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子的穗藏与粒藏内容摘要:

1、米种子是最难保管的。 这是由于玉米种胚较大,组织疏松,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分含量高,并集中了占玉米籽粒 80的脂肪。 所以,保管不善,容易吸收潮湿、感染、霉菌,发生霉变和酸败现象,缩短寿命或丧失种用价值。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迥异,玉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次于稻麦而位居第三。 玉米种粒的贮藏寿命与其自身含水量和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 从温湿度条件来看,全国年平均气温,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在 10以下,黄河流域在 1014,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在 15以上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均在 70以下,内蒙呼和浩特只有 55,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多在 80以上。 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从北往南均呈依次递增趋势。 2、就玉米自身含水量而言,据试验,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 75的条件下,穗轴含水量往往低于籽粒含水量,籽粒中的水分便不断地被穗轴吸收,使其含水量下降,种子处在干燥状态,有利于安全贮藏反之,当空气相对湿度高于 75时,穗轴含水量则高于籽粒含水量,并不断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输送到籽粒中去,种子含水量增高,影响安全贮藏。 由此看来,在我国黄河流域以北的广大地区,具有玉米留种不脱粒贮藏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淮北地区农家也有带穗贮藏的习惯。 农民把玉米收获后,剥开包叶,捆扎成束,晾晒干燥以后,成串成串地吊置在室内通风透光处越冬。 贮藏过程中,籽粒含水量维持安全水分以下,尽管严冬低温,种子仍安然无恙。 但在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空气相对湿度在 80以上时间较长,故要将果穗晾晒充分干燥后脱粒贮藏。 由于化肥、农药具有一定腐蚀性和挥发性,不能与种子同放一室,以免腐蚀种子细胞和种胚,降低种子质量。 粒藏的玉米种子在其含水量降至 14以下后,即可装包堆垛于室内,将装满种子的包堆成两列或四列,包间不留空隙,但要与墙壁留出 50 厘米的距离,每垛之间要留出 60 厘米距离,以利种子通风和随时检查管理,垛底用木板、席片铺垫防潮,但不能用塑料袋装种子,以免影响呼吸、降低发芽率或引起霉变。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