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渗透法制)内容摘要: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渗透法制) 1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科学教案第一课 什么叫机械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教学材料起子、刀、蔬菜、盒子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集中话题 1、问学生提到机械,想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 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机械。 24、问学生,有人可以帮我打开吗。 5、出示起子。 6、出示一根蔬菜,让学生帮忙弄成小片。 7、出示刀。 探索和调查 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起子、刀就属于机械。 2、出示 图,让学生说说,哪些是机械。 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为机械。 4、出示机械的概念。 (降低工作难度)5、再看 ,哪些是机械。 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念。 7、请同学说有区分图中的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8、你还知道哪些机械。 9、这些机械大约是在什么年代发明和使用的。 10、讲古人的机械。 (、 首先眼降低大家对机械的神秘感,不要觉得机械离生活很遥远。 2、分几步理请机械概念。 并巩固。 3、从年代上体现机械的不断进步。 3回顾和解释 1、回忆家里用过哪些机械。 2、在使用过的机械中,哪些是简单机械,哪些是复杂机械。 在这里主要是建立一个大致的概念,不可能通过一节课把机械、简单机械、复杂机械的概念都弄清。 第二课 怎样移动重物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杠杆进行省力的操作。 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能够分析阿基米德用杠杆撬起地球预言的原理。 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点。 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材料杠杆模型,垫片教学步骤4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集中话题 8、老师现在要把讲台垫高一点,在每个桌脚的地方放一个木块,谁能帮帮忙,只能一个人来帮忙。 9、由学生来试。 (一个人是可以抬起一般教室的讲台的一角的。 )给学生出题。 5探索和调查 1、老师觉得刚才*同学的办法有点累人了,可以用更省力的办法。 2、学生用杠杆试。 3、刚才这位同学使用的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名称啊。 4、在使用杠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5、杠杆有哪几个必要的部分组成。 6、生活中还用过杠杆吗。 (结合 )7、是不是支点越靠前就越省力呢。 请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8、学生讨论实验。 9、交流实验、做实验、记录、交流。 10、 是不是用杠杆就一定省力呢。 11、 为什么有的时候还要用费力的杠杆呢。 1、由学生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引出杠杆。 2、学生到这里应该会提到支点、距离的问题。 10、 通过实验就已经知道了,要想省力,是有条件的,并不是都省力,有的费力,有的不省也不费。 11、 明确杠杆不只是为了省力,有的是为了省距离。 回顾和解释 1、看阿基米德的话。 2、如果让你帮阿基米德制作一个杠杆来拖起地,你应该要注意哪些地方。 应用。 6第三课 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针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够就斜面角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结实规律。 能够发现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 能够运用斜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其组成。 知道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关注身边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点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其组成。 知道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材料小车、拉力计、书本、知尺。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集中话题 1、出示 ,把很重的箱子搬上卡车,有的人是用直接抬上去的方法,你能不能想到一个更容易的方法呢。 2、告诉学生这样的方法就叫利用斜面。 这里学生可能会想到几中方法,比如滑轮,斜面。 引导学生用最简单的。 7探索和调查1、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斜面的呢。 2、为什么这些地方会用到斜面呢。 3、斜面这种机械能不能帮我们省力呢。 要想知道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去做。 4、设计实验。 5、交流、改善实验。 6、动手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7、出示刚才学生使用的两种不同的斜面,问,这两种斜面哪一种更省力呢。 (这里所选择的实验一定只能改变一个量。 )8、你觉得影响斜面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9、讨论。 10、指定实验计划。 11、交流、改善计划。 12、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首先将斜面也生活建立联系,再进行研究,这样更符合认知规律。 2、促使学生思考斜面可能有哪些特性。 3、这个实验主要是证明斜面确实省力。 4、这个实验主要结果有哪些因素影响斜面。 回顾和解释13、出示 ,要想更省力地爬上这座山,你有什么好办法。 1、再用斜面的道理解释生活中一些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斜面。 814、出示螺丝钉,问,为什么螺丝钉要设计成这样。 第四课 拧螺丝钉的学问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能够寻找出与螺丝刀相同性质的轮轴用具。 知识与技能:*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知道轮轴省力的原理。 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勇于在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乐于进行探究。 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知道轮轴省力的原理。 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材料起子、螺丝、测力计、钩码、线、大小不同的圆盘。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集中话题 1、出示 ,请问选择哪一中起子可以更省力的将螺丝拧进木头。 2、出示门的把手,问学生,为什么要在所的末端放一个比较大的把手呢。 从生活中引入课题9如果没有这个大的把手,而是一个很细的把手,那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和起子、门把手相类似的机械呢。 4、讲解轮轴的概念。 探索和调查1、同样是起子,同样都可以省力,但不同的起子省力的大小却不同,那么影响轮轴的因素有哪些呢。 2、讨论、交流。 3、如果要证明我们的假设,可以怎样去做呢。 4、设计实验。 5、交流、改善实验。 6、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回顾和解释1、观察 ,2、在图中哪些地方用到轮轴的。 3、这些轮轴有什么用途。 1、再用轮轴来解释生活中的轮轴现象。 10第五课 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材料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集中话题 1、有谁做过升旗手。 2、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 3、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从学生的身边引入课题。 114、讲解滑轮的概念。 探索和调查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7、讨论实验。 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 11、讨论。 12、实验验证。 做为选做。 回顾和解释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生活中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很方便使用滑轮,所以这里再讨论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比较适合用滑轮,比如前面讲到的搬箱子上卡车,就不适合使用。 12第六课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 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教学材料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集中话题 1、 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 2、 交流。 3、 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134、 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 5、 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 6、 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 探索和调查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 2、展示、交流示意图。 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 4、展示制作的模型。 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 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 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 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 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 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 (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1、 由链条传动过度到齿轮传动。 2、将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建立联系。 14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 回顾和解释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 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 第二单元1、折形状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科学知识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 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物体的承受力。 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体验与人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5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 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物体的承受力。 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教学材料:大小差不多的纸、胶水、蛋壳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 互动目的 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教师出示各种图片)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 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哪些形状构成的吗。 2、讲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