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抽穗前后的田间管理内容摘要:

1、稻抽穗前后期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是控蘖壮秆,减少颖花退化,提高成穗率,促进穗大粒多,实现优质、高产。 一、适时适度晒田。 晒田的主要作用是控蘖、强根、壮秆、炼叶、减轻病虫害。 在晚稻抛栽后 15 天左右坚持“三看”即一看禾苗,二看田土,三看天气晒田。 一般早发早晒,迟发迟晒。 基本苗多,土壤肥沃,生长旺盛,叶色浓绿,叶片弯垂,应适当重晒;基本苗少,生长不足,叶色较淡,宜轻晒或只露不晒。 阴雨天气,晒田时间宜长些;晴天烈日,宜短些。 晒田应达到:叶色退淡,叶片挺直,白根出现,田边见裂缝,田中不陷脚。 注意:凡育秧期及分蘖前期,雨水多,光照偏少,造成秧苗素质偏差,前期分蘖偏少,宜迟晒、轻晒。 二、早施巧施穗肥。 早施穗 2、肥,既可以争取大量二次分蘖成穗,增加有效穗数;又有利禾苗吸收穗肥后即进入穗分化,促进颖花及枝梗分化,增加每穗实粒数。 穗肥要以苗期及分蘖前期生长不足的为重点。 符合早施的田块,应抓住时机施好穗肥,以弥补前期生长的不足。 穗肥多在 8 月下旬即幼穗分化前二三天施用。 一般每 667 平方米施尿素 斤加复合肥 斤。 也可单独施用尿素 0 公斤。 对于土壤肥沃,生长过旺,晒田效果较差的田块应迟施、轻施或不施穗肥。 三、科学管水。 晒田复水后,抽穗扬花期要采取以浅水层为主的间隙灌溉方式,尽量保持“清水硬板”。 穗期田间管水总的原则是“活水壮苞、有水抽穗、干湿壮籽”。 施用穗肥时应有浅水层,并让水层自然落干后,再灌浅水层。 3、水稻稻穗形成期间,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对水分的反应更加敏感。 9 月中旬是晚稻进入减数分裂比较集中时期,应保持浅水层 5天至 7 天,减数分裂期过后再采用浅水勤灌办法,即任浅水层自然落干后,再灌新水,做到“后水不见前水”,以利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矛盾。 结实期要干干湿湿,保持根系活力,延长叶片的光合功能期,谨防后期断水过早,造成叶片过早衰败。 四、及时防治病虫。 晚稻抽穗前后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和稻飞虱等,要采取措施及时防治。 防治稻瘟病每 667 平方米可用 40%克瘟散 50 克对水 50 公斤喷雾;防治纹枯病每 667 平方米可用 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 150 克或 5%井冈霉素水剂 150 毫升对水 75 公斤喷雾;防治稻纵卷叶螟、三化螟每 667 平方米可用 25%杀虫双 200 毫升对水 75 公斤喷雾;防治稻飞虱每667 平方米可用 20%扑虱灵 50 克对水 50 公斤喷雾。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