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xx宾馆污水处理净化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COD=,可生化性良好,可采用好氧生物处理。 各指标相应去除效率分别为: BOD: 78 10 %78 。 COD: 13 0 50 61 .6%130 。 SS: 78 %78  设计原则: ( 1) 节约能耗,降低成本,化害为利; ( 2)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确保经处理后回用水的水质到达有关回用水标准。 ( 3) 采用技术先进,运行可靠,操作管理简单的工艺,使先进性和可靠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 4) 采用目前国内成熟的先进技术,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 本设计中选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和氧化沟工艺两套方案。 这两种工艺都较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系统,而且有较高的处理效率。 方 案比较 方案 A: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 工艺流程 进水 → 细 格栅 → 集水井 → 泵房 → 竖流沉砂池 → 生物接触氧化池 → 竖流式二沉池 → 混凝沉淀池 → 砂滤池 → 消毒 → 中水回用 剩余污泥→污泥调理→脱水机房→污泥处置 8 主体工艺介绍 生物接触氧化法又成浸没式曝气生物滤池,池内设置填料,填料浸没在污水中,填料上长满生物膜,污水可以与生物膜得到成分的接触。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二者之间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建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特点,具有以下优点: ( 1)由于填料的比表面积比较大,池内的充氧条件良好。 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及生物滤池。 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 2)生物接触氧化法 不需要污泥回流, 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方便。 ( 3)生物接触氧化池有机容积负荷较高,其 F/M 保持在较低水平,污泥产生率低。 ( 4)由于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又属于完全混合型,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方案 B: ABR+ A2/O 工艺 2)工艺原理 污水经管网收集自流进入格栅,去除污水中的漂浮物、大颗粒状和纤维状杂质,保护水泵及其他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 格栅出水由潜污泵提升至隔油沉砂池,去除颗粒较大的悬浮物和无机颗粒以及部分油脂,减少对后续生物处理设施的影响。 之后再进入厌氧折流板反应池( ABR 池),经厌氧发酵、水解和甲烷化过程,有机物被降解为 CO2 和 CH4,其余大部分有机物转化为可溶解的小分子有机物,易于被生物吸收转化, ABR 池出水自流入厌氧 /缺氧 /好氧系统( A2/O 反应池),在此完成剩余有机物的降解以及氮磷的去除,同时在好氧池出水渠道中根据出水磷浓度加入石灰配套化学除磷,以确保出水磷浓度达标,出水经二沉池完成固液分离后上清液进入接触消毒池,同时回流部分污 泥,消毒后的污水再排放至受纳水体。 考虑到本项目的出水水质要求较高,在二沉池后再加入砂滤器,以便在出水不达标的情况下去除部分污染物质。 隔油池浮渣、 ABR 池和 A2/O 反应池的剩余污泥由污泥输送泵送至污泥处理系统。 9 污水处理方案 污水处理方案 A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工艺流程 进水 → 细 格栅 → 集水井 → 泵房 → 竖流式沉砂池 → 生物接触氧化池 → 竖流式二沉池 → 混凝沉淀池 → 砂滤 → 消毒 → 中水回用 剩余污泥→污泥调理→脱水机房→污泥处置 构筑物设计 a.细格栅 最大设计水量为 ,即。 设计参数: ①格栅设两组,一组使用,一组备用,以防检查维修; ②进水管径 250mm,充满度为 ; ③栅条间距为 5mm,栅条宽度为 10mm; ④过栅流速 ; ⑤安装倾角 α为 60186。 ; ⑥单个格栅槽宽度为 ,格栅总宽为 ,总长为 ,总高度为。 b. 集水井、 泵房 初期估算可查表,为满足污水在各构筑物及管道中重力自流顺畅,并考虑污水在管道中流动产生的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故水头损失取上限或大于上限值。 污水流经各处理构筑物的水 头损失 构筑物名称 格栅 沉砂池 沉淀池 曝气池 平流 竖流 辐流 污水潜流入池 污水跌水入池 水头损失 (cm) 1025 1025 2040 4050 5060 2550 50150 因污水处理回用站的进水管为宾馆内部的排水管道,所以深度不会很大,假设进水水位在地下。 设污水处理回用站得出水水位为。 高程计算: 0 . 3 1 . 1 0 . 8 0 . 4 0 . 8 0 . 8 0 . 30 . 0 0 . 3 1 . 4 2 . 2 2 . 6 3 . 4 4 . 2 4 . 5            回 用 水 消 毒 池 砂 滤 池 斜 管 沉 淀 池 混 凝 反 应 二 沉 池 接 触 氧 化 池 沉 砂 池 10 .5 1 .7  进 水 细 格 栅 得从进水到回用水出水的水头损失约为 ,则进水所需的提升高度要大于。 查设备手册, 选用 2 台 21/2PW 污水泵,一台使用,一台备用, Q=36~72m179。 /h,H=~, N=4kW。 污水泵房的集水池容积一般采用不小于最大一台水泵 5min 的出水量 6m179。 ,集水池为有效水深 H=,边长为 2m的方形水池。 c.竖流式沉砂池 竖流式沉砂池 1 座。 设计参数: ①中心进水管直径 ; ②沉砂池直径 ; ③砂斗底部直径为 ,砂斗倾角 55186。 ,砂斗高度位 ; ④超高 ,缓冲区高度 ,有效水深 1m, 总高。 d. 生物接触氧化 池 设置两格滤池,设计参数: ① 生物接触氧化 池有效容积 68m179。 ; ② 填料层高度为 3m,分三层,每层 1m; ③ 超高 ,填料层间隙高度 ,滤料上水深 ,配水区高度 ,滤池总高 ; ④每个滤池面积 178。 ,长宽分别为 、 ; ⑤滤池所需供气量为 15000m179。 /d。 e. 竖流式二沉池 竖流式二沉池 2 座,设计参数: ①中心进水管直径 ,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高度为 ; ② 表面负荷为 1m3/m2 h,沉淀时间为 ; ③沉淀池直径 ; ④ 有效水深 ,超高及缓冲区高度均为 , 泥斗倾角 55186。 , 下部直径为 ,泥斗高度为 ,总高。 f.脱水机房 11 每天产生的剩余污泥量少,采取直接调理机械脱水。 选用 2 台带式压滤机,1用 1备。 脱水后的污泥用车外运处理。 脱水机房高 ,长 8m,宽 6m。 g. 混凝沉淀池 混凝沉淀池分三部分,混合部分、反应部分、斜管沉淀池,投加混凝剂三氯化铁 10mg/l,每天投药两次。 ① 反应池容积为 179。 , L W H 为。 ② 混 合池容积为 179。 , L W H 为。 ③ 斜管沉淀池表面积为 ,长宽分别为。 斜管上部清水区高度,斜管自身垂直高度 ,超高 ,总高。 h. 砂滤池 砂滤池设计 2 个,交替运行。 设计参数: ① 采用双层滤料,无烟煤厚度 400mm,石英砂厚度 350mm,承托曾厚度 400mm,粒径为 2— 32mm 的砾石; ② 设计滤速 8m/h,强制滤速 10m/h,采用气、水反冲洗。 气冲强度为 15L/(sm178。 ),水冲强度为 10L/(sm178。 )。 过滤周期 24h; ③ 表面积 178。 , 每个长 3m,宽 ,高。 i. 消毒接触池 处理水回用前需要加氯消毒,加氯量 4— 10mg/l,加氯间设有真空加氯机 2台,及其他相映附属设备。 接触池有效容积 18m179。 ,有效水深 2m,超高 ,池长 3m,宽 3m,分为三格,每格 宽。 j.鼓风机房 长 ,宽 ,高 2m。 k. 剩余污泥泵房 长 m,宽 ,高。 污水处理方案 B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见附录 进水 → 细 格栅 → 集水井 → 泵房 → 隔油沉砂池 → ABR→ A2/O→ 竖流沉淀池 →砂滤 → 消毒 → 中水回用 12 剩余污泥→污泥调理→脱水机房→污泥处置 构筑物设计 a.细格栅 同方案一。 b. 集水井、 泵房 污水在各构筑物及管道中重力自流顺畅,并考虑污水在管道中流动产生的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高程计算同方案一: 0 . 3 1 . 1 0 . 8 0 . 4 0 . 8 1 . 0 0 . 30 . 0 0 . 3 1 . 4 2 . 2 2 . 6 3 . 4 4 . 4 4 . 7            回 用 水 消 毒 池 砂 滤 池 斜 管 沉 淀 池 混 凝 反 应 二 沉 池 氧 化 沟 沉 砂 池 .5 1 .7  进 水 细 格 栅 得从进水到回用水出水的水头损失约为 ,则进水所需的提升高度要大于。 查设备手册, 也选用 2 台 21/2PW 污水泵,一台使用,一台备用,能够满足需求。 污水泵房 的集水池同方案一。 c.隔流沉砂池 设计流量 60m179。 /d 尺寸 :3 2 d. ABR 池+ A2/O 池 ABR 池共两座,分 4 格反应室。 按设计流量 Q=60m3/h 规模设计,容积负荷Nv=(m3 d),水力停留时间 HRT=,下流室与上流室宽度比为 1:3。 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