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料栽草菇覆土能高产内容摘要:

1、土能高产草菇是典型的高温食用菌,28以下不结菇,低于 25时发菌不能顺利进行,10以下菌丝死亡,一直是我国南方各地的主栽品种之一。 南菇北移以后,草菇一直使用发酵腐熟料进行栽培,产量低而不稳。 经多年试验,笔者研究出了一套草菇麦草生料覆土高产栽培技术,在良种良法相配套的条件下,草菇栽培生物学效率稳定在 40以上,高者可超过 50,技术要点如下:一、选用脱毒菌种:草菇的脱毒菌种具有菌种自身不携带任何病毒病菌、抗性强、高产等明显优势。 并且还应根据产品的去向选择菌种,如大粒型的 宜鲜销或烘干;中大粒型的农科 适宜鲜销,亦可盐渍加工;其他中小粒型适合制罐加工等。 菌种制作程序同常规。 二、药物处理菇棚:一般可 2、使用百病去无踪溶液对菇棚进行地毯式喷洒、对老菇棚应喷药 2 次,喷药后进行晒棚,以彻底杀灭病毒病菌等,确保生产场所的洁净,为顺利生产创造条件。 三、覆土材料处理:覆土材料的优劣,对草菇栽培效果有直接影响。 处理方法:蔬菜大棚耕作层土或菜园土,按每 200 平方米使用 56 立方米计算,取出晒干、破碎备用;将牛粪 600 公斤、鸡粪 600 公斤粉碎后加入尿素 20 公斤、过磷酸钙100 公斤、石膏粉 40 公斤、生物发酵剂 12 公斤、水 1500 公斤,拌匀后发酵。 堆内温度达 60时进行翻堆,1520 天发酵腐熟,然后与土拌匀,喷洒百病去无踪等杀菌药物,边喷边拌,充分拌匀后建堆覆膜,使用前 2 3、小时摊开稍晾即可。 四、培养料配方及处理:(一)配方。 干爽新鲜麦草 450 公斤、麦麸 50 公斤、过磷酸钙 10 公斤、尿素 2 公斤、石膏粉 75 公斤、石灰粉 5 公斤、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2 袋。 (二)处理。 视培养原料数量的多寡,挖深约 1米、长宽各 25 米的土坑,内铺宽幅塑料薄膜,将麦草投入。 该过程可将石灰粉逐层撒匀,最后在麦草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并将四周用土或秸秆堆高,使其成为一凹洼状,灌满水使之下压后,将水管移至该凹洼处下方的麦草中,继续灌水,由于上层凹洼蓄水后的压力,麦草不会漂浮,待全部麦草浸于水中,维持一天时间即可泡透。 将麦麸、过磷酸钙、石膏粉混匀,尿素溶于水中后喷洒 4、其中,力求充分拌匀。 麦草浸透后捞出,不必沥水,可将上述辅料与之拌匀,然后,将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溶于约 15 公斤水中,对上述料喷洒,边喷边拌,拌匀即可。 五、上床铺料播种:栽培床基提前灌水洇透,铺料前先撒播一层菌种,播种量约为总用种量的 30,将培养料按 20 厘米左右厚度铺上,稍压实,表面再撒播一层同量菌种,覆一层塑料薄膜,但不应盖压,最好在床基上间隔 30 厘米左右插上高 2030 厘米的木棒,将塑料薄膜撑起,以增加氧气含量。 根据棚温高低和发菌情况,5 天后再加铺一层约 20 厘米的培养料,稍压实后,将其余菌种播于培养料表面,同样覆膜。 2 天后去掉塑料薄膜,进行覆土,一般覆土厚约2 厘米,注 5、意床基的边缘无料处至少应覆土厚 8 厘米,使之高于作业道。 六、发菌阶段管理:保持棚内温度在 2834,棚内湿度在 90左右,坚持傍晚及夜间通风,外部气温过高时,向棚顶草苫喷水、作业道灌水以降温。 每3 天左右向墙体、进出口、通风口及空闲处喷洒一次百病去无踪等杀菌药物,注意不要直喷畦面,直到出菇结束。 一般 57 天即可现蕾。 七、出菇阶段管理:尽量降低棚内温度,使温度保持在 30左右,0即可,不可过高,坚持夜间通风。 待子实体长至小鸡蛋状、包被仍坚硬时,即应及时采收。 注意采收时不要伤及周边的幼菇,同时清理菇脚,填平凹陷等。 采完一潮菇后,可清理畦面,用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 2000 倍液进行浇灌,一般每平方米用 3 公斤左右,7 天左右即再次现蕾,重复上述管理即可。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