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菇高产栽培内容摘要:

1、树菇,又名柱状田头菇、柳环菌。 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杨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盖肥柄脆,气味香浓,口感极佳,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杨树菇子实体多糖的含量为 远高于香菇和灵芝。 多糖具有增进机体免疫功能和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因而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杨树菇既是新一代高档的珍稀食用菌,也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药用菌。 一、栽培季节。 在自然气候条件下,应选择在气温 20春秋季节栽培为宜。 贵州省大部分地区,春栽可在 3接种,秋栽可在 8 月接种。 二、培养基配方。 配方一:杂木屑 76%、麸皮 20%、石膏粉 1%、蔗糖 1%、尿素 1%、过磷酸钙 钙镁磷肥 配方二:玉米芯 50%、麸皮 2、 21%、木屑 27%、白糖 1%、尿素 过磷酸钙 配方三:甘蔗渣 70%、麸皮 10%、米糠 18%、石膏粉 1%、尿素 过磷酸钙 3 个配方培养基含水量均在 65%, 6 左右。 三、制袋。 培养料拌匀后,用 17 厘米32 厘米米的聚丙烯袋装料至袋高 16米,适当压紧,袋口往下折倒封口。 常压灭菌在 100下维持 10小时,并焖 8 小时左右。 灭菌后冷却到 30以下,按无菌操作进行接种。 四、发菌。 接种后将菌袋移入消毒的培养室发菌,温度控制在 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65%,提供适当的散射光,并通风换气,经 30的培养,菌丝可长满袋。 五、催蕾。 菌丝满袋后经 10 天后熟,即可移到出菇室催蕾。 先 3、将菌袋直立排放于架上,再松开袋口在袋口上盖上旧报纸,向地面、空间及报纸上喷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 85温度 15早晚各通风 30 分钟,经 7 天左右培养可现蕾。 六、出菇。 现蕾后要及时打开袋口,空气相对湿度增至 90加强通风和提供适当散射光,以促进子实体生长。 若菇丛中菇蕾长得太密又参差不齐,应尽早疏去部分小菇蕾。 约经 10 天子实体即可长大,待菌盖长到半球形,菌幕未破或将近开伞时采收为好。 采收时应在菌柄基部整丛拔起,然后分级包装、销售,可晒干或烘干处理。 头潮菇采收后应及时除掉料面残留的死菇、菇根,并搔菌 1 次,盖上报纸继续催蕾,重复以上出菇操作,约 25 天可采收第二潮菇。 一般采收二潮菇后将菌袋移至室外荫棚覆土出菇,即在宽 1 米,深 ,长 7 米的畦上,将菌袋脱袋后直立横排于畦床上,袋与袋间不留空隙,排与排间距离 5米并用土填满,料面覆土厚 1 厘米左右,向土壤喷水,保持土层湿润,适当通风。 覆土 15 天左右,子实体即大量发生,再采收二潮菇。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