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木屑栽培茶树菇配方试验内容摘要:

1、前福建、江西等地栽培茶树菇较多用硬质木屑、棉子壳,但产量较低。 本试验旨在探索用桑木屑、蚕沙来栽培茶树菇的适宜配方,以达到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 试菌株茶树菇一号,由福建古田科兴食用菌研究所提供。 验配方棉子壳 82%,麸皮 18%;棉子壳 36%,桑木屑 36%,稻草粉10%,蚕沙 9%,麸皮 9%;棉子壳 18%,桑木屑 54%,稻草粉 10%,蚕沙 9%,麸皮 9%;桑木屑 72%,稻草粉 10%,麸皮 18%;桑木屑 72%,稻草粉 10%,麸皮 9%,蚕沙 9%。 上述配方另加玉米粉 5%,石膏 2%,石灰粉 3%。 验方法将培养料按配方称好,先将棉子壳、桑木屑、 2、稻草粉,用 2%石灰粉浇透水混合均匀上堆,堆温达 60左右,维持 24h 翻堆,继续发酵 2d 后,见发酵料上长满白色放线菌,有香味时,再拌入麸皮、蚕沙(先浸水 20晾干)、玉米粉、石膏,用 1%石灰水调节 达 910,含水量为 60%,装袋灭菌接种(173高压聚乙烯折角袋,装料高 16接种后置 2026培养室暗培养。 发菌期每隔 5 日各抽样 10 袋测定菌丝生长。 当菌丝发到袋底后,移入栽培室,每处理 50 袋为 1 个小区,设 3 个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多余袋为保护行,不计产量。 菇房温度控制在 1026,保持一定散射光照,每日向地面和空中喷水 34 次,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85%95%。 在菌 3、盖呈半圆球状时采收称重。 出过 1 潮后,清理料面,养菌 712d,出下潮菇,每出 1 潮菇后,补水 50100,共收 3 潮菇。 2 配方菌丝生长情况从表 1 可见,配方和配方菌丝生长快;配方和配方菌丝生长较慢;配方最慢,需 46d。 表 1 各配方菌丝生长速度配方菌丝长速(mm/d)d)4638333132菌丝长势+配方产量试验结果表明,配方各潮菇产量差异不大,而配方和配方产量集中在第 1 潮,第 3 潮最少。 配方产量比配方还高。 这可能含棉子壳多的配方,棉子壳降解较慢,所以各潮产量较均衡。 从生物转化率分析,配方最高。 这是因为配方的营养成分降解速度和透气性均好于其它 4 个配方所致。 配方与配方长速 4、、产量相仿,说明蚕沙与麸皮的营养效果相似。 表 2 各配方产量与生物学效率(单位:)配方总产量 潮占 济效益分析以我地 2005 年市场物价核算,从表 3 来看,配方产投比最高,其次为配方、配方与配方,配方产投比最小为 ,但经济效益配方为最高。 表 3 各配方成本核算(元)棉子壳 注:棉子壳 木屑 草粉 皮 沙 米粉 膏 灰粉 ;干料 ,50 袋/处理,计 20理;鲜茶树菇 10 元/ 试验结果表明,以棉子壳、桑木屑各占 36%,配方最理想,其生物学效率最高,经济效益最高,出菇较均衡,产投比较高。 其次是配方以桑木屑为主适当搭配少量棉子壳也值得利用。 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森保政策的进一步深化,用大量的蚕桑副产品来生产食用菌,的确是解决食用菌生产原料缺乏的一个新途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