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稻田养殖技术水平内容摘要:

2、水(一般上午 1011 时,河水和池水温差不大),可以定期使用 合细菌)或 水王(有效微生物群)等新型复合性生物制剂降解氨氮和硫化氢等,提高水体溶氧量,促进有益浮游生物成为优势种群,促进水体营养物质良性循环,保持养殖水体鲜、活、嫩、爽。 分利用良好的光、气、水、土等自然资源,采用生态共作方式,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生物链,合理循环利用资源。 一要清淤消毒,在冬春季节,先清除老塘口过多的淤泥,后翻塘曝晒,促使有毒物氧化;在养殖 15 天前,每亩再用 150 千克生石灰消毒;新挖塘口也要注意消毒,最好在养殖前排干池水,注入新鲜水,再排干,再加水,消毒数日后,注入新水;二要栽植水生植物,控制移植覆盖面积,一 3、般在 30%50%,把沉水、挺水、浮水等水生植物巧妙地进行结合,深水区宜栽种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伊乐藻等沉水植物,浅水区宜栽种稗草等挺水植物,有条件的可栽培茨菇等经济水生植物。 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展以及消费意识的变化,人们对名特优水产品的消费安全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名、特、优”的内涵和对象也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一要了解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了解其最适宜生长的生活环境(水温范围、水质肥瘦、耐氧能力、食性等),注意稻田养殖的特点(水层浅,在水稻没有长高以前和收割后水温变化剧烈,水质较肥,有时需使用无机肥料和农药,养殖周期短等)。 二要开发新品种,推出特色品种,充分了解养殖品种的合理性、前 4、瞻性及市场前景。 三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要注意与各个养殖户具体的物质条件、技术水平、养殖场所的特定条件结合起来,根据商品需求和市场经济的特点,建立自已的优势品种和品牌(如银鲫、鳜鱼、泥鳅、彭泽鲫、褐塘鳢、南美白对虾等),选择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商品比例高的品种,开发一个品牌,形成一个产业。 是投喂好的饵料,选用那些农村自产的农产品或平时容易采收的野生饲料,也可以自己制作配合饲料,或选用正规、名牌厂家生产的优质配合饲料;要索取质量保证书,严防污染和鼠害、虫害,注意保质期,谨防氧化、霉变和变质,要求较好的适口性和较高的营养价值(如鲜活的野杂鱼、贝类等),要降低每千克鱼产品的耗饲量,较贵的配合饲料不 6、料为主,青、粗、精结合,保证蛋白质含量,确保新鲜适口,建议投配合饵料、全价颗粒饵料,严禁投腐败变质饵料。 优质、高效及高产为目标,以规模化和产业化为方向,建立和完善生态渔业系统,充分利用系统的剩余能量,进行全面合理的利用,使优势互补,形成结构合理、能量转换率高、效益好的良性循环。 一是稀放大养。 一次性放足,放大规格,放齐规格,养大规格蟹,压缩小规格,控制中规格、发展大规格,要求放养密度控制在扣蟹 500 只/亩,V 期幼蟹 8001000 只/亩,幼虾 510 千克/亩,虾苗 20002 万尾/亩。 二是反季节河蟹与稻虾共养。 改变传统稻田养殖的缺点,单季稻栽插时间 67 月,控制在 10 月中、下旬 7、收割,稻栽插一个月后,亩放虾苗(规格 2 厘米)3 万4 万尾,8 月中旬亩放(规格为 10001500 只/千克)幼蟹 600 只左右、养殖面积以 510 亩为宜。 三是8020 养殖。 利用稻田养殖名特优品种,其产量中的 80%左右是由一种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的温水性鱼类组成,即主养鱼(如银鲫),其它 20%左右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所组成,即搭配鱼(如鲢、鳙、鳜)。 主养鳜鱼,亩放 500900 尾,搭养鲢鳙亩放 50 尾左右,搭养银鲫亩放 100 尾左右。 四是健康养殖。 依靠科技进步,推行“良种理想的生态环境科学管理”,重点是良种、生态平衡和无公害投入(饲料、药品等)。 五是建立产业化体系。 按生产区域或生产类别,组织行业协会,提高组织化程度,培植“公司基地农户”,变分散为集中,增强竞争力。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