水 及消防 设计依据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xx)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xx)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xx) 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xx 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xx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xx( 20xx 年版) 设计范围 ; ;。 给水系统 城市 自来水为水源, 从人民南路 市政给水管上引两根 DN200 进水管,满足 校 内 各类 用水的 需要。 ,四层以上利用屋顶水箱供水,对个别层用水点压力过大 时,采用减压阀,满足生活用水要求。 消防给水系统 项目消防系统采用与生活用水系统合并使用的消防给水系统,室外消防用水量为 25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 10L/S,同时使用的水枪支数为 2支。 室内消火栓应每层均设,且设在明显易于取用地点,栓口离地面高度 米,其出水方向向下。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与市政管道连接成环状,建筑物内的消防竖管在屋面各自连接成环状管网。 消防给水管道采用给水铸铁管,胶圈接口。 室外消防用水由市政消火栓供给。 排水设计 、污水分流制排水。 采用屋面天沟雨水 斗,地面排水沟或雨水口等收集雨水,利用雨水管道有组织地排至市政雨水排水管道。 **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编制 17 ,而厕所用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 水 管网。 UPVC 塑料排水管,室外埋地排水管采用钢筋砼管,消防管采用热镀锌钢管。 管材 消防给水和生活用水主管采用热镀锌钢管,生活给水横支管则采用铝塑管、排水、室内采用 UPVC 管,专用给水接口,室外采用砼管。 供配电 设计 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 2.《供配电系 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3.《 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设计范围 、低压变配电间设计 、动力配电设计 负荷等级 本项目消防水泵、防 排 烟设施、火 灾报警及自动控制装置、应急照明 等 需确保供电的设备 按 二 级负荷供电,其它均按 三 级负荷供电。 根据《城市电力网规划 设计导则》 , 负荷预测用电指标按下列原则确定:办公建筑: 80W/m 道路、广场: 20KW/ha。 电源 本 项目由市网不同变电站引来二路 10KV高压电源,于室外设置高低压 10KV/变配电间。 高压系统为双电源进线,一用一备,备用电源手动投入;低压将按照建筑物功能分系统供电,各系统之间进行联络。 由于 本项目建筑存在 二 级、 三 级用电负荷,备用电源采用自启动柴油发电机组和 UPS 系统。 在正常电源停电情况下,由柴油发电机供给消防设备及其它设备负荷用电, 其他 重要设备则采用 UPS 系统。 **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编制 18 供电需求 按照建筑设计,本项目多为多层建筑,根据 GB50052— 95《供电系统设计规范》和《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消防用电应接二级负荷供电,其它用电可采用三级负荷供电。 照明 照明主要以高效荧光灯为主,荧光 灯配高功率因数镇流器。 本工程除男、女厕所及楼梯间、走道采用白炽灯照明外,其余房间均采用日光灯照明。 在疏散楼梯间、公共出入口等处设置疏散指示灯、安全出口标志灯。 弱电工程 : ①通信系统 ②网络系统 本工程设置电话通信系统,电话进线由市政管网引入,交接箱设置于设备用房,每层设一个分线盒; 室外采用 HYA22电话电缆敷设,电话分线盒至用户出线盒采用 穿阻燃硬塑管敷设。 本工程采用网络系统光缆线路由市政管网引入计算机用房,内设数据配线架及其他网络设备,管理办公系统和内部网络系统。 防雷及接地 建筑物屋顶设避雷带以防直击雷,引下线利用框架柱内二根主筋,要求由下至上,牢固焊接,避雷接地利用基础内所有金属构件,要求金属构件焊成一体,以形成一个封闭的金属 网。 电力装置室外接地采用 40 4 扁钢,埋深 , R≤ 4欧姆;引入室内的接地线采用Φ 10圆钢引进电缆井及一层各照明配电箱。 报警设备室外接地装置采用 40 4扁钢,埋深 , R≤ 4 欧姆,引入室内的接地线采用 BX25铜芯电线穿 UPVC25 管保护,地下暗敷引入报警控制屏。 消防 用电 消防用电设备采用单独的供电回路,保证火灾发生切断生产生活用电时,消防用电正常。 疏散指示标志采用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 疏散指示灯的照度不低于。 **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编制 19 第 七 章 节能 与 节水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 和国节约能源法》( 20xx 修订); 2.《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20xx 年); 3.《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国发 [20xx]28 号); 4.《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的通知》( 计交能 [1997]2542 号); 5.《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 20xx)的通知》(发改环资 [20xx]21 号); 6.《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 143 号令); 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 GB5018920xx); 8.《全国节水 规划纲要( 20xx- 20xx)》; ;。 能源和水耗构成 该项目能 耗 包括 设备和生活电耗 ,水消耗主要是生活综合用水和绿化浇灌用水。 节能、节水措施 建筑节能 ,严格执行有关建筑节能技术标准。 建设 中采用新型建筑材料、高效隔热保温材料、节能型门窗等。 ,种植遮阴效果好的乔木,减少太阳辐射的影响,调节小环境的温、湿度。 , 合理 确定各建筑物的 朝向, 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合理控制直射阳光,降低 设备电 耗。 电气节能 ,尽可能运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将低能耗作为建设方案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 **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编制 20 ,尽可能将公用工程布置在负荷中心,并合理布置负荷流向,减少线路长度,以利于降低能耗。 ,调节功率因数、实现合理的配电方式,通过分散补偿和优化配电方式减少配电线路的损耗。 ,根据照明场所的建筑与装饰设计所确定的采光形式及采光参数、主要装饰材料的技 术参数和照明区域的性质、规模等,合理选择照度防止电能的无效耗费。 ,选用合理的高效设备,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技术先进、材料优良、结构合理、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节能型机电设备,以利于有效降低产品的能耗。 、台数应与负荷相匹配,消除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对于负荷变化较频繁的机电设备,尽量采用变频调速等技术以提高机电设备总效率,降低损耗,尽量防止轻载或超载运行。 ,应安装设置功率补偿设备,进行无功补偿,减少系统的无功功率损耗。 节水措施 ,综合考虑到各种配水器具的位置标高和保证安全供水等多种因素,对给水系统的压力做出合理限定,通过采用节水龙头或采取减压措施合理限定配水点的水压,防止给水系统超压出流造成的 “ 隐形 ” 水量浪费。 ,选用优质给水管材,避免因给水系统发生二次污染而需将受到污染的水排放和对供水系统进行清洗处理所造成的水量浪费。 ,充分利用各种排水如生活排水、盥洗废水、雨水等优质杂排水,减少自来水耗费。 ,并采取有 效措施避免跑、冒、滴、漏等现象。 配水装置和卫生设备是水的最终使用单元,其节水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节水的成效,因此,应根据使用场所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适用的节水器具,提高节水效益。 、消防给水系统的设备,宜选用高效节能的供水设备。 **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编制 21 第 八 章 环境保护 环境 现状 本项目 选址 位于 XX 市 XX 新区 人民南路 , 根据 XX 州环境保护监测站对该地区近几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表明:该项目区域空气环境中 SO NO PM10浓度基本上均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96)二级标准范 围内,环境空气质量能够满足功能区域的要求;项目所在地污水排放口为万溶江水域,该水域水质状况较好,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xx)Ⅲ类标准值;该项目背景噪声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Ⅱ类标准,符合城市噪声功能Ⅱ类区的要求。 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建设期间土石方和建筑材料运输所产生的扬尘。湖南省某市第四中学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