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油发展研发中心及配套设施项目一期项目室外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正式(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面排水措施,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造成边坡塌方,做好沟槽四周的降水、排水措施。 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 5)预防边坡超挖措施 机械开挖边坡应采用人工修坡。 对松软土层避免各种外界机械车辆等的振动,采取适当保护措施。 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在坡顶边脚设置明显标志和边线,并设专人检查。 6)预防边坡滑坡措施 加强地质勘察和调查研究,注意地形、地貌、滑坡迹象及地表、地下水流向和 分布,避免破坏地表的排水、泄洪设施,消除滑坡因素,保持坡体稳定。 施工中尽量避免在坡脚处取土、在坡体上弃土或推放材料。 尽量遵循先治理后开挖的原则。 ⑹紧急预案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如出现滑坡迹象(如裂缝、滑动等)时,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1)暂停施工,必要时,所有人员和机械撤至安全地点; 2)通过现场管理人员,迅速采取处理措施,如用挖掘机在坡脚迅速回填; 3)根据滑动变象设置观测点,观测滑坡体平面位移和沉降变化,并做好记录。 、降水 ⑴对于槽深大于 2m、可能遇到局部上层滞水的基坑、沟槽,采用明沟排水, 沟槽开挖后采用排水沟加集水井抽排的方案。 对于降雨及沟渠渗漏水的影响,设置排水井,以便及时将水排出。 本工程土方回填主要包括管线土方回填、各式检查井土方回填两项。 管线土方回填遵循先深后浅的原则按设计回填要求进行,回填时充分利用流水作业,分段施工,并合理调配土方。 ⑴回填土程序 ①沟槽内的混凝土构筑物,必须在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0%以上时,才能回填。 ②回填前,试验员、质检员事先按规定频率进行回填土的轻、重型击实试验,求得该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压实度,选择合格的土源。 ⑵沟槽清理 ①回填前必须 进行沟槽清理,砖块、石块、木块等垃圾杂物要彻底清除干净。 窄槽采取扩槽措施,确保沟槽底部宽度不少于行夯宽度。 ②槽底如发现出水、淤泥,要将水排出后清泥至硬底,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土层必须全部挖除,换填级配砂砾或 12%石灰土至设计槽底。 严禁在水中回填土。 ③遇墓穴及其他腐植土,也要清理干净,换填级配砂石或 12%灰土处理。 ⑶回填土质要求 回填要选择合格土源,回填土中不得夹有砖头、混凝土块、树根、房渣、垃圾和腐植土。 回填土粒径必须小于 50mm,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177。 2%以内。 ⑷回填施工方法 ①回填下土时,装载机或 运输车运土到槽边采用人工铁锹下土或小推车运至槽内,禁止机械推填。 下土不得砸中管身、管口及结构物。 ②下土后,人工及时摊平,每层虚铺厚度严格控制在 250mm 以内。 管顶 500mm 范围采用振动夯夯实,混凝土结构顶板以上 回填后方可上压路机。 ③管道两侧回填土要对称进行,两侧高差不超过 300mm。 ④分段回填的端头及非同时进行的两个回填段落搭接处,将虚土切除将夯实层留成阶梯状,台阶宽 /高比要大于 2,台阶压实度应达到规范要求。 ⑤木夯或振动夯应夯夯相接;相邻行夯面的搭接宽度至少 20cm,压路机碾压的重叠宽度不得 小于 30cm。 夯实机具至少避开管道结构外缘 10cm,不得碰撞管道、井室砌筑结构。 人工夯实虚厚 20cm;打夯机虚厚 25cm;压路机虚厚 30cm。 ⑥检查井周围 100cm 范围内采用设计要求的材料,与回填层同步进行,采用小型振动夯实机具夯打压实。 为提高井周回填质量,采取加大回填压实度的措施,专人负责。 三 、 雨、污水管道施工 : ①本工程设计雨水管线,管道采用外压Ⅱ级管钢筋混泥土管 ,管径为 DN200~600mm,雨水检查井共计 47座。 ② 污水 管线 :管道采用 外压Ⅱ级管 钢筋混泥土管 设计污水管道 ,管径 DN300mm,承插连接,胶圈封口。 如个别遇管道埋深小于 时 ,选用给水铸铁管 . 污水检查井共计 18座。 2.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施工 技术准备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经核实后,将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标注在图纸上。 、复测工作,并进行护桩及加密桩点布置。 材料要求 (1)管材 采用 外压Ⅱ级管钢筋混泥 土管 ,管道抗渗性能检验压力试验合格,抗裂性能达到抗裂检验压力指标要求。 (2)承口和插口工作面光洁平整,局部凹凸度用尺量不超过 2mm,不应有蜂窝、灰渣、刻痕和脱皮现象,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得超过止胶台高度。 (3)管体内外表面应无露筋、空鼓、蜂窝、裂纹、脱皮、碰伤等缺陷,保护层不得有空鼓、裂纹、脱落。 管体外表面应有标记,应有出厂合格证,注明管材型号、出厂水压试验的结果、制造及出厂日期、厂质检部门签章。 :采用强度等级 以上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水泥进 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 175)等的规定。 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广超过 3个月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 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采用坚硬、洁净、级配良好的天然砂,含泥量不得大于 2%。 砂的品种、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 52)的要求,进场后按有关规定进行取样试验合格。 机具设备 :根据埋设管线直径大小,选择 10t 的汽车吊、挖掘机、自卸载重汽车、机动翻斗车、运输车辆、推土机、压路机、振动夯、蛙式打夯机、切管机、发电机、倒链、手拉葫芦、千斤顶、钢筋弯曲机、钢筋切断机、卷扬机、吊具、管堵、空气压缩机等。 :浆筒、刷子、铁抹子、弧形抹子、盒尺、角尺、水平尺、线坠、铅笔、扳手、钳子、螺丝刀、錾子、手锤、打气筒、普通压力表、秒表等。 作业条件。 地上、地下管线设施拆迁或加固措施已完成,施工期交通疏导方 案、施工便桥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三通一平”已完成,地下水位降至槽底 以下。 3 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 开槽、验槽→浇筑混凝土平基→养护→下管→安管→浇筑管座混凝土→养护→闭水试验→回填 操作工艺 (1)测量放线管线工程施工测量执行。 (2)沟槽降水、沟槽开挖、边坡设置及沟槽支护等 (3)验槽:基底标高、坡度、宽度、轴线位置、基底土 质应符合设计要求。 (1)管道基础 垫层基础: 垫层基础的排水管道铺设见图 3一 12所示。 在槽底 用平板振动夯夯实。 夯实平整后,测中心线,修整弧形承托面,并 应预留沉降量。 垫层宽度和深度必须严格控制,以保证管道包角的角度, 垫层与管座施工中不得泡水,槽底不得有软泥。 (2)浇筑混凝土平基:在 基槽夯实 后应及时浇筑 C1 部分的 C15平基混凝土。 平基混凝土的高程不得高于设计高程,低于设计高程不超过 10mm,并对平基混凝土 进行浇水 养生。 C15 混凝土10 00C1C2放坡系数1:管 道相关内容请参考04S51 6P20 图 3- 12 管道基础 排水管道铺设 (3)下管、稳管 1)管道进场检验:管节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检查管体外观及管体的承口、插口尺寸,承口、插口工作面的平整度。 用专用量径尺量并记录每根管的承口内径、插口外径及其椭圆度,承插口配合的环向间隙。 2)管道下管:采用专用高强尼龙吊装带,以免伤及管身混凝土。 吊装前应找出管体重心,做出标志以满足管体吊装要求。 下管时应使管节承口迎向流水方向。 下管、安管不得扰动管道基础。 平基混凝土强度达到 5MPa 以上时,方可下管。 大直径管道采用吊车下管,小直径管道也可采用人工下管。 3)稳管:管道就位后,为防止滚管,应在管两侧适当加两组四个 木制 楔形垫块。 管道安装时应将管道流水面中心、高程逐节调整,确保管道纵断面高程及平面位置准确。 每节管就位后,应进行固定,以防止管子发生位移。 稳管时,先进人管内检查对口,减少错口现象。 管内底高程偏差在177。 l0mm 内,中心偏差不超过 l0mm,相邻管内底错口不大于 3mm。 (4) 对口 1)清理管膛、管口:将承插 口内的所有杂物予以清除,并擦洗干净,然后在承口内均匀涂抹非油质润滑剂。 4)顶装接口 ①顶装接口时,采用 倒链拉入法 ,对口时应在已安装稳固的管子上拴住钢丝绳,在待拉入管子承口处架上后背横梁 板 ,用钢丝绳和倒链连好绷紧对正,两侧同步拉倒链,经撞口后拉入承口中。 ②安装时,顶、拉速度应缓慢,并应有专人查 顶 入情况,如发现滚入不均匀,应停止顶、拉,用凿子调整 管道 位置,均匀后再继续顶、拉,使 管道 达到承插口的预定位置。 ③倒链拉入法安管示意见图 3一 1图 3- 16。 5)检查中 线、高程:每一管节安装完成后,应校对管体的轴线位置与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后,即可进行管体轴向锁定和两侧固定。 6)锁管:铺管后为防止前几节管子的管口移动,可用钢丝绳和倒链锁在后面的管子上。 锁管示意见图 3- 16。 7)浇筑管座混凝土:浇筑 C2 部分 管座混凝土前平基应凿毛冲洗干净,平基与管子接触的三角部位 的两侧 ,应用与管座混凝土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填捣密实,浇筑管座混凝土时,应两侧同时进行,以防管子偏移。 8)在道路下敷设的管道 ,当覆土小于 700mm 时须做满包混凝土加固处理 .闭水试验 (1)一 般规定:管道闭水试验必须在沟槽回填土前进行。 井室砌筑完成后,进行闭水试验的管段两头应用砖砌管堵,在养护 3~ 4d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闭水试验。 闭水试验的水位,应为试验段上游管内顶以上 2m。 闭水过程中同时检查管堵、管道、井身,无漏水和渗水,再浸泡后进行闭水试验。 ( 2)闭水试验 本工程根据设计要求对污水管线采取闭水试验的方法来检查管道安装的严密性,所有井段带井进行闭水试验检测,安排在回填土之前进行,试验频率为 100%。 ① 工作安排 1)闭水分段根据井段和管径划分,结合施工进度安排 ,试验工作应及时进行; 2)试验用水取自附近自来水 、地下水 ,部分用水可重复使用; 3)串水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管口,发生问题及时处理; 4)试验工作要在管道与检查井满水浸泡 24 小时后开始。 ② 闭水检验 1)向所检验的管道内冲水浸润 24h 后,保持管顶 2m 以上的水头的压力,观测管道 24h渗漏量,允许渗水量按照下式计算或参考下表确定: Q≤ Q—— 每 1km 长度管道 24h 的允许渗水量() Di—— 管道内径( mm) 2)当试验水头大于或小于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加 2m 的标准试验水 头时 ,管道的允许渗水量按下式折算 : 2HQ 上面公式计算的允许渗水量 H—— 试验段上游实际实验水头( m) (3)允许渗水量应符合表 3一 39 的规定。 表 3 一 39 允许渗水量 序号 管径( mm) /24h178。 km) 1 150 以下 6 2 200 12 3 300 18 4 400 20 5 500 22 6 600 24 .沟槽回填 (1)回填前具备的条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排 水管道铺设后应在混凝土基础强度、接口抹带的接缝水泥强度达到 5MPa,闭水试验试验合格后进行。 (2)回填土料的要求:回填土料宜优先利用基槽内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不得采用淤泥或淤泥质土作为填料。 回填土料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最佳含水率应通过试验确定。 (3)工作坑回填:管道安装就位后,应及时对管体两侧同时进行回填,以稳定管身,防止接口回弹,宜用最佳含水率的过筛细土填塞,采用人工方式夯打密实,当设计另有规定时,按设计要求 填实两侧。 管道承口部位下的工作坑,应填入中粗砂或砂砾,用人工方式夯打密实。 管道基础为弧土基础时,管道与基础之间的三角区应填实。 (4)回填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至低管腔两侧同时分层进行,填土不得直接扔在管道上。 沟槽底至管顶以上 500mm 的范围均应采用人工还土,超过管顶 500mm 以上可采用机械还土,还土时分层铺设夯实。 (5)回填土虚铺厚度:回填土压实 的每层虚铺厚度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如设计无要求,可通过试验段确定。 (6)夯实:回填土的夯实采用机械夯实法。 夯实时,管道两侧同时进行,不得使管道位移或损伤。 回填压实应逐层进行,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 500mm 范围内采用薄铺轻夯夯实,管道两侧夯实面的高差不大于 300mm,管顶 500mm 以上回填应分层整平和夯实。 采用蛙式夯等压实工具时,应夯夯相连。 沟槽回填土的密实度要求 槽内部位 最佳密实度 (%) 回填土质 超挖部分 95 砂石料或最大粒径小于 40mm 级配碎石 管道基础 管底基础层 85。海油发展研发中心及配套设施项目一期项目室外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正式(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