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某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9 1993 61 20xx 56 1983 61 1994 61 20xx 58 1984 55 1995 61 合计 1838 1985 58 1996 61 多年日平均水位 (m) 第 18 页 第 19 页 第 20 页 3. 地质 勘察工作 勘察目的及勘察技术要求 1)执行的规程、规范 本次勘察执行主要规范和规程 如下 : ⑴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xx ⑵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5028799 ⑶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SL5520xx ⑷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xx ⑸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DL507320xx ⑹ 湖北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 DB42/16920xx 2)勘察技术要求: ⑴在 20xx 年黄冈长江干堤整险加固工程穿堤建筑物项目地质勘探的基础上进行 ,充分利用当年 武汉丰达地质工程勘察公司 勘探资料 ,补充钻孔和静力触探孔,进行必要的现场测试和土工试验。 ⑵ 查明泵站场区岩土结构及分布特征,并提供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⑶ 对各建筑物基础持力层进行选择与评价。 ⑷ 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土层的渗透 性,对泵站场区地基土的渗透性作出评价。 ⑸ 对泵站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泵站地基土层的承载力和压缩模量等指标及地基土层稳定性分析计算所需设计参数。 第 21 页 勘察工作 20xx 年 武汉丰达地质工程勘察公司 在 XX 站 和 金锣港站 一机房 各 布置钻孔 4 个 、 静力触探孔 2 个。 XX 站土建项目很少,因此本阶段未布勘探孔; 金锣港站 一机房 在主厂房两端共布置钻孔 2 个,静力触探孔 2 个; 金锣港站 二机房 泵房 布置钻孔1 个 ,检修节制闸处布钻孔 2 个。 勘探点布置详见各泵站工程地质平面图。 表 31 勘察完 成工作量表 站名 钻探进尺 m/孔 静力触探进 尺 m/孔 取岩土试 样(件) 标贯测试 (次) 圆锥动探测 试(次) 备注 XX站 金锣港站 一机房 金锣港站 二机房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XX 站位于 XX 县城东南约 4km 处,对应黄冈长江干堤堵龙堤桩号227+598,属堤后式泵站。 黄冈江北 一级公路从站旁经过,交通便利。 地貌属长江一级阶地上,地面 高程 ~ (吴淞高程系 ,本报告下同 ),地形平坦,地势开阔。 金锣港站 一机房 位于 XX 县城东北约 2km 处,对应长江一级支流举水河东堤桩号 1+460,属堤后式泵站。 地貌属长江二级阶地及举水漫滩,地面 高程 ~ ,地形平坦,地势开阔,地层具较典型二元结构特征。 金锣港站 二机房 位于 XX 县北部 淋山河镇, 对应长江一级支流举水河东堤桩号 15+580,属堤后式泵站。 金锣港站 二机房 属垅岗地貌,地面 高程,泵站厂房及出水流道建 在 剥蚀残丘上,进水港节制闸位于河 第 22 页 漫滩上,地形及地貌变化较大。 场地岩土层结构特征 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根据钻孔取芯观察、土工试验及原位测试资料,场地岩土层按时代成因、土性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对各站址区进行分层。 XX 站 XX 站场地岩土层共分为 7 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素填土( Q4ml):褐黄色,由粘性土及少量砖块组成,填土堆积时间长,有一定程度的固结,稍密状,稍湿,高压缩性。 层厚为 ~ ,主要分布在堤身及泵房周围。 ②重粉质壤土( Q4a1):黄褐 ~ 灰黄色,含有少量铁 、锰氧化物,砂感较强,见云母片。 湿,可塑,中等压缩性。 层厚为 ~ ,平均厚为 ,层底 高程 ~ ,分布不均,泵房及堤身下分布较厚,堤外较薄,堤内进水渠处逐渐尖灭。 ③粘土( Q4al):灰黄色,含铁锰氧化物及结核,土质均一。 湿,可塑,中偏高压缩性。 厚度为 ~ ,平均厚为 ,层底 高程 ~,分布不均,堤身及泵房下分布较薄,堤外逐渐尖灭,堤内进水渠处分布较厚。 ④ 1 淤泥质粉质壤土( Q4al):灰色,含少量有机质,具臭味,软塑 ~流塑,湿 ~ 饱和,高压缩性。 层厚为 ,层底 高程 ,分布不均,仅在堤外 K5孔揭露。 ④ 2 重粉质壤土( Q4al):灰色,含少量有机质,堤外 K5孔揭露其上部有 1m 厚粉砂透镜体。 软塑,很湿 ~ 饱和,高压缩性。 层厚为 ~ ,平均厚为 ,层底 高程 ~ ,分布不均,堤外分布较厚。 第 23 页 ⑤粉质粘土( Q4al):褐灰色,含少量铁锰氧化物,粘性较好,土质均一。 稍湿 ~ 湿,可塑,局部硬塑,中等压缩性,层厚 ~ ,平均厚为 ,层底 高程 ~ ,分布不均,堤外钻 孔未揭穿。 ⑥ 砂壤土( Q3al) :灰绿色,含少量砾石。 据颗粒组成分析:砾含量平均值为 %;砂粒含量平均值为 %,以中粗粒为主,主要成分为长石和石英,亚圆状;粉粒含量平均值为 %;粘粒含量平均值为 %,属细粒土质砂,局部夹薄层状壤土。 饱和,中密,低压缩性。 层厚 ~ ,平均厚为 ,层底 高程 ~。 ⑦强风化含砾细砂岩( KR):紫红色,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泥质胶结,厚层状结构,岩石风化强烈,风化后呈碎石、砂及碎块状,水泡易散。 该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 金锣港站 一机房 金锣港站 一机房 场地岩土层共分为 7 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素填土( Q4ml):褐黄色,主要由粉质性土组成,夹少量砖头及块石,填土堆积时间长,有一定程度的固结,稍密状,稍湿,中偏高压缩性。 泵房周围层厚为 ~ ,平均厚为 ,层底 高程 ~ ;堤身填土厚度为 ,层底 高程。 ②重粉质壤土( Q4a1):黄褐色,含有少量铁锰氧化物,土质均一。 湿,可塑,中偏高压缩性。 层厚为 ~ ,平均厚为 ,层底 高程~ ,分布不均,仅在堤身下及堤外分布,堤内无该层。 ③粉质粘土( Q3al):褐黄 ~ 黄褐色,含铁锰氧化物及结核,见白色高岭土斑块,粘性强。 湿,硬塑,中偏低压缩性。 层厚一般为 ~ ,平均厚为 ,层底 高程 ~ ,泵房周围、前池及进水渠处该层大部分已挖除,剩余厚度为 ~。 第 24 页 ④重壤土( Q3al):黄灰色,含铁锰氧化物及结核,见白色高岭土斑块,粘性差,砂性强,夹有 ~ 厚粉细砂夹层。 湿,可塑 ~ 硬塑,中偏低压缩性。 层厚为 ~ ,平均厚为 ,层底 高程 ~,分布不均,堤外分布较厚。 ⑤中粗砂( Q3al):灰黄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粒径以 ~2mm 为主,分选差,级配较好,磨圆好。 饱和,中密 ~ 密实,低压缩性,层厚 ~ ,平均厚为 ,层底 高程 ~ ,分布较均匀。 ⑥粉质粘土( Q3al):褐黑色,见斑点状铁锰氧化物及结核,土质均一,粘性强。 稍湿,硬塑,中偏低压缩性。 层厚 ~ ,平均厚为 ,层底 高程 ~ ,分布不均,堤外缺 失。 ⑦强风化泥质粉细砂岩( KR):紫红色,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泥质胶结,中厚层状结构,岩石风化强烈,风化后呈碎石、砂及碎块状,水泡易散。 该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 金锣港站 二机房 金锣港站 二机房 场地岩土层共分为 6 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素填土( Q4ml):褐红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夹红砂岩风化砂土,填土堆积时间长,有一定程度的固结,稍密状,稍湿,高压缩性。 层厚 ~,分布在泵站进水渠堤和举水东堤处。 ②重壤土( Q4a1):灰黄色,含有少量铁锰氧化物,见云母片。 湿,可塑,中 等 压缩性。 层厚为 ~ , 1进水 渠节制闸处分布均匀。 ③粉质粘土( Q4al):深灰色,粘性强,上部约 逐渐过渡为褐灰色。 湿,可塑,中 等 压缩性。 层厚一般为 ~ , 1进水 渠节制闸处分布均匀。 ④中砂( Q4al):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粒径以 ~ 第 25 页 为主,底部约含有 10%砾石,分选差,级配较好,磨圆好。 饱和,松散,中等压缩性,层厚 ~。 ④ 1 重粉质壤土( Q4al):深灰色,呈透镜状分布在中砂层中, ZK2 孔揭露厚度为。 湿,可塑,中偏高压缩性。 ⑤粉质粘土( Q4al):灰黑色,土质均一,粘性强。 湿,可塑,中等压缩性。 层厚 ,分布均匀。 ⑥弱风化粉细砂岩( KR):紫红色,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泥质、钙质胶结,厚层状构造,属较软岩,岩芯较完整,含钙质强度稍高于含泥质。 堤外左侧河床、堤基、泵房处岩石已出露, 1进水 渠节制闸处埋深 ~ ,从泵房至节制闸该层埋深变化较大。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XX 站位于长江一级阶地,上部为素填土和粘性土,底部为砂壤土,具有二元结构特征。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 为两类,一类为上层滞水,分布于尚未完全固结①层素填土中,大气降水为其主要来源;另一类为承压水,分布于⑥层 砂 壤土中,与长江具密切水力联系,呈互补关系。 因前期勘探工作未测稳定地下水位,地下水位不详。 金锣港站 一机房 位于长江二级阶地及举水漫滩上,上部为素填土和粘性土,下部为砂土,具有典型二元结构特征。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两类,一类为上层滞水,分布于尚未完全固结①层素填土中,大气降水为其主要来源。 本次泵房周围钻孔测得上层滞水埋深约 4m 左右;另一类为承压水,分布于⑤层中粗砂中,与长江和举水具密切水力联系,呈互补关系, 含水量丰富。 本次勘察期间测得承压水 位埋深 ~ ,相应高程 ~。 金锣港站 二机房 属垅岗地貌。 厂房位于红砂岩剥蚀残丘上,透水性微 第 26 页 弱,不含地下水。 前池及节制闸位于举水河漫滩上,上部为粘性土,下部为砂土,具有典型二元结构特征。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两类,一类为上层滞水,分布于①层素填土中,大气降水为其主要来源;另一类为承压水,分布于④层中砂中,与沙河具密切水力联系,呈互补关系,含水量丰富,本次勘察期间测得承压水位埋深 ~ ,相应高程 ~。 据前人堤防勘察 资料,场地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场地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设计参数 各场区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是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xx)、《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 DB42/16920xx)等现行规范规程,统计出场区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 32~ 表 34),场区各土层颗粒组成统计见表 35,各场区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统计结果分别见表 3表 37,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统计结果见表 38。 综合上述 土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指标,并结合经验值, 经分析比 较后确定工程设计参数建议值见表 39。 第 27 页 第 28 页 第 29 页 表 35 土层颗粒百分含量统计表 泵站 地层 土层名称 值称 颗粒百分含量 (%) 第 30 页 名称 编号 10~ 2 2~ ~ ~ ~ < mm mm mm mm mm mm 黄 草 湖 站 ② 重粉质 壤 土 统计数 4 4 4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③ 粘土 统计数 2 2 2 最大值 最小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