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毕业论文(正(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量控制是工程 项目 质量控制的重点。 一方面是 建筑 工程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 ,另一方面 还包括业主、勘察设计、监理以及政府监督机构, 也 负有不同的 质量 职责和责任。 其 中业主、监理和政府质量监督机构是质量控制的监控主体,勘察设计 、施工(总包、分包)单位 是 质量控制的自控 主体 ,是直接从事建筑质量职能的主导者和活动者。 (二)旋工质量控制的依据 共同性文件 共同性文件主要包括:工程建设合同、设计文件、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纪要、设计修改和技术变更、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与质量管理有关的法律和法规性文件。 专门技术法规性依据 指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质量控制对象制定的专门技术法规文件。 包括各种规范、规程、标准、规定等。 3 (三)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应遵循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即 采用“ 计划( Plan)、实施( Do) 、检查 (Check)、 处理 (Action)” 四 阶段 循环滚动法 对施工全过程 进行质量控制。 质量计划是由项目各参与方根据其在项目实施中所承担的任务、责任范围和质量目标,制定各自的质量计划和质量行动方案,从而形成项目质量的完整计划体系。 实施 部门 根据质量计划,通过各类生产要素 和 作业技术活动 的投入 和产出,转换为质量的实际值。 质量 检查就是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检查,包括作业者的自检、互检和专职管理者的专检。 检查一方面要核实是否严格执行了计划行动方案,另一方面要检查执行方案后的结果,即 工程施工 质量是否符合计划的要求并对此 做出 评价。 处置就是对检查中 发现的质量问题或不合格情形, 及时 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纠正,保持工程质量形成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对于 施工 质量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严格执行 PDCA 循环,提升每个环节的过程质量和结果,就能完整、全面地实现整个项目的质量目标。 (四) 施工质量控制的数理统计工具 由于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且工程质量形成过程具有单向性,质量一旦形成,很难逆转,因此,事前的分析和事中的控制需要对以往 工程实施数据 和 当前工程 实施中的质量状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查找出各种施工控制状况下的质量情况和影响因素,从而制定更 加准确和有效的控制措施,以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状况。 目前常用的数理统计方法主要有: 分层法、因果分析图法、排列图法、直方图法分布图法、检查表法 等。 ( 五 ) 对 影响 施工项目质量 因素 的 控制 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形成的影响因素很多,总结 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即人(Man)、材料 (Material)、机械 (Machine)、方法 (Mathod)和环境 (Enviornment),简称 “ 4M1E”因素。 下面分别阐述对各个影响因素的控制。 人员因素 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操 作者,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 人员的素质,即人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决策能力 、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作业能力、控制能力、身体素质和职业道德等 都将直接 或 间接地对 最终 质量产生 不同 影响。 对人 员 的控制,主要体现在: ① 控制领导者的素质 ; ② 控制 人 的理论、技术水平 ; ③ 控制人的生理缺陷 ; 4 ④ 控制人的心理行为 ; ⑤ 控制人的违纪违章 等错误行为; 工 程材料 工程材料是构成建筑物实体的物质基础,包括 各类建筑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 所有这些材料的质量性能、材料的保管使用等都会对工程实体质量造成 重大影响。 ① 控制要点 ( 1) 掌握供货信息,优选供货厂家。 ( 2) 对主要材料 ( 如钢材 ) 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经验证合格后方可使用;各种构件必须具备厂家批号和出厂合格证, 按规定 要求进行抽样检验,对运输、安装等原因造成的构件质量问题,经研究分析及处理鉴定后方能使用。 对其他材料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检(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没有经过检验的,一律不得使用。 ( 4) 现场配置的材料配合比,应先进行试配,经试配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 5) 了解材料性能、适用范围 、 质量标准和对施工的要求以便慎重 选择和使用有关材料。 ( 6) 必须通过试验和鉴定方可对新材料进行应用,替代的材料必须经过设计单位计算和充分的论证并要符合结构的要求 , 方可替换。 ② 控制内容 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有: ( 1) 材料的质量标准 :执行国家或行业相关材料质量标准是基础。 ( 2) 材料质量的检验 :通过检验以判断确定材料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材料质量检验 主要有 四种方法: 1) 书面检验 : 材料质量保证资料、试验 (检验 )报告等审核通过后方可使用。 2) 外观检验 : 通过对材料品种、规格、标志、外形尺寸等进行直观检查,判断其是否存在质 量问题。 3) 理化检验 : 通过借助试验设备 (仪器 )科学 地 对材料样品进行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等鉴定。 4) 无损检验 : 利用超声波、 X 射线、表面探伤仪等在不破坏材料样品的前提下进行检测,判断材料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 3) 材料质量检验程度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保证资料,材料质量检验程度分三种 : 1) 免检 : 免除质量检验过程,产品经实践证明质量长期稳定、质量保证资料齐全或有足够证据证明有质量保证的一般材料,或是质量检验人员很难对内在质量再在作检验,只有通过严格监控施工过程某些施工质量,可考虑采取免检。 2) 抽 样检验 : 工程材料数量大,一般 从一批材料 (产品 )中,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样品进行检验,并根据对样品及其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来判断该批产品的质量状况。 5 3)全数检验: 对于关键工序部位或隐蔽工程以及在技术规程、质量检验验收标准或设计文件当中有明确规定应进行全数检验的对象。 ( 4) 材料质量检验项目 材料质量检验项目分 :“ 一般试验项目 ” 和 “其他试验项目”。 ( 5) 材料质量检验的取样 材料质量检验所采集样品的质量应能代表该批材料的质量。 在采集样本时,必须按规定的部位、数量及采选的操作要求进行。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 一类 包括 组成工程实体及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 ,可以视为材料类。 另一类 是 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 是 施工生产的手段 和工具。 设备机具 的 质量是否可靠, 类型是否符合工程施工特点,性能是否先进稳定,操作是否方便安全等 因素 ,都 会间接 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 施工机械设备 主要控制内容有: ① 机械设备的选型 机械设备应本着因地制宜、按技术先进、生产适用、经济合理、性能可靠、使用安全、操作和维修方便等原则进行选择,应贯彻执行机械化、半机械化与改良工具相结合的方针,使机械与施工有效结合,使其适用于工程的施工要求,满足保证工程质量的可靠性、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② 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选择 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要满足施工的需要和工程质量的要求,方能保证正常施工,不致于引起质量事故。 ③ 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要求 应贯彻执行“人机固定”的原则,实行“三定’’ (定人、定机、定岗位 )的制度,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履 行各项规章制度,防止安全质量事故发生。 工 艺方法 工艺方法 就是 施工现场采用的施工方案,包括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 其主要控制内容有: ① 深入正确分析工程特征、技术关键和环境条件等资料,明确质量目标、验收标准、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② 制定合理有效、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 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区段的划分、施工流向和劳动组织等。 ③ 合理选用施工机械设备和临时设施,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和各阶段施工平面图。 ④ 选用和设计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模具、脚手架等施工设备。 6 ⑤ 编制工程所采用的新材料 、新技术、新工艺的专项技术方案和质量管理方案。 ⑥ 针对工程具体情况,分析气象、地质环境等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制定应对措施。 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 就是 对工程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 各类 环境因素,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工程 作业环境,工程管理环境等。 对于施工环境条件因素的控制主要采取预测预报的方法。 ① 控制施工作业环境 作业技术环境条件 (如水、电、施工照明、安全防护设备、施工场地条件、以及交通运输和道路条件等 )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施工是否能够顺利进行。 施工单位应事先检查作业技术环境条件的有关准备工作是否己安排准备 妥当确认准备可靠、有效后,方可进行实施。 ② 控制施工质量管理环境 确保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控制自检系统处于良好状态 , 完善和明确项目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检测制度及人员配备等 , 落实质量责任制。 ③ 控制现场自然环境条件 在施工 过程 中, 当 自然环境条件 (如严寒 、 高温等 )出现对施工质量不利影响时,事先是否有充分认识,作好充分准备,采取有效措施和对策来保证工程质量。 ( 六 )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 一般可以分为“施工准备 阶段 、施工 实施阶段 和竣工验收 阶段 ”即事前、事中和事后 三个阶段,由于 不同的 施工生产阶段 进行的施工活动内容不同,其质量控制的内容 、方式 也不同。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主要是对施工准备工作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控制 ,组织好有关 质量保证工作。 施工准备(事前)阶段是主动质量控制阶段,通过编制质量计划、明确质量目标、制定施工方案、设置质量管理点、落实质量责任、分析可能导致质量目标偏离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施工前作业技术状态的准备工作 ① 制定、核查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体系 施工单位 必须严格按照 ISO9000 质量标准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工程 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体系能够有效运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